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荷蘭」要改名了?

保定檢察 發佈 2019-12-30T03:09:56+00:00

猶如人們習慣於用「英格蘭」泛指整個英國,「荷蘭」也是個以偏代全的稱謂  荷蘭的正式國名叫荷蘭王國,荷語為「Koninkrijk der Nederlanden」,簡稱「Nederlanden」。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網站報導截圖:「『尼德蘭』(Netherlands)不想讓你再叫它『荷蘭』(Holland)」。


  你記憶中位於歐洲西部的國家「荷蘭」要改名了!近日,有外媒刊發「『尼德蘭』(Netherlands)不想讓你再叫它『荷蘭』(Holland)」的報導。報導稱:明年起,荷蘭政府將正式停用「荷蘭」(Holland)作為國家別名,統一使用官方稱謂「尼德蘭」(NetherLand)。


  猶如人們習慣於用「英格蘭」泛指整個英國, 「荷蘭」也是個以偏代全的稱謂


  荷蘭的正式國名叫荷蘭王國,荷語為「Koninkrijk der Nederlanden」,簡稱「Nederlanden」。英語是「The Kindom of the Netherlands」,簡稱「The Netherlands」。荷語「Nederlanden」譯作尼德蘭,意為「低地」,原指萊茵河、馬斯河、斯海爾德河下游及北海沿岸一帶地勢低洼的地區。16世紀初,尼德蘭因王室聯姻和繼承關係歸屬西班牙統治。


  在外語中,荷蘭亦稱「Holland」,中文譯名「荷蘭」即由此而來。「Holland」一詞來源於「Holtand」(「樹木之國」)。猶如人們習慣於用「英格蘭」泛指整個英國一樣, 「荷蘭」也是個以偏代全的稱謂,嚴格地說,它只是尼德蘭12 個省中的一個省——荷蘭省(後來分成包括阿姆斯特丹的北荷蘭省和包括鹿特丹、海牙的南荷蘭省)。1581年,以北部的荷蘭省為中心,荷蘭人民掀起了反抗西班牙統治的獨立運動,北部七省聯合起來,成立尼德蘭聯邦共和國。1648年西班牙正式承認荷蘭獨立。新共和國把因地形命名的國名「尼德蘭」作為正式稱號。由於荷蘭位於其他六省之首,在繁榮新生國家經濟、使該國躋身於歐洲強國之列功績顯著,人們就用「荷蘭」藉以代表該國國名。在相當長的時間內,「Holland」已泛指荷蘭全國,荷蘭政府的官網也使用Holland.com。


  嚴格地說,「尼德蘭」才指代其全國12個省份。此次停用「荷蘭」(Holland)作為國家別名,該國外交部發言人向外媒表示:「如果僅僅在海外推廣國家的一小部分,即『荷蘭』,會顯得有些奇怪。」據報導,從2020年1月開始,趕在東京奧運會及第65屆歐歌賽舉行前,荷蘭政府要求所有公司、大學、使館及政府機構統一改用該國官方稱謂「尼德蘭」(Netherland)。此外,荷蘭旅遊及會展委員會此前使用一束橙色鬱金香與「Holland」字樣作為宣傳標誌,如今統一被改為大寫的「NL」字符,即「尼德蘭」縮寫。外媒透露,改名不僅事關承認其他省份,還涉及一項振興旅遊業的新戰略,會幫助其他相對不那麼有名的地方吸引遊客。


  歷史上的輝煌和今天的不同凡響


  從西班牙獲得獨立後,荷蘭逐步發展成為航海和貿易強國。在17世紀,它的商船數目超過所有歐洲商船的數目,因此被稱為「海上馬車夫」,成為繼西班牙之後的最大殖民國家。它在北美建了一個新的「阿姆斯特丹城」,就是今天的美國紐約。它在南洋建了一個叫「巴達維亞城」的殖民據點,就是今天的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


  馬克思曾援引19 世紀初德國學者古·居利希的話評價說,其時,荷蘭「幾乎獨占了東印度的貿易及歐洲西南部和東北部之間的商業往來。它的漁業、海運業和工場手工業,都勝過任何別的國家。這個共和國的資本也許比歐洲所有其他國家的資本總和還要多」。


  經歷了「黃金時代」的輝煌,荷蘭開始走向衰落。17 世紀後期,荷蘭在海上被英國打敗,在陸上敗於法國,戰敗後終因國力有限而未能恢復往日的輝煌。荷蘭人很實際地看清楚了帝國夢不再,所以「我們是小國」的訊息充滿整個社會。荷蘭有一種明信片, 上面印著要用放大鏡才能在地圖上找到的尼德蘭。荷蘭人認為,由於自己國家很小,要和別人做生意就要學習別人的語言、了解對方的文化、生活方式和需求。所以荷蘭人一般都懂三種語言:荷蘭語、英語、德語或法語。會四五種語言的人也不罕見。這大概就和他們的憂患意識有關。



  雖然昔日的輝煌不再,今天到了荷蘭,你依然就感受到她的不同凡響。初到荷蘭,橫無際涯的鬱金香,傾刻就會占滿人們的視野。對於她的美麗,沒人能比法國文豪大仲馬說得更到位:「艷麗得令人睜不開眼睛,美得令人透不過氣來」。面積比我國寧夏還小的荷蘭,還是世界第三大農業出口國,其花卉年出口額占了世界市場的43%,光是鬱金香的品種就有三千多個。漫天的草地和斜坡上,星羅棋布般悠閒吃草的花奶牛,是荷蘭人精心培育出來的奶牛良種,荷蘭的牛奶及其乳產品以其質量上乘,一直成為世界市場上的搶手貨。說到乳產品,還不能不提一提荷蘭的「起司」(cheese),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奶酪。荷蘭是世界出口奶酪最多的國家。


  「低洼之國」為什麼能長期存在?


  尼德蘭意為「低洼之國」、「低地之國」。在其4萬多平方公里的國土中,約有27%的土地低于海平面。其最高處在國土東南角,號稱全國「屋脊」,海拔也不過300米。


  荷蘭全國60%的人口,集中住在西部低洼地帶,最低處比海平面低6.7米。17世紀著名的荷蘭王宮就是建在13659根木樁上,市內到處是水,住宅區就像島嶼,用橋樑連接起來。荷蘭曾無數次遭受北海的入侵,洪水不僅吞噬了成千上萬人的生命,還將千里沃野變成新的海洋。


  今天到了荷蘭,依然能看到一座座分布於海邊、湖邊的風車,這是當初他們的祖先與惡劣環境作鬥爭留下的物證。當年圍海造陸時,就是用它來作為抽水的原始動力的。


  那麼,荷蘭又是憑什麼生存至今呢?「上帝造世界,荷蘭人造荷蘭」,這是荷蘭人的豪言壯語。千百年來,荷蘭人民為了生存不斷與大海搏鬥。自13世紀起,荷蘭人就開始修建堤壩、運河、水閘等水利工程。歷經幾個世紀,一整套防水系統已經形成。其中規模最大的是須德海圍墾工程,從1927年開始,歷時5年多,直到1932年5月在西北部的北海和須德海相通處,築起世界第一攔海長堤,全長30千米,寬90米,高出海面7米多。工程量之大,世所罕見。荷蘭人還花了近50年時間填海造田,在原須德海內分批建成五個圍坑區,硬是造了荷蘭的第12個新省,荷蘭耕地面積因此增加了10%。20世紀50年代中期,在地勢低洼、陸岸破碎的西南海岸,荷蘭人又開始動工修建規模更宏大的「三角洲工程」。


  人類在為生存發展與惡劣環境所作的鬥爭,其精神和方法何其相似!我們的祖先也有類似的故事和精神,叫「愚公移山」。據第一個登上月球的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說,從太空和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只能看見兩件人工建築物:一個是荷蘭的圍海大堤,另一個就是中國的萬里長城。(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韓亞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