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過市面上大部分蒸烤箱後,終於悟出是什麼決定了蒸烤箱的價格

咕咚熊 發佈 2020-03-31T16:54:26+00:00

這個問題好像五菱宏光能坐7個人買5W,但是法拉利只能坐兩個要買500W一個道理。生產成本決定商品價格的首先是成本,蒸烤箱也不例外。

從老式的沸騰式蒸發盤的蒸烤箱開始用,到現在的多孔直噴式蒸烤箱;從2K+的蒸烤箱到現在用上了5K+的蒸烤箱;在買了3台蒸烤箱,這三次的購買經歷幾乎看了全網大部分的蒸烤箱(太小眾的品牌沒看),對比了網上大部分的蒸烤箱產品,不禁會問一句,什麼決定了蒸烤箱的價格?為何蒸烤箱不是越大越貴,越小越便宜?

為什麼60L的才賣3000,30L的卻賣5000?這個問題好像五菱宏光能坐7個人買5W,但是法拉利只能坐兩個要買500W一個道理。衡量產品價格,不能單純的只看某一個維度的數據,要學會從各個角度衡量產品的價格。

我總結了一下有什麼因素決定一台蒸烤箱價格的,分析我們可以避免那些不合理的價格,買的時候不要被盲目的騙了,買到適合自己的蒸烤箱。

生產成本

決定商品價格的首先是成本,蒸烤箱也不例外。生產成本越高,售價也會隨之高,一分錢一分貨。下面列舉幾個我們可以通過詳情頁就可以看到的配置,當看到價格貴的時候,不妨先看一下這些配置。

先說結論:成本的高低不能只看大小和數量,工藝難度、用料也要考慮進去。

發熱管

發熱管要關注數量和形狀。先看發熱管形狀,「一」字型發熱管直接跳過吧,市面上大部分的「一」字型發熱管數量都比較少,即使上下共4根發熱管,烘烤能力也遠不如「M」型發熱管。兩根「一」型發熱管成本遠不及「M」型發熱管,「M」型發熱管無論在材料還是工藝上的成本都比「一」字型發熱管的要高。所以「M」型發熱管的蒸烤箱售價要更高,而且烘烤效果之前也有分析,也是「M」型的比較好。首選「M」型發熱管,儘量不要選「一」字型發熱管。


發熱管數量就是簡單粗暴的越多越好?上面已經說了, 兩根「一」型發熱管成本遠不及一根「M」型發熱管的效果和成本。關注發熱管數量,不如關注發熱管的位置,標準的發熱管位置在上、下、背3個位置。自己留意一下蒸烤箱的發熱管是不是全部都有,這些地方有發熱管,有什麼形狀的發熱管,有多少條,這樣對比才更加全面。

獨立控溫調節

有些人很輕鬆的說,上下獨立控溫沒有作用,完成上下獨立控溫其實很簡單,就是多了一個感溫探頭,就可以獨立控制溫度。這個說法也未免太隨便了。首先,我們要明確,要實現上下獨立控溫就要有兩個感溫探頭,兩個感溫探頭怎麼都比一個要增加成本;而且要實現獨立控溫還要整套的系統程序支持,沒有一個系統分配調整溫度,如何實現獨立控溫。所以獨立控溫成本和技術上都比統一控溫要高。

蒸汽發生裝置

簡單的把蒸汽發生裝置分類可以分為沸騰式和直噴式,那個好網上大把言論,自行查詢,直接說結論:直噴式的要好用。

沸騰式蒸發盤結構簡單,由水箱、輸水管、蒸發盤、加熱管組成;直噴式蒸發器相對複雜,由水箱、抽水泵(部分有)、輸水管、蒸發器、加熱元件、分流器、蒸汽管、蒸汽孔組成。

只是說沒啥概念,直接上圖:

這張是直噴式蒸發器的拆機圖,可以看到輸水管、蒸汽管、蒸發器,設計都比較精密,抽水泵把水箱的水抽到蒸發盤上加熱,蒸發盤加熱產生蒸汽被分到分流器中,隨後經兩條蒸汽管噴出蒸汽。


這張圖是沸騰式蒸發盤的拆機圖,可以看到背部結構非常簡單,水箱直接連接輸水管,水流到蒸發熱成蒸汽。

那個更好用,那個成本高一目了然了吧。另外直噴式蒸汽的蒸發盤還分為不鏽鋼和鋁的,鋁的成本低,但是加熱的時候容易形成白色鬆散的水垢,水垢不僅影響加熱效果,由於鬆散還會通過蒸汽進入內腔,最終附著在食物上,非常不安全。而不鏽鋼造價高,但是穩定,不容易形成水垢。

內腔材質

蒸烤箱內腔大多數都是採用不鏽鋼內腔的,有部分搪瓷產品;烤箱內腔比較混亂,烤箱有鍍鋅、鍍鋁、不鏽鋼、搪瓷等等。這些內腔材質都說了吧,鍍鋅、鍍鋁都是比較便宜的,主要是防止氧化,但是容易破損;不鏽鋼造價高,但是耐高溫,穩定耐用;搪瓷造價高,耐高溫,容易清潔。材質對比想要什麼樣的效果就好了,不鏽鋼耐用,搪瓷容易清潔,自己喜歡換一個就選來一個材質。

不鏽鋼內腔還分為拼接式內腔和一體式內腔。拼接式內腔有明顯的拼接縫隙,容易藏污垢,也容易生鏽。一體式內腔可以避免這些煩惱,更耐用,就是成本更高而已。

小結:「M」型發熱管比「一」字型發熱管成本高,同樣形狀的發熱管數量越多成本越高;獨立控溫比統一控溫成本高;直噴式蒸汽比沸騰式蒸汽高,不鏽鋼蒸發器比鋁質的蒸發器成本高;304不鏽鋼內腔比鍍鋅、鍍鋁的內去哪個成本高,無縫一體式內腔比拼接內腔成本高。


品牌溢價

品牌溢價就是品牌的知名度、形象、聲譽等附加值比其他品牌高,可以賣出更高的價格,稱為品牌溢價。兩個商品同樣功能、同樣效果,為什麼一個賣的貴,貴在哪裡?其實很多時候就貴在品牌上,因為你買了很多只有這個品牌才有的附加值。為什麼勞斯萊斯這麼貴?因為它是勞斯萊斯,所以它就應該賣這麼貴。


品牌溢價一般出現在知名度高的產品上,因為你相信這個品牌,對品牌的品質、質量有信心,所以你願意花更多的錢選擇它,這個就是品牌溢價,一個品牌實力可以通過溢價能力體現。兩個一模一樣的產品,一個有西門子的logo,一個沒有,可能售價可以相差30-50%。

怎麼理解溢價

很多人只會用成本思維想問題,這個零件多少錢,加起來成本是多少,最後成本與售價相差很多,無良商家黑心,賺這麼多錢。這個就是唯成本論,只想到零部件成本,根本不考慮組裝、品質監管、運輸、宣傳、銷售、審批等各個層級的費用。最典型的例子,iPhone的零部件成本價就一千多不到兩千,卻買到了八千,蘋果真的賺了六千嗎,給你兩千,你能製造一台iPhone出來嗎?想問題不要想的太簡單。

溢價一點問題都沒有,溢價代表了整個品牌的實力、品牌保證,你有多少錢就買多少錢的產品,你相信那個品牌就買那個品牌的產品,這樣有錯嗎?你願意買一個沒有品牌、沒有任何保證的山寨機嗎?


溢價產品

下面舉兩個溢價的產品例子給大家感受一下產品的溢價能力,並不是要攻擊、抹黑,只是純粹讓大家了解一下溢價。

西門子CS389ABS0W是最典型的宜家產品,9K的價格還是用沸騰式蒸發盤,只有上發熱管和背部熱風,這種配置放在普通的品牌的蒸烤箱裡最多能買2K,為啥西門子能買這麼貴?就因為它是西門子,就因為這款機器是德國原裝進口,所以能買這麼貴。

松下NU-SC300B也是比較特別的存在,只有上發熱管和背部熱風卻買到了4K,4K已經可以買到很好的台式上下獨立控的蒸烤箱了,或者買一個60L的嵌入式蒸烤箱它不香嗎?因為就是它是松下,所以配得上這個價格,而且銷售量還一點都不低。

這兩款也只是知名品牌,還沒有看幾萬塊的奢侈品牌的溢價。列舉這兩款並不是在攻擊他們,只是簡單的可以讓大家理解到這個溢價無處不在。

品牌溢價的產品值不值得買?

很多時候買高端品牌或者奢侈品牌,買的不僅是買產品本來的功能,還有品牌的名聲。簡單來說就是買這個品牌有面子,才能襯托高貴的「氣質」。花60w裝修廚房,不買一個5W的嘉格納蒸烤箱,怎麼好意思放在廚房。

品牌溢價代表產品的知名度、品質、質量受到更多的認可,網上各種鍵盤俠說什麼產品溢價太厲害,根本不值這個價格,這都是因為沒有錢,自己買不起就開始酸其他的品牌獲得存在感。一個賣勞斯萊斯的富豪,你跟他說勞斯萊斯溢價太高,豐田實用、性能差不了多少,你看富豪願意買個豐田嗎?品牌溢價值得買嗎?買與不賣,關鍵看三點,①功能、性能是否符合你的要求;②對這個品牌是否認可,是否需要這個品牌;③價格是否可以接受。如果滿足這三點,就買啊。

小結:每人的消費能力不一樣,沒必要買不起就拿溢價太高做藉口,也不必相信一些網上鼓吹某某品牌溢價太高的言論,只是某些不起眼的品牌在吸引眼球罷了。買得起就買,買不起繼續努力或者選擇其他品牌也不是不可以。


工藝做工

工藝做工在詳情頁上是看不出來的,每一張圖片都經過精心P過,看不出端倪,只有買回來後才才看到。所以我買了第一台後就認為,低於2K的蒸烤箱還是不要買了,低於2K的不如實際一點買款功能齊全的烤箱使用起來更好。

我們簡單對比我買得3台蒸烤箱的質量,品牌、型號就不說了,免得被投訴抹黑品牌,有想了解的可以私信聊一下。

第一台蒸烤箱用的是凱度的ST28D-X7,「一」字型發熱管的蒸烤箱,已經是比較早期的蒸烤箱了,雖然有上下發熱管,但是受熱很不均勻。蒸汽產生慢,蒸汽量控制差,經常噴出過多的蒸汽,使得食物吸收過多的水分,影響口感;底部雖然有排水口,但還是不能避免內腔內積水嚴重。內腔拼接處縫比較大,使用體驗真的很不好。

第二台蒸烤箱用的是松下的NU-SC300B,在蒸的能力上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蒸汽量控制得比較好,但是只有上隱藏式發熱管,還有背部熱風,當時居然相信了什麼背部熱風能提供均勻的內腔溫度,烘焙的時候底部完全不上色,對烘烤有很大的影響。

第三台蒸烤箱用的是惠而浦的WTO-CS341T,終於解決了烘烤和蒸的雙重結合,在蒸上面採用了多孔直噴蒸,蒸汽快速且均勻;烤方面上下獨立控溫,溫度精準,底火也足,烤食物容易上色。還有可以同時3個程序的智能A+。操作雖然簡單明了,但是沒有彩屏,好像少了點逼格。


總結

寫著寫著才發現挖了一個好大的坑,決定一個產品的價格有很多方面的要素,尤其是這種電器類的蒸烤箱就更多了,可能分析有點粗淺,也不是什麼科學嚴密的言論,只是根據經驗有感而發,並不全面,不喜勿噴。本文只是針對一些常見的問題分析分析,覺得好就點個讚,有不同意見歡迎評論區友善交流,覺得胡說八道直接關閉就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