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完全沒Get到這部「中國電影」

電影最top 發佈 2020-01-12T11:18:08+00:00

一周前的金球獎頒獎禮上,亞裔演員奧卡菲娜因《別告訴她》獲得喜劇音樂類最佳女主角,這也是亞裔頭一回在金球上拿到影后,她從美隊手上接過獎盃,算是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

一周前的金球獎頒獎禮上,亞裔演員奧卡菲娜因《別告訴她》獲得喜劇音樂類最佳女主角,這也是亞裔頭一回在金球上拿到影后,她從美隊手上接過獎盃,算是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

這就讓我對《別告訴她》更加有興趣了,其實一個月前就應該公映,檔期都定了,臨時又撤掉,就是因為提名了金球,在等著看是否能斬獲獎項,做個免費的大宣傳。

果然,提二中一,片方賭對了。

之所以在標題里用「中國電影」四個字,是因為故事背景在中國,而引號的意思呢,是投資方與主創都來自是海外,是用異域眼光來審視母國,片中雖大多數時間講中文,但眼光是很不一樣。

許多年了,沒有再出現如李安的父親三部曲、《喜福會》這種中西橋樑式的片子,現在頒獎季如此有收穫,我還是非常期待。

導演王子逸是美籍華人,兒時在北京與長春生活過,6歲居家移民美國,有中國的實地生活經驗,但很有限。我猜她是不是照著自己的樣子選的角色,某些角度和奧卡菲娜神似。

奧卡菲娜是中韓混血,1988年出生在紐約,是個地道的ABC,她已是第三代移民,雖為華人面孔,但不會中文,除了演戲,她還是個Rapper,我看過她的MV,英文那叫一個溜,亞裔女孩唱英文Rap的非常少見(反正我沒見過)。

為了這部電影奧卡菲娜還專門去學了中文,全程沒有配音自己上。

故事來自與導演王子逸的親身經歷,她曾在某個播客節目上講過,被幾個製片人看上,反正花不了多少預算,試試無妨。

女主比莉是生活在紐約的華人女孩,六歲時隨父母移民美國,她三十多歲了沒結婚沒家庭,剛剛申請的獎學金也被駁回了,甚至連房租都交不起。

在大洋彼岸的長春,生活著比莉的奶奶,他們會偶爾通電話交流,顯得很親近,奶奶由國家一級話劇演員趙淑珍扮演,這回也拿了好幾個提名。

親切交流這個設定是人物的行為基礎,但我覺得挺不合理,一個6歲就離家的孩子,能對多年未見的奶奶有什麼深厚感情呢?比莉的父母在家裡都彼此說英文,中文也摻沙子,顯然是沒好好教,後來父親還說:我們現在是美國人了。「去中國化」做的很充分。

這個心理動機決定了後來的感情走向,加上奧卡菲娜一口蹩腳的中文,我反正是不太認可。

某一天,比莉從父母的口中得知,奶奶已經到了癌症晚期,沒多少時間了。

但家人們選擇將消息瞞住,為的是讓奶奶能開開心心的離開,比莉對這個決定是很不理解的,在美式思維中,病人有權知道自己的病情。

親戚們想了個點子,就藉口說比莉堂弟要回國辦婚禮,將朋友家人都聚在一起,算是向奶奶告別。

於是一家子就來到了長春,這裡用了個很詭異的鏡頭,幾棟住宅樓緩緩拉出,跟庫布里克的《閃靈》似的,不太明白導演用意,中國是個大囚牢?

接下來一家人團聚,父親的哥哥早年移民日本,這一家人已經25年沒有坐在一張桌子吃飯了,奶奶看上去非常高興。堂弟帶了個日本女孩當「假媳婦」,奶奶說我唯一的孫子結婚,必須要搞的有面子。

這場圓桌的戲看的我真是無比尷尬,既不是中國式嘮嗑,也非西方式交流,明明全是華人面孔,卻像在接待外賓,總之非常串味兒,我明白大家心裡都揣著事兒,必須有反差,但一家人哪有這麼說話的。

一家人對奶奶隱瞞一個秘密,沒了,故事就這麼多,甚至連一條副線都沒有。後面的一個小時主要就是展現比莉與奶奶的交往,如此就讓劇情特別單薄,電影只有90多分鐘,卻顯得很拖沓,沒辦法,戲劇衝突太少了。

接下來的有些橋段設計讓人看的無比彆扭,甚至讓我有生理上的反感。

飯桌上,比莉的姑姑(沒太搞清楚是什麼關係,反正就是下圖中間這位)問比莉:在美國要多久才能賺到一百萬美元。

比莉回答:要很久。

姑姑很沒溜的說:真的假的?在中國,賺一百萬那是分分鐘的事兒!

比莉說:生活不止是錢,錢買不到很多東西。

接著比莉媽媽就開始外賓口吻了,說剛去美國的時候,有個素不相識的牧師對比莉很好,看她喜歡彈鋼琴,就把教堂的鑰匙給了她,說你隨時可以來彈,教堂大門永遠為你敞開。

我不太清楚導演放著一段戲的用意,是要表現中國人拜金,美國人熱愛藝術有美德?

對長輩們的爭論,比莉倒是非常清醒,說美國有美國的問題,比如醫療、槍枝.....但還沒說完就被打斷了。

在她去酒店入住的時候,一個員工對她的美國人身份很感興趣,揪著叨逼個沒完,還問在美國生活一定比在中國好很多吧。

比莉說:只是不一樣。

導演啊,感覺你剛好把角色給寫反了,長輩們像小孩子賭氣般吵架,而一個幾乎沒來過中國的孫女卻說的很中肯....

在電影大部分的時間裡,對於中國的描述都是比較負面的,我並不介意展示中國不好的地方,任何國家都有問題,但我很煩這種「獵奇式」的展示。

幾個東北老哥在客房裡帶著各自的女人云山霧罩的打麻將。

去給爺爺上墳的時候,假哭到快斷氣的「孝子」,說這就是中國特色的孝道。

姑姑將祭品花故意弄壞,說是防止被小偷拿走。

有個情節真的是很扯,在醫院給奶奶檢查身體,竟然碰到一個英國留學回來的帥哥醫生,兩人用英語聊了起來,帥哥說:啊,紐約是座美麗的城市,我一直想去。這都哪兒跟哪兒啊!

以上的這些橋段雖然沒有明說,但隱含著很明顯的道德評判,好像中國人都很虛偽、野蠻。

李安的《推手》《喜宴》都是跨文化題材,但並沒有讓我覺得彆扭,對於中外的生活方式,只是認為「不一樣」,李安從不評判誰高誰低,他的態度一直是尊重的審視。

再想想《喜福會》,裡面的角色多麼的光彩照人啊。

《別告訴她》里感覺每個人都擰著,中國人不像中國人,美國人不像美國人。

對於東西方的文化差別,導演安排了一段挺長的對話,移居日本的老哥對比莉說,東方人更注重家族與集體利益,你們西方人不懂,哎,多少年的陳詞濫調了.....

誰說美國人不注重集體價值了,《復聯4》里的托尼•斯塔克怎麼死的,就是為大我棄小我啊,無論哪個文化都崇尚這種犧牲精神。

我現在看到這種一個標籤定義幾億人的探討就想笑,這個世界上的絕大部分人類情感都是相通的,中國也並不是為了個集體就可以隨意犧牲個體的民族,時代早變了大人!

整部電影只有一場戲我覺得很好,比莉一家要走的時候,奶奶非常捨不得,上車了還在撫摸著計程車,非常動人的細節。

我一直以為奶奶身上還有另一個隱藏情節,比如她知道自己不久於人世,一切都是裝出來的,好讓子女放心,這樣故事的縱深就更大,不至於像現在這樣單薄,可惜了。

導演的一些鏡頭語言也很詭異,一家人到列印部改完遺囑出來,給了個特別長的鏡頭,完全不明白是什麼意思。

讓我很奇怪的是,女主奧卡菲娜的表現並不出彩啊,大多數場景里都很木訥,可能是我從一開始就不接受這個角色設定的原因,感覺還沒她那個市儈的媽與奶奶演的好,咋就拿了金球影后了?

我一朋友說的好,《別告訴她》就像是唐人街上最受老外歡迎的改良中餐菜品,適合外國人口味,但跟這道菜基本沒啥關係了。

這位叫王子逸的華裔導演,很明顯是在迎合英語世界觀眾對中國的刻板印象。(當然,作品是她的,她有權利這麼做)

那你就不能怪中國觀眾不買帳了,我剛才查了下票房,上映三天,票房還不到300萬,明後天應該就很難買到票了。

總之。

我不喜歡這部電影。

收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