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季蔬菜VS反季節蔬菜,到底誰是你的菜?

新津市場監管 發佈 2020-01-19T14:36:46+00:00

不知道從古時候開始中國人吃東西講求不時不食指的就是吃東西要應時令、按季節什麼季節吃什麼東西大自然已經幫我們選好了時令食材然而,隨著農業科技的發展如今去超市、菜場無論哪個季節都能看到種類繁多、天南地北的蔬菜比如冬天能吃到多汁的番茄和清香的黃瓜等等而這些蔬菜被稱為——反季蔬菜反季蔬菜


提問!你知道黃瓜、蘿蔔、冬瓜、芹菜屬於哪個季節嗎?

……不知道


從古時候開始中國人吃東西講求不時不食

指的就是吃東西要應時令、按季節

什麼季節吃什麼東西

大自然已經幫我們選好了時令食材


然而,隨著農業科技的發展

如今去超市、菜場

無論哪個季節

都能看到種類繁多、天南地北的蔬菜


比如冬天能吃到多汁的番茄和清香的黃瓜等等

而這些蔬菜被稱為——反季蔬菜

反季蔬菜給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的

同時也遭到了一些質疑


一、應季蔬菜和反季蔬菜的概念區別

應季蔬菜 是指根據節氣生長、成熟並按季節、節氣上市銷售的蔬菜。

反季蔬菜 大致有三種:

①從溫暖地區運來的蔬菜;

②從冷庫里應急儲備的蔬菜;

③大棚蔬菜(我們所說的反季蔬菜多以大棚種植為主)。


二、風味與口感的差異

好多消費者反映應季蔬菜的風味與口感相比較反季蔬菜更佳,這是因為蔬菜的糖類成分和風味成分決定著其本身的味道,而這些成分的形成與光照和溫度有著密切關係。


高溫及高光照強度會增加蔬菜中糖類成分及風味成分的積累。露地(應季)栽培的蔬菜由於種植過程中環境溫度較高、光照充足,故而風味及口感更好一些。而大棚(反季)種植的「山寨環境」畢竟不同於自然,由於通風不好、光照不強、環境溫度相對露地種植低,長出來的蔬菜風味及口感稍微差點。


三、營養品質的差別


口感啥的,我這種糙漢子感覺不明顯,關鍵是營養!營養是不是也差很多?

別急,我們接到擺!


近日,江蘇省農科院農產品質量安全與營養研究所針對露地及大棚栽培方式下的牛心甘藍中主要營養成分展開了對比實驗,結果分析得出,大棚栽培的牛心甘藍維生素C含量略高於露地栽培,但差異不顯著,所以大棚栽培牛心甘藍與露地栽培的維生素C含量相差不大,基本持平。


同時,根據目前已有的多項研究可初步認為,蔬菜露地栽培中光照強,受光合作用影響大的營養成分如可溶性糖和葉酸等含量可能高於大棚栽培,而大棚栽培的光照和溫度低於露地栽培,蔬菜雖然生長,但多受低溫脅迫,其維生素C和酚類等物質作為蔬菜低溫脅迫自我保護成分而合成並積累,其含量可能高於露地栽培。


反季節果蔬使用了植物激素並且催熟了?

植物激素對人體沒有影響。


出現這樣的擔心,主要是因為人們把植物激素和動物激素混為一談,實際上,這是兩碼事。在適合植物生長的條件下,植物覺得很舒服,體內就會產生一些物質,「告訴」自己要茁壯生長。不管是真實的自然環境還是模擬的環境,植物產生的激素都是一樣的。


還有人提到「催熟」,這個詞也不是只有反季節果蔬才有。有些果蔬,如香蕉,為了便於運輸和保存,會在未成熟時採摘,待出售前才會臨時用乙烯催熟。這種催熟方式較為常見,並不會對人體產生不良影響。


通過以上科普,相信大家已經顛覆了傳統觀念,我們不能簡單粗暴地認為,大棚栽培的牛心甘藍風味及口感比露地種植的差,其營養價值就低。


專家表示


反季蔬菜與應季蔬菜生產環境特徵的不同,帶來了味道與營養的差別。其實反季蔬菜營養並不差,部分營養成分甚至略優於應季露地種植的蔬菜。所以不要太糾結,想吃什麼蔬菜就去買吧,畢竟反季蔬菜的出現給了我們更多選擇,也更好地滿足了我們「舌尖上的美味」。


—END—

❖圖文來源:成都市場監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