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年時,金庸小說入選語文讀本曾引起軒然大波,原因為何?

好片待發掘 發佈 2020-01-09T18:29:20+00:00

去年,當代武俠小說集大成者金庸逝世,全網一片哀悼,無數網友慨嘆:金庸之後,再無江湖。時至今日,金庸小說的價值已經在社會各界得到廣泛承認,我想不會有人質疑金庸小說中江湖豪情,俠義精神的體現,但是金庸小說本身的文學性仍然是眾說紛紜。

去年,當代武俠小說集大成者金庸逝世,全網一片哀悼,無數網友慨嘆:金庸之後,再無江湖。

時至今日,金庸小說的價值已經在社會各界得到廣泛承認,我想不會有人質疑金庸小說中江湖豪情,俠義精神的體現,但是金庸小說本身的文學性仍然是眾說紛紜。批評者認為金庸小說難以脫離「泛娛樂化的文學形式」,其文學本身的思想深度有限。


這樣的討論早在2001年,傳出金庸小說將會入選高中語文讀本時,就早已開始,部分家長和批評者擔心金庸小說一旦入選課本,裡面的打殺場面、言情描寫等將會對中學生產生不良影響。直到2006年,金庸小說《天龍八部》第四十一回「燕雲十八飛騎,奔騰如虎風煙舉」入選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中《語文讀本》第四冊時,這樣的討論仍然沒有平息,除了當時天涯對此展開過激烈討論之外,大學裡也曾經將「金庸小說是否應該入選課本」作為辯論題目進行辯論。

沒想到在2007年,北京課改,語文泛讀備選篇目中又納入了《雪山飛狐》第五章「身世浮沉」的內容。其時作為編委之一的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孔慶東自己就是一名「金庸迷」,他開設的選修課《金庸研究》在北大常常爆滿。

當然,金庸小說選入高中語文課本對學生來講還是非常受歡迎的,筆者記得自己上高中的時候就翻到過「燕雲十八騎」的這一篇章,當時驚訝之餘也是愛不釋手,只因金庸的這段節選,而覺得語文讀本都有趣味了許多。

其實金庸小說選入語文課本對於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有很大幫助,另外金庸大師的小說中將江湖畫卷與絕世武功、俠骨柔情與民族大義、人生哲理與歷史人文熔煉一爐,開創了武俠小說的全新篇章,提升了武俠小說的整體內涵,在可讀性和價值性兩方面都有所建樹。

金庸小說能夠一面長盛不衰,多年來讀者眾多,一面還能得到主流文壇及教委的一定認可,是有其宣揚正面價值觀和文學功底精良兩方面的原因的。

宣揚正面價值觀及愛國主義情懷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金庸小說中的主人公很多心存愛國主義情懷,具備俠義精神,在江湖上行俠仗義,在那個武俠和真實歷史結合的虛構世界裡保家衛國,宣揚的價值觀正面且大氣。

人物性格描寫細緻,氣氛烘托易讓人產生共鳴

就拿金庸小說首次入選的段落來說,課文節選了《天龍八部》第四十一回「燕雲十八飛騎,奔騰如虎風煙舉」,講的是蕭峰到少林寺救阿紫,在山上力斗丁春秋、慕容復、游坦之三大高手一節,充分展示了他的絕世武功和英雄氣概,文中對阿紫的擔心,對游坦之和全冠清的陰謀的不齒,對慕容復的不屑,躍然紙上,讓讀者與蕭峰連成一心。


時代在發展,語文這一學科本身也在發展,筆者期待能夠有更多通俗文學作品進入課本,讓學生們能夠更多了解不同方向、不同領域、不同類型的文學作品,培養多元化的文學欣賞品味,提升自己對語文這一學科的興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