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用到地里不溶解?是不是買到假肥了?看完心裡有底了

匯晟元 發佈 2020-01-02T15:10:54+00:00

哈嘍,大家好!這裡是種地人!今天我們聊聊「肥料的溶解問題」目前,肥料市場上的種類有:有機肥,複合肥,菌肥,水溶肥等!劑型有:顆粒型,粉末型,液體型。當然說到溶解度,水溶肥的溶解度是最好的了,因為水溶肥原料採用的都是全溶於水的混合物,所以水溶肥的溶解度非常高!


哈嘍,大家好!這裡是種地人!今天我們聊聊「肥料的溶解問題」

目前,肥料市場上的種類有:有機肥,複合肥,菌肥,水溶肥等!劑型有:顆粒型,粉末型,液體型。當然說到溶解度,水溶肥的溶解度是最好的了,因為水溶肥原料採用的都是全溶於水的混合物,所以水溶肥的溶解度非常高!昨天,後台有粉絲問我說他用的複合肥在地里不化是什麼現象?是不是買到假肥了?下面我們來具體說說這個問題:


關於複合肥溶解慢的幾個可能因素:

1.肥料本身的質量問題。

2.生產配方添加的粘性物不容易融化。

3.磷酸一銨的性質問題(水溶性磷不足)。

4..生產過程中氨化過度,引起水溶性磷退化。

5.過量使用防結劑。

複合肥料是氮肥、磷肥、鉀肥和礦粉經造粒而成。氮肥和鉀肥易溶於水,磷肥和礦粉不溶或溶解慢。如果複合肥中磷含量高,就溶解慢;硝態氮、氯化銨或硫銨含量高,就溶解快;礦粉質量好或者用量少,也溶解快,但肥料強度偏低,粉末多。所以肥料用到地里不溶解不一定是買到假肥,也和肥料的性質有關係。另外肥料不是溶解的越快就越好!施入土壤的肥料,如果溶解很快,那麼流失揮發也就會加大。這也就是為什麼會有緩釋肥和控釋肥料的原因了!


說到這,我們衍生來說說這個緩釋肥和控釋肥的區別:

1,從控制養分釋放速率的機制和效果區別來看

緩釋肥是通過化學和生物因素使肥料中的養分釋放速率變慢,在釋放時受土壤pH值、微生物活動、土壤中水分含量、土壤類型及灌溉水量等許多外界因素的影響;

而控釋肥是通過外表包膜的方式把水溶性肥料包在膜內使養分緩慢釋放,當包膜的肥料顆粒接觸潮濕土壤時,土壤中的水分透過包膜滲透進入內部,使部分肥料溶解,這部分水溶養分又透過包膜上的微孔緩慢而不斷向外擴散,土壤溫度越高,肥料的溶解速度及穿越膜的速度越快,膜越薄,滲透越快。


2,從營養成分的區別來看。

緩釋肥大部分為單體肥,主要品種為緩效氮肥,也叫長效氮肥,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施入土壤後,在化學和生物因素的作用下,肥料逐漸分解,氮素緩慢釋放,滿足作物整個生長期對氮的需求。

而控釋肥多為N-P-K複合肥或再加上微量元素的全營養肥,施入土壤後,它的釋放速度只受土壤溫度的影響。但土壤溫度對植物生長速度的影響也很大,在一定的溫度範圍內,土壤溫度升高,控釋肥的釋放速度加快,同時植物的生長速度加快,對肥料的需求也增加。
最後,緩釋肥和控釋肥養分的釋放速度與植物各個階段對養分的需求也有區別。緩釋肥釋放養分不均勻,養分釋放速度和作物的營養需求不一定完全同步;控釋肥釋放養分的速度與植物對養分的需求速度比較符合,從而能滿足作物在不同的生長階段對養分的需求。


3,緩控釋肥的優勢;

緩控釋肥的工藝基本上是在肥料核心外面包裹一層膜,使得緩釋肥具有緩釋作用,可以減少化肥的氣態和淋洗損失,從而提高化肥的利用效率。因為能夠緩慢釋放肥料養分,使其被農作物充分吸收,提高肥料利用率,並保護環境。緩釋肥可預定設計肥料在農作物生長季節的釋放模式,使肥料養分釋放規律與作物養分吸收相一致,一次性施肥滿足農作,不用再次追肥,這樣一來,可以大大節約勞動力和時間成本。通常我們所說的緩控釋肥,是以各種調控機制使其養分釋放延緩,延長植物對其有效養分吸收利用的有效期,使其養分按照設定的釋放率和釋放期緩慢或受控制釋放的肥料。

施肥應該遵循「底肥要緩,追肥要猛」的原則。根據作物的需肥規律和生長期選擇合適的肥料。緩效肥和速效肥相結合。

底肥管一年,追肥管一陣,底肥要求營養齊全,釋放緩慢,一次性施用充足,而追肥要求速效快補,立竿見影,一般都是少施勤施多次補充。底肥一般使用有機肥、複合肥、緩釋肥或控釋肥,而追肥一般都要施用水溶肥,因為底肥要緩,追肥一定要猛!

以上有關肥料溶解的相關問題,就說這麼多,供大家參考!感謝大家關注種地人!

本文轉自種地人,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