俄羅斯姑娘談在中國生活:街上沒醉漢很安全

糖是留學生耶 發佈 2020-06-08T07:03:00+00:00

中學畢業後去了莫斯科,考入新聞系,並爭取到了在美國學習工作的資助金,卻沒辦下籤證。在她看來,中國人常常揮霍金錢,但如果他們手裡有一大筆錢,那麼一定會用來給自己和孩子買房。

安娜出生在基洛夫。中學畢業後去了莫斯科,考入新聞系,並爭取到了在美國學習工作的資助金,卻沒辦下籤證。但安娜還是決定要走出國門,最終選擇了中國。起初她呆在北京。當時安娜不會講中文,因此工作的選擇範圍局限於教俄語和英語。她選擇了更有趣的——教3歲到6歲的孩子英語。


▲資料圖片:安娜與中國孩子一起參加活動。(俄羅斯連塔網)

中國的房價不斷在漲,北京和上海已步入全球房價最貴大都市行列。任何房子,不管多小多破,都肯定賣的出去。好公寓的價格從幾百萬人民幣起步,並且由於人口過剩而逐年提高。多數家庭是幾代人住在一起。在她看來,中國人常常揮霍金錢,但如果他們手裡有一大筆錢,那麼一定會用來給自己和孩子買房。

搬到上海後,安娜意識到自己頭一年在中國的生活「不本地」:只吃自己習慣的食物,只和外國人交際,在工作中說的是英語。這裡的外國人分成兩大類。一類人可以生活多年但不學任何漢語,吃披薩加漢堡,和歐洲人來往。而另一類人融入當地文化。在這裡生活的第二年伊始她就決定,想留在這個國家,至少近幾年要在這裡,所以開始學習語言。此外,她開始了有趣的嘗試——住在中國家庭里。


▲上海小籠包是很多外國人喜愛的中國美食。

開銷中的重要部分是交通。這裡的汽車很貴。但這不是首要必需品,因為中國的公共運輸十分發達。比如花費25分鐘就能乘坐高鐵到達另一個城市。

中國的食品比歐洲便宜得多,分量也大。但安娜稱不會每天都吃中餐。中國人吃的很多東西她都不習慣:鳳爪、豬軟骨、鴨腦湯等等。在這裡她頭一回嘗到了驢肉。最失敗的嘗試是鼠肉。經常出現的情況時,如果食物好吃,她不會問它是什麼做的,因為害怕被答案嚇到。安娜認為,中國有十幾億人,要養活所有這些人,因此他們會把那些外國人認為不能吃的當做食物。

「白人臉」讓她收入不菲

中國人不能頂撞領導,因為知道這樣很快會被取代。安娜稱一開始也不敢這麼做,現在則在一些事上能夠平靜地拒絕。

外國人得到的比中國人多。同樣的經驗和知識,付給外國人的薪水比給當地人的多。在這裡經常要為「白人臉」埋單,無論這聽上去多糟糕。如果一家公司有歐洲人工作,那麼就非常體面。安娜稱,還好在教育領域她和中國人不是競爭對手,尋求的空缺和工作條件不同。


▲資料圖片:一位外國小伙在中國小學做英文老師。(中國日報)

中國人非常喜歡淺色頭髮、白皮膚和藍眼睛的外貌。安娜符合這些描述,並且經常發現有人在看她並給她拍照。有時候會被詢問是否允許,但更多時候沒被問。曾有人把照相機直接對準她的臉,如今也習慣了。

中國人大多非常依賴智慧型手機。因此經常發生事故和碰撞。約會時手機不離手也被認為正常。歐洲人經常嘲笑這件事。

在中國養小孩要花很多錢

中國人對婚姻的看法完全不同,離婚少很多,父母和家庭的意見比在西方國家重要。他們的婚姻像是契約。一個人和你生活在一起的終身契約。女性比男性少得多,而這影響著他們的性格。女人任性且苛刻,而男人隨和且聽話。

在選擇伴侶時,中國人更注重的不是感覺,而是物質狀況:你們的社會地位是否接近,你們的工作怎麼樣,是否有車。中國人可以在頭幾次約會時就談婚論嫁。安娜說,曾碰到過有人剛和她交往就想帶我見父母。這對她來說簡直震驚;擁有外國妻子(或丈夫)在這裡很體面。

中國多數家庭只有一個孩子,儘管2015年取消了獨生子女政策。教育上的花銷非常大。在中國養小孩要花很多錢:所有幼兒園和小學都收費。

初來乍到時安娜就明白了在這裡教育有多重要:中國人將自己的時間和金錢積極投入這個領域。甚至連最小的學生的一天也是按小時安排計劃的:上國際幼兒園、語言學校、繪畫班和一對一搏擊訓練。


▲資料圖片:俄羅斯中小學生在北京體驗中國文化。

中國人認為,童年和青少年時代應當用來掌握必備知識和技能,旅遊、交友和享受生活可以以後再做。

安娜也同樣把大部分收入花在自我提升上:進修深造,上新課程,在職業中成長,學習漢語。當安娜說,在俄羅斯一名教師每月收入約2000元人民幣時,她的中國朋友震驚不已。沒人相信有人同意為這種工資教書。

她通常早上去學漢語,然後上班,之後和朋友待在一起。安娜說,起床的時候就想著,很多有意思的事在等著她。這種生活方式她非常喜歡。這裡提供給她的待遇令她能夠經常旅遊(最近一年半就去了7個國家)、在國際學校念書、經常練習外語、為將來制定計劃等。

在俄羅斯,她甚至不敢想像能有這樣的未來。

中國比俄羅斯更安全

安娜度過了所有適應新國家生活的階段:從欣喜若狂到深感失望。很多東西在報紙和電視上看不見。比如,中國人對數字的迷信。數字「4」的發音像「死」,因此中國人極力在電話號碼和汽車牌號上避免這個數字。安娜說,甚至連在北京市中心住過的現代化高樓都沒有4層、14層和24層。

漢語非常不一樣。南方人時常不明白北方人說話。這和菜系一樣。中國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飯菜。比如上海菜更酸甜,四川菜更辣。當安娜說,在幅員遼闊的俄羅斯大家都講一種話且飲食也相似的時候,中國人總是感到驚訝。

文化和衛生水平值得單獨一講。小孩子經常穿著開襠褲,這樣他們可以隨地大小便。在這裡長期生活後安娜明白了,中國許多內部問題的原因在於中國人的文化水平跟不上經濟水平。10年前他們可能還在偏遠農村務農,而現在開著昂貴汽車東奔西跑並在高級餐廳一擲千金。也許中國及時意識到了,國民應當跟得上國家的發展,因此現在全國開辦了各種學校和教育中心。

安娜說她的家人對於選擇中國曾感到不高興。幾乎沒有朋友完全接受並支持,而如今一些人卻開始羨慕她。


▲資料圖片:俄羅斯街道

一年半以來,安娜回過一次俄羅斯,她卻感到精神緊張,在家呆了三天未出門。在中國,她說從未在街上看到過醉漢,這裡更安全。安娜說自己確實不喜歡俄羅斯。一切都是髒亂的。在中國,大家都在忙著什麼,所有人都有很多興趣,在中國有可以發展的領域和成長的方向。

安娜認為,雖然在這裡的生活一切都好,但她知道這只是一個階段,遠非最終目標。這是個非常棒的起步平台,但在這裡自己將永遠是外人,即便精通語言並和中國人結婚。這個國家有她永遠無法理解的地方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