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給爸媽最好的禮物是「安全感」

家庭雜誌 發佈 2020-06-15T02:06:43+00:00

想著要給爸爸買個禮物,點開對話框,剛準備打字,才發現上一次聊天已經停留在3天前的日期,而在更久以前,爸爸的一段語音我還沒有回覆。


父親節快來了。


想著要給爸爸買個禮物,點開對話框,剛準備打字,才發現上一次聊天已經停留在3天前的日期,而在更久以前,爸爸的一段語音我還沒有回覆。


自己在鄰省的城市打拚,陪伴父母的時間壓縮到一年寥寥幾次。父母漸漸老去,我們之間也越來越不報憂:


「我挺好的,家裡的一切都別擔心。」

「老爸老媽身體好著呢,不用惦記。」

「你工作忙,注意好自己身體,缺什麼儘管跟爸媽說。」


好不容易說上話,還沒聊上幾句家常,爸媽總在迫不及待地表達自己「很好」。


成年以後,才發現「不用擔心」是日漸老去的父母對我說過最多的謊。


01

中國式爸媽:「不給孩子添麻煩」


想起黃磊在《嚮往的生活》中總結中國式父母的特點是:「不給孩子添麻煩」。


黃磊的父親82歲,雖然住在同一個城市,卻很少「打擾」子女,岳父岳母也是一樣,即使老太太到了住院的程度,也「不到迫不得已就絕不讓去」。



嘉賓金玟岐也說了自己媽媽就是這樣怕「麻煩」孩子。


有天突然接到了媽媽朋友的電話,才知道媽媽在醫院需要做手術。原來媽媽怕打擾女兒,一直瞞著,做手術需要直系親屬簽字,才不得已「麻煩」女兒「幫忙」。


大概全天下的父母都這樣,我的父母也很害怕「打擾」我:

「家裡也沒什麼事,想跟你說說話,又怕打擾你工作。你要是忙,就先掛了……」


每次發現父母「懂事」的細枝末節時,總覺得心中一陣酸澀。


記得之前看《朗讀者》時,有一個片段印象深刻,麥家講述自己家中三代人的關係:孩子與父母之間,打開心扉,是一件需要反覆試探、輕輕觸碰的事。


董卿隨後說:

「當我們所有的年輕人,如果你哪天突然意識到,你的爸爸媽媽,開始對你小心翼翼的時候,不要以為那真的是出於一份恐懼,那是出於一份愛。」


是啊,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小時候我有點懼怕的嚴厲父母,慢慢變得「懂事」和小心翼翼。當我發現父母老去那一刻,是發現他們把深沉的情感,都藏在隱忍里,因為怕「打擾」、怕「麻煩」,什麼都不說。


一直以來,父母身上發生的所有一切,都變成了「不用擔心」,父母不斷地用這四個字,一邊表達對我的思念,又一邊悄悄隱藏起他們的盼望。


「愛是想觸碰又收回的手。」這句話原本是形容愛情,然而父母對子女收回的手,比任何人都格外小心。


因為父母在乎我的感受,遠遠勝於在乎他們自己。


數也數不清,父母有多少個這樣的時刻。



02

父母藏起來的秘密,

都只為填滿「安全感」


從小到大,我發現爸媽總是「說謊」。直到後來,父母言不由衷的時候越來越多。


心中滿溢的孤獨和思念不說,甚至連身體情況也不說,遇到大病小痛也只是挺著硬撐,一拖再拖,連醫院都不願意去,還總說「沒事」「過幾天就好了」。


上次和媽媽一起看電視劇,看到《幸福觸手可及》里秦清的爸爸生病住院,為了不讓女兒擔心,老人選擇瞞著她,騙她說爸爸要出差去項目考察。


當時媽媽感慨說,很能理解劇中的爸爸,如果換做是自己,也會瞞著,怕打擾我工作、影響我心情。


我問,假如萬一是非常嚴重的大病呢?


媽媽說,如果是非常嚴重的病,拖拖拉拉治也治不好,就別花冤枉錢了,「到時候也不用麻煩你們照顧,找個養老院就行,什麼時候走了也就走了。」


而媽媽在說這些話的時候,卻是由衷之言。這一瞬間,我突然感到,原來父母內心深處非常渴望「安全感」。


父母到了年紀,總覺得自己「拖累」了子女。他們一生付出的愛太多太多,卻「懂事」地隱藏起自己對愛的需求。


但是,隨著父母年紀漸增,疾病的風險也在增加,更需要子女的細心關懷。


平時父母遇到身體不適,總是隱忍拖延,不願意去醫院,其實我心裡明白,他們是因為沒有安全感而「不敢生病」:


因為一旦遭遇大病,花費動輒幾十萬,他們害怕給我造成壓力。


父母年紀增長伴隨身體功能衰退,疾病總可能在難以預料的時候來臨。


因為無法時刻了解到父母的身體狀況,我害怕他們像別人的父母那樣,就連生病都瞞著。


我開始細心體察父母的情緒、關愛父母的身體,為父母的健康未雨綢繆,想給予他們更多的安全感。



03

就現在,給父母「安全感」


父親節就在眼前,送怎樣的禮物,才能給父母帶來安全感?


我想到為他們購買一份保險。為了防止被坑,只得耐心做了大量功課,查了許多資料。保險產品五花八門,再加上網絡信息混雜,隱性的陷阱也很多。


在網上看了不少踩坑例子。看到有網友說父母買了糊塗保險,投保費用太高,出現了「保費倒掛」,每年花了幾千塊,但父母真到了生病的時候,賠付的保額反而遠遠少於當初投進去的錢。


還有在醫院一線工作的醫生分享親歷見聞,很多患者和家屬在買保險的時候沒仔細避雷,沒仔細研究產品的賠付限制,也糊裡糊塗買了,到了保險理賠的時候被各種細節條款糾纏折磨,非常麻煩。


還有人說,買保險的時候沒注意,到真生病了保險公司不賠,仔細一看才發現,原來當初買的保險覆蓋病種太少,父母的病不在理賠範圍內,只能吃了啞巴虧。


最難的是,大多數產品的限制條件都很嚴格。


首先是對投保年齡有限制,尤其是健康類的保險許多都規定在55歲以下;


再就是很多產品還對健康的嚴格要求,而爸媽上了歲數,難免會有一些慢性疾病,健康告知往往很難通過,這也就直接失去了投保的資格。


因為老年商業險的購買限制條件太多,看來看去,也找不到心儀的,想給父母一份安全保障,也太難了。總覺得,不是我在挑產品,明明就是產品在挑我。


618快到了,在平安健康App上,終於等到了合適的保險產品:


高額保障最高至400萬,一旦遭遇大病,很大程度減輕家庭經濟負擔;

開放年齡最高至65歲,爸媽上了年紀也能投;

還有放寬健康狀況限制,即使爸媽身上有些慢病,都可以投保;

賠付覆蓋範圍廣,大病小病都可賠付,就連自費藥進口藥都可以報銷。


平安e生保2020


活動期間開放年齡投保至65周歲,適合健康父母群體投保,最高400萬保障額度,含一般醫療保險金200萬,特定疾病醫療保險金200萬,報銷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普通部住院費,保障範圍內,自費超過1萬元部分100%能報銷,用藥無醫保目錄限制,自費藥進口藥均可報銷。


平安i康保·百萬醫療(慢病版)


活動期間開放投保年齡至60周歲,適合符合健康告知的慢病父母群體投保,最高報銷400萬醫療費,含一般醫療保險金200萬,特定疾病醫療保險金200萬,符合健康告知的高血壓、2型糖尿病、甲狀腺結節等117種疾病可投保,報銷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普通部住院費,投保後送家庭護理、私人健康顧問等活動,開啟健康信用,費率最高可優惠30%。


平安i康保·重疾


活動期間開放投保年齡至60周歲,覆蓋100種重大疾病,20種特定重大疾病,30種輕症疾病。若確診特定重疾,可同時賠付重大疾病保險金和特定重大疾病保險金。


***

最高400萬保障額度,讓父母不再因為「怕麻煩」「怕花錢」而硬撐,對病痛敢於治療、積極應對。


以上產品僅在活動期間開放年齡,產品只有先預約才能搶購,6月5日-6月17日預約,6月18日-6月22日開放投保通道


618活動期間還有更多福利禮品贈送,參與活動領取體脂秤,活動期間在平安健康App下單並分享,有20萬份手環贈送。


體脂秤和手環更方便、更智能地實時了解父母身體狀況,幫助爸媽更好地調理身體,改善健康,不再時刻擔心意外突然來臨。


在父親節前,好不容易找到了最適合爸媽的保險產品,我決定就趁現在,把握寶貴投保機會,不是只給他們物質保障,更是給他們一份穩穩的「安心」禮物。



文:阿璞

本文系《家庭》雜誌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改編,否則追究其法律責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