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史》秦始皇陵,人間縱使難長壽,地下皇威享永年

探幽尋古 發佈 2020-01-05T01:21:23+00:00

這是一塊風水寶地,曾經上演了無數的傳奇故事,當年的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博得褒姒一笑。五百多年以後,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依山建陵,修築了一個龐大的地下王國。可是,地下王國建成之日,也是地上帝國崩潰之時。秦始皇千秋萬代的美夢隨著他的離去而煙消雲散。

這是一塊風水寶地,曾經上演了無數的傳奇故事,當年的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博得褒姒一笑。五百多年以後,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依山建陵,修築了一個龐大的地下王國。可是,地下王國建成之日,也是地上帝國崩潰之時。



秦始皇千秋萬代的美夢隨著他的離去而煙消雲散。昔日的帝國早已隨著飛揚的塵土而消逝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但是秦始皇陵卻留下了無數的謎團,引發後人無限的遐想。

秦始皇陵位於今天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以東五公里的驪山腳下。高大的封土丘在群山環抱之中,與驪山洪然一體。但是,秦始皇為什麼會選擇在遠離都城咸陽的驪山之阿修建自己的陵寢呢?被認為是最早的,也是最權威的解釋是:北魏時期酈道元在《水經注》中的記載,秦始皇大興厚葬,營建冢壙於驪戎之山,一名藍田,其陰多金,其陽多美玉,秦始皇貪其美名,因而葬焉。從表面上看,解釋的挺有道理。但仔細推敲。我們會想到,皇陵修建時,秦始皇才13歲。一個13歲的孩子就知道藍田的美金和美玉嗎?而且秦始皇登基之初,並未掌握實權,關於陵墓的選址,恐怕不是他所能決定的。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據現代學者考證認為:秦始皇陵位置的確定與秦國前幾代國君陵墓的位置有關。因為古代帝王陵墓往往按照生前居住時的尊卑,上下排列。東漢王充的《論衡》記載:夫西方,長者之地,尊者之位也,尊者在西,卑幼在東。而秦始皇先祖以及太后的陵園,都在臨潼以西的芷陽一帶,秦始皇陵選在驪山之東的驪山之阿,也就理所應當了。



秦始皇陵的修建幾乎伴隨了這位封建帝王的一生,公元前247年,當年僅13歲的嬴政登上秦國的寶座時,修建陵墓的工程就開始了。從嬴政繼位到統一全國的26年之間,陵園工程已經初步確定了規模和基本格局,但在統一中國後,由於擁有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秦始皇開始大規模擴建陵墓。據記載,當時由丞相李斯主持,章邯監工。徵發了70多萬刑徒耗費巨資進行擴建,到秦始皇死時,陵墓還沒有竣工。秦二世繼位後,陵墓的修建還在繼續,當陳勝所領導的農民軍打到離陵園不足數華里的戲,也就是今天陝西省臨潼附近時,迫於農民軍的巨大壓力,驚慌失措的秦二世接受章邯的意見,釋放修陵的刑徒和奴隸,組織起一支幾十萬的軍隊抗擊農民軍。陵園修建工程中止。

關於秦始皇陵墓穴的結構,陪葬的珍寶,防盜機關等等很多問題,都不為世人所知,這就為秦始皇陵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民間曾傳說秦始皇陵地宮在驪山里,驪山和秦陵之間有一條地下通道,然而,考古學家做過很多考察,卻一直找不到這個傳說中的地下通道,藉助現代科學技術,現代考古學家基本確定,地宮就位於封土之下,距離地平面35米。地宮東西實際長260米,南北實際長160米。總面積41600平方米。其規模相當於5個國際足球場,墓室位於地宮中央,高15米,大小相當於1個標準的足球場。那麼地宮有多深呢?司馬遷《史記》記載:「穿三泉」,《漢舊儀》一書則記載公元前210年,丞相李斯向秦始皇報告,聲稱已經挖的很深了。無法再向下掘進。秦始皇聽後下令「再旁行三百丈乃至」。這說明深度已經挖的不能再挖了。


秦始皇陵地宮內部的結構又是怎樣的呢?據司馬遷《史記》記載:「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也就是說,用水銀模仿天地萬物,山川河流,用機械推動河流多的運行,人魚就是指娃娃魚,也有的說是鯨魚。用他們熬出來的油來點燈,使地宮永不熄滅,形同白晝。有關水銀的記載,通過現代科技考察,終於得到了證實。但是「上具天文,下具地理」的含義又是什麼呢?有考古學家推斷「上具天文,下具地理」應當是在地宮頂部繪畫,或者線刻日、月、星象圖,甚至包括完整的28星宿圖。下面則是以水銀代表山川地理,但這僅僅是推測而已。只有地宮打開之日才能得到證實。

最令人著迷的是,地宮裡埋藏的珍寶,司馬遷描繪的地宮是「奇器珍怪徙藏滿之」,西漢學者劉向也曾感嘆道:「自古至今,葬未有如始皇者也」。從現代已經挖掘出土的地宮隨葬品來看,比如舉世聞名的秦始皇兵馬俑;被譽為「青銅之冠」的彩繪銅車馬等等,已經是震驚世界,而這不過是秦始皇陵的冰山一角。地宮中到底還有多少奇蹟呢?只能留待後人去探尋了。


人們常說:秦始皇陵的地宮中有防盜機關,至於有哪些防盜機關,誰也說不清楚。相傳,秦始皇陵地宮的周邊有一層很厚的沙子,形成沙海。這沙海就是秦陵地宮的第一道防線,使盜墓者無法通過挖洞進入墓穴。而在地宮內,則以水銀為江河大海,不僅可以營造出恢弘的自然景觀,而且汞氣體還有使屍體和隨葬品保持長久不腐爛的功效,同時,汞有劇毒,大量吸入可導致死亡。因此,地宮中的水銀還可以毒死盜墓者。另據司馬遷《史記》記載,「令匠做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也就是說墓中設有暗箭,如果盜賊一旦進入墓穴,觸動機關就會被箭射死。雖然很多內容我們暫時無法考證,但是,秦始皇陵地宮歷經兩千多年而未被盜卻是不爭的事實。


目前通過勘察考證,陵墓的建設布局已經基本清楚,皇陵分陵園區和陪葬區,陵園平面呈南北長,東西窄的長方形。有內外兩層夯土圍牆。墳丘在內圍牆中部偏南處,覆斗形,夯土築造。底部每邊長350米左右,現存高度76米,墳丘底部就是地宮,地宮平面近方形,四周圍以磚坯砌築宮牆,宮牆南北長460米,東西寬392米,牆體高厚各4米。四面有門,墳丘西側有銅車馬坑,車馬坑附近和墳丘南側各有兩個府藏庫。墳丘北部有寢殿、便殿和驪山食宮建築遺址。陵園內的這些建築布局,基本是按照現實宮廷生活而設計的。陪葬區在陵園外四周,現代考古發掘出大量的珍貴文物。陵園東側發現了百餘座馬廄陪葬坑、十七座陪葬墓,其中兵馬俑號稱「世界第八大奇蹟」。陵園西側發現了三十一座珍禽異獸陪葬坑。一座曲尺形馬廄陪葬坑和六十一座小型墓坑。還有建陵的役徒墓。石料加工廠,在東內外城垣之間還發現了鎧甲坑、百戲俑坑。這一切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地下王國。


這個地下王國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謎團,雖然隨著科學技術的日益發展,不少的謎團被破解,但是進入地宮設有幾道門呢?秦始皇是用銅槨還是木槨?地宮有沒有空間?這一系列的謎團還有待後人去探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