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養老金漲到多少,才能滿足農村老人的養老需求?

貓姐講保險 發佈 2020-01-21T01:27:03+00:00

另外為了支援國家建設,農民朋友每年還需要支付公積金、公益金、管理費、農村教育、計劃生育、整體優待對象、民兵培訓費、農村道路建設費,我們將它統稱為''三提五統''。總之現在農村的老人,年輕時為建設國家都做出了不少的貢獻,現在他們年紀大了,應該適當上漲養老金,讓他們的晚年生活得到保障

養老難是困擾農民很多年的問題,也是現在國家最關注的民生問題,所以解決農民養老的問題,已經成為了社會關注的熱門話題。

城裡的職工退休之後,都有不少的退休金,根本不需要為晚年的生活擔憂,但農村老人就沒有退休之說,為了維持生活只能繼續幹活。

所以在農村經常會看到已經六七十歲的老人在辛勤勞作,並不是他們閒不下來想幹活,而是不幹活就沒有辦法維持生活。

據了解,2018年,城鄉居民養老金最低標準從70元上漲到了88元;2019年,還給部分地區65歲以上的農村老人額外增發了5到10元的養老金。

按理說對於農村老人來說,也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但是很多農村老人卻並不高興,這是為什麼呢?

農民的經濟收入主要來源於種地,只要不勞動就沒有收入,但是農村老人年紀大了,腿腳也不利索了,再想依靠種地養活自己已經不現實了,只能依靠養老金維持生活。

城市退休人員動輒幾千元的養老金,老年生活基本沒有問題,但是大部分農村老人的養老金都在100塊錢左右,根本沒辦法滿足養老的需求。

雖然農民養老金也有上漲,但是上漲的幅度卻遠遠跟不上物價上漲的速度。

為此有專家提議,上漲農民養老金至400-500元,至少能保障農村老人的基本生活。

但是提議一出,就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他們認為農村人口眾多,也並沒有繳納社保,憑什麼給他們上漲養老金?

對此專家也作出了解釋,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我們每天吃的糧食都是農民種出來的,少不了農民的辛勤勞作,而且除了農業生產,在改革開放城市建設以及工業進步過程中,農民都做出了巨大貢獻。

在公糧制度取消之前,農民朋友都需要按照規定交公糧,通過以糧代稅的方式,給國家做貢獻。

另外為了支援國家建設,農民朋友每年還需要支付公積金、公益金、管理費、農村教育、計劃生育、整體優待對象、民兵培訓費、農村道路建設費,我們將它統稱為''三提五統''。

總之現在農村的老人,年輕時為建設國家都做出了不少的貢獻,現在他們年紀大了,應該適當上漲養老金,讓他們的晚年生活得到保障。

現如今物價橫飛,養老的成本也越來越高,100元左右的養老金根本無法滿足養老的需求,偶爾身體不適看病買藥都要好幾百。

所以,為了幫助廣大農民朋友預防風險,貓姐近期推出免費風險測評服務,有興趣的可以點擊測一測,有效地規避風險,希望能幫到大家!

點擊下方"了解更多",3秒免費幫你分析出家庭風險,規避風險,少花冤枉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