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花丨同心小學的聚力者

中華兒女海外版 發佈 2020-05-07T19:24:29+00:00

作者:謝小風走進同心實驗學校,你會看到一個忙前忙後的身影,樸素的衣著,卻有著最燦爛的笑容。她的工作在別人看來辛苦、勞累,於她卻是一份能夠帶來充實和快樂的使命。如果不曾見過她,你可能無法想像,原來一個瘦小的身軀里,可以蘊藏著這樣巨大、恆久的能量。

作者:謝小風


走進同心實驗學校,你會看到一個忙前忙後的身影,樸素的衣著,卻有著最燦爛的笑容。她的工作在別人看來辛苦、勞累,於她卻是一份能夠帶來充實和快樂的使命。如果不曾見過她,你可能無法想像,原來一個瘦小的身軀里,可以蘊藏著這樣巨大、恆久的能量。

她是沈金花,從2006年擔任同心實驗學校的校長開始,至今已將近走過14個年頭。同心實驗學校位於北京市朝陽區金盞鄉皮村,是一所面向打工者子女的全日制半寄宿學校,由服務打工群體的公益機構——北京工友之家文化發展中心集聚社會力量創辦而成。


走上公益之路

沈金花生於1982年,2000年來到中華子女學院社會工作系。2002年,讀大二的沈金花接任了學校社團—農村婦女發展研究會的會長一職,認識了為打工群體提供服務的公益人孫恆,後來以志願者的身份加入到孫恆創辦的公益組織"工友之家"。

在"工友之家"里,沈金花與工人群體有了深入的接觸,她逐漸了解到社會生活中並不那麼輕鬆的一面。由於身邊有一群懷揣理想的朋友,沈金花在他們的影響下開始對畢業後的選擇做出規劃,她希望留給自己一兩年的時間,去找尋應有的信仰。

"原打算在這一兩年時間之後,自己也想好了,再去讀書或者當老師,"但兩年過去了,沈金花不但沒有離開,反而在公益的道路上走得更遠了。

2005年,沈金花參與創辦打工子弟學校——同心實驗學校,主要負責社會資源整合和一些活動的設計工作。隨著學校的發展,由於需要一名理解辦學理念的人來主導學校,沈金花於2006年被推任為校長。

一開始不是沒有過猶豫和自我懷疑,但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通過不斷地工作和對事情的處理,沈金花對這項事業的接觸日漸深入,她開始沉澱下來。"很多人說你們很偉大,真佩服你們能這樣去做一個奉獻,其實我覺得是每個人不同的選擇,這是一種適合我的生活方式",她為自己的身邊有這群夥伴而感到幸運,"我覺得人生本來就很短,但在這短短的人生裡面,要把這一次好好過,別白過這一次"。

談及同心實驗學校的辦學理念,沈金花娓娓道來,"我們希望進到同心的小孩,上好學做好人,希望能提供給孩子比較良好的教育質量和社會資源"。在沈金花看來,教育的本質就是讓每一個孩子能夠成為一個內心比較自在的人,不管身處任何環境,都能保有積極向前而又悲憫的心態。"孩子們會選擇不同的工作,面臨不同的境遇,我們希望他們能擁有對幸福的自我認知,同時願意去做一些推進社會進步的貢獻。"

當個人與學校的日常聯繫到一起

從社會工作專業畢業生到"打工子弟學校教育摸索者",這一角色轉變並不容易,沈金花面對的是老師團隊、孩子們、家長各方的瑣事。從擔任校長的那一天,沈金花的個人日常便與同心小學的運作緊緊聯繫到了一起。每天她早早起了床,穿上簡樸的衣服便風風火火地在校園裡轉了起來。從學校的設施整改、傳染病防控,到食堂衛生和辦公室,再到代課,批改作業,沈金花像是長了三頭六臂的超人,肩負起自己力所能及的大事小事。

由於面對的學生是打工群體的子女,同心實驗學校向學生收取的費用很低,運作資金幾乎都來自外界支持。對於學校收到的每一批物資、每一筆捐款,沈金花會在學校的官方微博上將使用情況一一公布。若是捐贈的物品在北京,沈金花有時會親自去取。她滿心歡喜地拉回一點一滴支撐起學校運作的物資,為學生們帶回社會的善意與支持。

"相比公立學校,我們在機會和資源上的不足很明顯。孩子們評獎、參加競賽的機會都不如公立學校的孩子;而且公立學校的學校結構更完整,老師數量也更多",談起同心實驗學校的優劣勢,沈金花顯得更加認真,"我們的老師基本上都要同時負責教學和管理班級的任務,加上學生的狀況比較複雜,老師們在精力上需要承擔的更多"。

但不可否認的是,同心實驗學校也承擔了更多的服務功能。一些經過社會其他資源轉介過來的學生會在這裡得到安置;對於家庭情況不好的學生,學校會有學費的減免。早期皮村還沒有活動中心,同心實驗學校以社區公共空間的角色為社區居民提供服務,包括開放學校的籃球場是開放的,放映露天電影,開放圖書室和電腦室。

沈金花十分重視對孩子們生活態度和生活習慣的培養,她在各班廣泛組織美育活動,開設美術課程。在校園的小菜地上,校方組織會種菜的家長們帶著孩子鋤地,種苗,澆水,開墾出孩子們休息的花園;在同心的社區課堂上,家長和孩子一起做花式面點,打造廚藝坊;在教室里,學生們利用廢舊物製作的藝術品裝點著安靜樸素的教室。除此之外,同心實驗學校在周末為孩子們安排了興趣特長班,包括美術、戲劇、攝影、桌球、籃球等等,孩子們使用的器材來自社會的捐助,上課的老師則由來自北京各高校的志願者擔任。

"其實這些孩子們從這裡畢業後,會不會繼續初中課程,會走上什麼樣的道路,我們都不知道,"沈金花露出了一絲苦笑,"但我們要盡力幫助他們樹立起尊重勞動的價值觀,培養起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在沈金花看來,學校能做的便是為孩子們傳遞一種力量,一種能讓人安心的力量,它來自積極向上、踏實肯乾的人生態度和生活習慣。


在困難中堅守

同心實驗學校的所在地皮村是一個打工群體高度密集的地區,上萬名外來打工人員聚居於此,學校的建立為他們當中的許多人解決了後顧之憂。而沈金花自擔任校長以來,亦一面解決著現有的難題,一面迎接著新的挑戰。

孩子們的求學環境是艱苦的。由於資金不足,到了冬天,沈金花便要為買煤而發愁。即使按照最節省的燒煤方式計算,能買到的煤也常常難以支撐同心小學度過漫長的冬天。但即便是最艱難的時候,老師和孩子們也沒有停止這所校園裡的教學活動,老師們裹著羽絨服備課,孩子們戴著厚厚的手套聽講。最終在社會各方的關注下,同心實驗學校獲得了幾萬元捐款,得以溫暖地度過冬天。

同心實驗學校第一年只有十二三名老師和兩百多名學生。隨著學校的發展,生源數量逐漸提高,但教師人數卻依舊難以與學生數量形成合適的比例。"老師的工資低是一個很大的限制,現在年輕人的生活壓力也大,很多來應聘的人可能一問工資就走了",沈金花有些無奈地說,"同心一直以來都堅持著一個基礎——自立,房租和老師的福利津貼都是學校依靠學費來提供。"但同心的公益身份造成的收費低的限制,卻也導致學校難以建立起應對風險的發展資金。經濟問題成為同心實驗學校面臨的一大挑戰。

面對這些難題和這些年來經歷的艱辛,沈金花沒有一絲抱怨,她總是以一張燦爛的笑臉處理學校的各種事務。同心實驗學校曾經經歷過一段很長時間的"關停潮",對於學校未來的出路,雖然未知,但沈金花卻並不迷茫。"打工子弟學校算是歷史階段的產物,是一個過渡階段的補充,將來不需要了,我們會做轉型的準備,回到社區服務。即使不再是全日制教育,也還有其他教育的方式。我們的教育目標是不變的,就是讓這些孩子在該受教育的階段,受到一些品德方面和綜合社會能力培養的教育。只要能實現這個目標,我們會嘗試各種形式。"

當記者問到沈金花這些年堅持的動力,她坦言,"不可能沒有痛苦和疲憊,一天當中放鬆的時間很少很短,我也會問自己,有必要讓自己這麼辛苦嗎?可是既然已經選擇了這條道路,選擇了這個夢想,那就要堅定地走下去。"

沈金花,這個同心小學的聚力者,為皮村打工子女們搭建起通向未來的道路,亦為自己的人生道路畫下了堅韌絢爛的一筆。當我們"同心",便會出現奇蹟;而當她甘願成為凝聚人心的火把,燃燒自己,也就找尋到了人生的意義。

責任編輯:蔣銳


本文原載於《中華兒女》海外版2020年4月號(中)總第706期 82-83頁;
國內統一刊號:CN11-2780/C;
國際標準刊號:ISSN1005-2151;
郵發代號:82-63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