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軍的東征,第三代耶路撒冷國王鮑德溫二世

老威觀史 發佈 2020-01-16T06:13:28+00:00

基督教和穆斯林在中東地區圍繞聖城耶路撒冷展開的長期對抗中,往往是一方集中湧現一代人才,當一代人才紛紛逝世後,與之對抗的另一方則湧現出下一代人才。

基督教和穆斯林在中東地區圍繞聖城耶路撒冷展開的長期對抗中,往往是一方集中湧現一代人才,當一代人才紛紛逝世後,與之對抗的另一方則湧現出下一代人才。

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的參與者主要是西歐的諸侯,其中三位主要領導人:戈德弗魯瓦、波埃蒙多聖吉爾組成了在攻占耶路撒冷之後十字軍國家的第一代領導人。在這三位相繼去世之後,戈德弗魯瓦家族的鮑德溫繼承了耶路撒冷的統治權,成為了耶路撒冷國王,是為鮑德溫一世,他與波埃蒙多家族的丹克雷迪組成了十字軍國家的第二代領導人。公元1118年,隨著鮑德溫一世的去世,第一次十字軍東征時期的領導人集體退出了歷史舞台。

繼承鮑德溫一世的是其堂弟,其名字也叫鮑德溫,史稱鮑德溫二世,繼承耶路撒冷國王王位的時候應當年近50(具體出生年月不詳)。

聖殿騎士團與聖約翰騎士團的誕生

鮑德溫二世繼位的時候面臨的問題與之前十字軍領導人的問題相同,兵力不足。隨著鮑德溫一世的逝世,當時的十字軍不但兵員不足,還面臨著將才嚴重缺乏的狀況,由此十字軍在公元1118年停止了對周邊地區的進攻,轉為了防禦狀態。

當時十字軍國家兵力的具體情況已不得而知,直到30年後第二次十字軍東征時代,耶路撒冷國王的兵力情況才有了記錄。當時十字軍兵力為550名騎兵和6000名步兵,而耶路撒冷王國是中東地區最大的十字軍國家,其兵力只有這麼多,其他的十字軍國家兵力情況就可想而知了。

在第一次十字軍東征時代,穆斯林在正面無法戰勝十字軍的情況下採取了游擊戰戰術,即攻打十字軍的薄弱環節,在這一戰術為主的背景下,襲擊從西歐而來的朝聖者就成了穆斯林軍隊攻擊的首要目標了。從西歐而來的朝聖者多是普通人,沒什麼戰鬥力,通常會帶些盤纏。襲擊朝聖者,穆斯林不但能夠劫到一些財物,還能把朝聖者變賣為奴隸又賺上一筆。於是保障朝聖者的安全成為了當時一些十字軍騎士不可推卸的責任。

在鮑德溫二世加冕耶路撒冷國王后,有兩位來自法國香檳地區的騎士造訪了鮑德溫二世,他們分別是年近半百的于格●德●班,另一位叫戈德弗魯瓦●德●聖奧梅爾,他們聲稱願意與另外7位騎士組成宗教騎士團,擔負防衛雅法與耶路撒冷之間朝聖任務的路線。

這支9名騎士組成的隊伍中,每人有5名步兵的輔助以及3-4名馬夫,因此9人的騎士團隊有90人的兵力,當然主要戰力還是這9名騎士。

鮑德溫二世對騎士團的援助大喜過望,當即決定將耶路撒冷東南角的猶太聖殿作為騎士們的活動地點,由此十字軍歷史上著名的「聖殿騎士團」成立了。

「聖殿騎士團」是一支宗教騎士團,與其他的騎士團性質不同。

聖殿騎士團的宗旨是清貧、服從、純潔。所謂的清貧,就是一旦加入就要將所有的財產捐獻給騎士團;服從,是為對上帝絕對服從;純潔,就意味著要保持修士的生活,如加入騎士團的于格就不能稱為騎士于格,而要稱為修士于格,在加入騎士團之前于格已經結婚,而在加入騎士團後,于格解除了自己的婚約。

聖殿騎士團的第四個宗旨在於不受任何世俗國王和領主的管理,也不受修道院和當地主教的管轄,只聽命於羅馬教廷。因此聖殿騎士團獨立於國王、諸侯、皇帝和各地主教。

聖殿騎士團的第五個宗旨就是保護朝聖者的安全,對沿途的異教徒格殺勿論。

聖殿騎士團從最初的9名騎士逐步增加,10年後得到了羅馬教皇的正式承認,自此期待加入的騎士不斷增加,騎士團擁有的財產也不斷地大幅增長。

在聖殿騎士團影響力與日俱增的時候,另一支宗教騎士團,聖約翰騎士團也粉墨登場了。

聖約翰騎士團又稱醫院騎士團,最早發源於耶路撒冷城內的一個診所,最初建立的目的是為朝聖者提供醫療服務的機構,所以一開始只稱為「醫院」,大約開設於公元1050年前後,時間是在第一次十字軍東征之前半個世紀。

這座醫院最早是由義大利商人開辦,後來逐漸移交到了修士和神職人員手上。到了十字軍東征的時候,這座醫院已完全由修士來運營了。在十字軍攻占耶路撒冷的1099年,穆斯林總督流放了城內所有的基督徒,但唯獨這座醫院的修士都留了下來以治療穆斯林受傷的士兵。

在十字軍攻城時,醫院的修士也被總督要求參與守城抵抗十字軍,而這些修士向十字軍投擲的不是石塊,而是麵包。對此總督怒不可遏,命令將投擲麵包的全體修士處斬。幸運的是正當這些修士要被殺掉的時候,十字軍攻了進來,收復了耶路撒冷。戰後這些修士馬上又投入到了治療十字軍受傷士兵的緊張工作當中。

之後醫院逐步發展,到了公元1118年的時候已經由最初為朝聖者提供醫療的機構轉變為了一支宗教騎士團。

與聖殿騎士團宗旨不同的是,聖約翰騎士團沒有以殺死異教徒為自己的行為準則,相對來說他們以對朝聖者提供醫療服務為宗旨。

聖殿騎士團的總部在耶路撒冷東南處的阿克薩清真寺,聖約翰騎士團的總部在聖墓教堂邊上的聖約翰騎士醫院。

人數不多的基督徒在中東地區建立了十字軍國家,在鮑德溫一世和二世統治時期為了滿足經營城市的需要,城內的穆斯林逐漸增多。耶路撒冷王國也以懷柔政策鼓勵原先居住在城內的穆斯林返回耶路撒冷,甚至允許基督徒男子與穆斯林女子通婚。

到了鮑德溫二世時期,城內已居住了相當數量的阿拉伯和突厥穆斯林。鮑德溫二世由於兵力不足,在遇到危機的時候甚至還要往外借兵。這兩個騎士團的存在就為鮑德溫二世提供了兩支戰力相當可觀的常備軍隊,在他外出作戰的時候往往會把城防的任務交給這兩個騎士團。

這兩個騎士團從未有過強大的兵力,最多的時候不過300-500人,經常以100名騎兵的兵力投入戰鬥,相當於當時戰爭中的「特種部隊」。

鮑德溫二世的經營

鮑德溫二世時期,十字軍國家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無人可用,鮑德溫二世接手耶路撒冷王國不久,穆斯林的反擊便開始了。

1119年加利利地區遭到了來自大馬士革方面的穆斯林軍隊的攻擊,原本負責加利利防務的庫爾特尼此時已經前往埃德薩,負責埃德薩地區的防務。鮑德溫二世率軍擊敗了大馬士革的軍隊,在無人可用的情況下接手了加利利地區的防務。

當時十字軍國家最大的威脅,一是以突厥人和波斯人為核心的阿拔斯王朝,其首都在巴格達,是遜尼派穆斯林的中心;二是以阿拉伯人為核心的法蒂瑪王朝,其首都在開羅,是什葉派穆斯林的中心。對於十字軍國家來說,幸運的是這兩個政權一直處在交戰狀態當中,遜尼派和什葉派的相互仇視使得十字軍國家得以在兩大強權的夾縫中求得生存。

剛守住了加利利地區,鮑德溫二世又不得不率軍北上增援安條克公國,此時安條克公國正在遭受阿勒頗方面的進攻。丹克雷迪死後的安條克公國由魯傑羅攝政,魯傑羅手下有700名騎士和4000名步兵,這個數量的兵力比鮑德溫二世還要多,他自信能夠擋住阿勒頗方面的攻勢,在還沒有等到庫爾特尼和鮑德溫二世援軍的情況下就親率部隊與阿勒頗大軍展開了決戰。但魯傑羅手下士兵大半是居住在中東地區的希臘人,戰鬥力並不強,而阿魯傑羅統率軍隊的才能明顯不如丹克雷迪,結果這場戰鬥以十字軍的慘敗而告終,魯傑羅戰死,其屬下的騎士也大多戰死。

在主力慘敗的危機時刻,安條克牧首貝爾納站了出來。他組織城內殘存不多的兵力,成功的抵禦了阿勒頗軍隊的進攻。等到鮑德溫二世的援軍趕到之後,阿勒頗軍隊的攻城又持續了一段時間,最終撤退。

在魯傑羅戰死之後,安條克公國面臨著沒有領主的困境。由於攝政魯傑羅戰死,公爵波埃蒙多二世還沒成年,鮑德溫二世不得不親自擔任安條克攝政。好在貝爾納的出現,為他解決了安條克的內政問題,他得以騰出手來專心負責安條克的防務。

正當鮑德溫為安條克的防務而焦頭爛額的時候,意外出現了。埃德薩領主庫爾特尼在一次外出的時候,被阿勒頗的游擊隊擒獲。剛回到耶路撒冷的鮑德溫二世只得再度率軍北上,救援沒有領主的埃德薩。出人意料的是,來到埃德薩的鮑德溫二世竟然也被俘了。一次他帶著一小隊士兵在城郊狩獵的時候遇到了阿勒頗軍隊的埋伏,導致他身邊的士兵全部被殺,本人被俘。

失去了國王的耶路撒冷王國頓時陷入了慌亂之中,正當穆斯林為此而欣喜不已的時候,被俘的鮑德溫二世和庫爾特尼竟然成功越獄。兩人在重獲自由之後,只有庫爾特尼逃了出來,倒霉的鮑德溫二世在回耶路撒冷的路上再次被俘。

在失去了國王之後耶路撒冷雖然陷入了混亂,但他們很快就選出了一位名叫加爾尼埃的騎士代理總司令職務,從而克服了沒有領袖的窘境。此外威尼斯共和國的海軍也成為了耶路撒冷王國的強大後盾。

1123年十字軍與威尼斯海軍一起對海港城市推羅發動了進攻,到1124年2月十字軍攻陷了推羅。至此穆斯林的希望落空了,他們原本以為俘虜了鮑德溫二世就能限制基督教徒的軍事行動,但是此時的穆斯林才發現即便俘虜了鮑德溫二世,其作用也是然並卵。

利用這個機會,耶路撒冷王國向阿勒頗的領主提出了贖回鮑德溫二世的要求,阿勒頗領主在充分考慮了鮑德溫二世的利用價值之後,同意了耶路撒冷王國的要求。最終雙方達成協議,鮑德溫二世的贖金為8萬第納爾,在交付了贖金之後,鮑德溫二世重獲自由。

此後鮑德溫二世並沒有因為被俘而變得消極,直到他去世的7年間一直勤勤懇懇的履行著耶路撒冷國王的職責,保衛者來之不易的十字軍領土。

十字軍中的女性

十字軍國家在中東地區十分的弱小,他們始終要面對著強大的穆斯林。因此埃德薩伯爵領地、安條克公國、特里波利伯爵領地和耶路撒冷王國之間的團結就變得至關重要。

鮑德溫二世在擔任埃德薩伯爵的時候與亞美尼亞公主莫爾菲亞生育了4個女兒。

鮑德溫二世將自己的長女梅麗森達嫁給了安茹伯爵福爾克。因為對長女的婚姻十分慎重,所以直到梅麗森達28歲的時候才最終完婚。安如伯爵富爾克是法國國王路易六世的親戚,也是法國國王極力推薦給鮑德溫二世的乘龍快婿。

鮑德溫二世的次女與未成年的波埃蒙多二世訂立了婚約。三女奧蒂埃爾娜嫁給了特里波利伯爵雷蒙二世。而幼女則以公主的身份出任了修道院院長。

通過聯姻政策鮑德溫二世將四個十字軍國家牢牢地團結在了一起,本以為可以安度餘生的鮑德溫二世卻遇到了新的強大的敵人。

在十字軍第一代領導人集體去世之後,十字軍面臨著人才斷層的局面。就在這個時候伊斯蘭世界中湧現出了一位人才,名叫曾吉。他是巴格達阿拔斯王朝的將領,因為作戰表現突出成為了摩蘇爾地區的領主。

曾吉率軍離開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揮師進攻敘利亞。當時的摩蘇爾是一座非常繁華的城市,因此曾吉能夠集結一批大軍進攻敘利亞。此時年輕的波埃蒙多二世本想借著曾吉進攻敘利亞的時機攻打敘利亞的領主,藉此機會擴大安條克公國,不想在與敘利亞穆斯林領主的交戰中喪生。鮑德溫二世的女兒,嫁給安條克公爵的愛麗絲也因此早早地成為了寡婦。

波埃蒙多二世戰死之後,安條克暫時由愛麗絲和她兩歲的女兒執掌。

曾吉的大軍很快就攻占了阿勒頗,面對著強大的曾吉,愛麗絲寄出了一封書信,表示願意向曾吉投降。幸好這封信被北上的鮑德溫二世截獲才避免了嚴重後果的發生。鮑德溫二世將女兒愛麗絲流放到了海港城市拉塔基,並任命埃德薩領主庫爾特尼為安條克攝政。

愛麗絲事件發生在公元1131年,當年夏天鮑德溫二世從安條克返回耶路撒冷後便一病不起。到了8月21日,久病在床的鮑德溫二世終於斷氣。他的遺體與耶路撒冷前兩代國王戈德弗魯瓦和鮑德溫一世一樣,被安葬在了聖墓教堂的地下。

至此第四代耶路撒冷國王的王冠就落到了鮑德溫的正式繼承人,梅麗森達的丈夫福爾克的頭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