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為何成了回回人,最難被同化的民族遇到漢文化會怎樣

嗨嘍kim 發佈 2020-06-11T01:11:18+00:00

至今己數典忘祖,一切與漢人無異,當早年時,確實不與外教人通婚,據說和回教人彼此有聯姻,至今飲酒、食肉、娶妄,與漢人無異,末了可以說一句,開封的猶太人,不過只有其名而已。

猶太人為何成了回回人,最難被同化的民族遇到漢文化會怎樣

  二戰結束後,猶太人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在他們的故土建立了「以色列」,並提出了一個口號,要把所有失散在世界各地的猶太人接回家。

  以色列有一個猶太人地圖,世界上的每一個猶太人定居點都在地圖上被教堂標註出來,唯獨在中國河南的位置上出現了一個「寺廟」。

  

  二戰時,猶太人遭受了德國納粹的殘酷屠殺,中國人民給予了猶太人無私的幫助,還曾差一點劃出江浙等地給他們建國。上海和東北是猶太人在中國的兩大聚集地,但沒聽說過猶太人大規模的出現在中原地區。

  其實中國古時的國際化一點不亞於現代。北宋時的開封「八荒爭湊,萬國咸通」。宋真宗時期,一群猶太人來天朝進貢西洋布匹。

  猶太人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民族,但他們在開封卻受到了中國皇帝的熱情接待,並許諾:

  

歸我中夏,遵守祖風,留遺汴梁。


  

  中國古人對猶太人及其宗教可謂一無所知。因伊斯蘭教的教義很多源自於猶太教,而且兩個教派在生活習慣、禁忌上又極為相似,所以被成為「藍帽回回」。

  元朝時,因穆斯林為蒙古帝國立下過汗馬功勞,在政治上享受各種特權,開封的猶太人也樂於承認的「回回」身份。久而久之,他們後人也只知道信仰的是「一賜樂業教」,貌似是回回古教。

  

  直到清朝時,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接見了開封來北京求官的猶太后裔,才知道原來中國還有猶太教團的存在,並激動地將這一消息告訴了遠在梵蒂岡的教皇,此後不同教派的傳教士紛紛來到開封。

  開封藍帽回回的身份解開後,中西方絕大部分學者都認為:

  

至今己數典忘祖,一切與漢人無異,當早年時,確實不與外教人通婚,據說和回教人彼此有聯姻,至今飲酒、食肉、娶妄,與漢人無異,末了可以說一句,開封的猶太人,不過只有其名而已。


  

  然而西方宗教人士看到開封猶太人被逐步同化後,也曾想過要試圖恢復他們的猶太教信仰。民國初年,他們曾在開封重建猶太教堂,並找來八個姓氏的猶太后裔一百多人,每家給數千錢,欲恢復猶太教的傳統。

  不過這八姓人家對於宗教禮儀、習俗等一概不知。傳教士們做了許多努力,唯一的成就是有兩名幼童接受了割禮。最終傳教士們只能接受開封猶太人被同化的事實。

  

  猶太人雖然流落世界各地,但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仍能夠忠於自己的信仰和民族,把重歸故土視作人生的最高理想,這一點被稱之為「猶太人特性」或是「以色列人的一致性」。

  在世界範圍內看,猶太人是很難被同化的民族。然而,在中國的土地上,只能說漢文化的胸懷實在太寬廣了。以至於很多猶太后裔都想回歸以色列,但成功者寥寥無幾。

  

  以色列《回歸法》規定,判定是否為猶太人有兩條重要的標準:一、母親是否為猶太人;二、是否熟練掌握希伯來語和猶太教文化。

  開封猶太人早就接受了漢人的父系相傳的傳統,而且1850年,開封猶太人最後一任拉比去世後,不僅再也沒人會說希伯來語,而且連燈燭台與安息日聖餐杯也無人會使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