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為何至今不敢挖?外國專家核磁掃描後,發現了原因

雲敘古今 發佈 2020-04-27T15:27:08+00:00

秦始皇陵高屋建瓴,氣勢磅礴三分天下之後首次統一六國,秦始皇成為始皇帝,秦始皇嬴政作為我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縱然有著很高的地位,但是人們在評判一個人的時候總喜歡使用唯物辯證主義一分為二,有好有壞,對於始皇的評價也是一樣。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想必大家對於這句話都非常熟悉。這便是《三國演義》中開篇第一句話,群雄逐鹿,捨我其誰。天下一分為三,縱然三國時期有諸葛臥龍都無從將這分裂的天下合到一起。直到歷史上出現了嬴政,這名奇男子將分崩離析的眾多諸侯地都聚集到了一起統一管理,這才建立了秦朝。古代詩人李賀便在詩中如此讚美始皇「火烏日暗崩騰雲,秦皇虎視蒼生群。」


秦始皇陵高屋建瓴,氣勢磅礴

三分天下之後首次統一六國,秦始皇成為始皇帝,秦始皇嬴政作為我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縱然有著很高的地位,但是人們在評判一個人的時候總喜歡使用唯物辯證主義一分為二,有好有壞,對於始皇的評價也是一樣。始皇統一六國,修建長城抵禦匈奴,統一文字,歸為小篆,統一貨幣,利於商物流通,這些功勞都是不能被抹去的。

但是秦始皇在位後期,覺得自己可以與天同壽,所以命徐福外出萬里尋求長生不老藥,以此讓自己長生不老。也許他自己也覺得此事也頗為荒唐,所以同時還在修建他的陵墓,修建一座氣勢恢宏的陵墓,這便是如今的請始皇陵。

在酈道元撰寫的《水經注》中便提到對始皇陵的記載:「水出驪山東北,本導源北流,後秦始皇葬於山北,水過而曲行,東注北轉,始皇造陵取土,其地於深,水積成池,謂之魚池也。」從這般規模便可以看出,當年的秦始皇究竟是花費了多少人力物力去修建一個自己壽終正寢的陵墓。

秦始皇陵形狀宛如一個覆鬥倒扣在那裡,高度大約有51米,整體周長有1700多米,整體規模十分宏大,總體占地面積便有將近58平方公里,是78個故宮大小。修建這座陵墓也花費了眾多的人力和時間,僅僅靠徵兵徵得的工人便有將近72萬人,這些人花費了39年才將這座陵宮建好,39年這便是一個人最好的青春而這些工人卻將這獻給了始皇陵的修建工程上面。

皇陵意在開發,技術層面達不到要求,遲遲未動

現在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考古學術進一步精進,我國歷史上許多墓穴都被挖掘了出了,依靠挖掘出的文物加上史料的記載,人們便可以清晰的看到我國各朝各代所展現出絢麗多彩的文化。但是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就是,秦始皇陵在1974年便被發現,為何到如今還遲遲不動土挖掘?

對於秦始皇陵的考察我國考古隊一直在進行研究,但是礙於發掘技術的壁壘,所以遲遲不敢動土,在當地又流傳著關於秦始皇陵的一些神話傳說,讓人更加匪夷所思,因此考古隊員便將這項工程一推再推。

相傳秦始皇為了防止別人盜竊自己的墓穴,他請來了各種暗器高手在陵墓中設置機關,一旦觸發,必取人性命。並且秦始皇在自己的陵墓中隱藏了大量的水銀,如果有人接觸到了他的棺槨,機關就會被開啟,整個陵墓都會被水銀所籠罩。如若水銀一旦流出,與空氣接觸後分解成毒氣,那麼將會給附近的村落帶來致命的打擊。

德國專家核磁掃描後,揭露了原因

所以秦始皇陵儘管發現得早,但是為了保證附近人的安全以及文物的保護。專家團隊一直並沒有對其進行挖掘。直到聘請了一位德國專家來到現場勘查之後,才揭露了原因。德國專家來到現場之後,專家便利用儀器將整個皇陵進行了核磁掃描,構建出了內部的結構。但是出人意料的事情發生了,陵墓頂層還有一個「熱異常」這就說明這個陵墓雖歷經將近2000年,但是墓中還有機器在運作或者是別的東西,,並且墓中還發現了大量水銀存在的證據,這個發現一時間震驚了世界各個考古組織。

除了以上所講到的原因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便是「保護文物」。1974年3月,我國考古隊通過發掘發現了震驚世界的「地下軍隊」秦始皇兵馬俑,但是由於慌忙發掘並沒有做到文物保護,讓色彩斑斕的兵馬俑一經問世,接觸到空氣之後迅速氧化,變成了灰白色的石頭人,所以為了防止秦始皇陵中發掘文物的完整性,在沒有確切的科學技術支撐下,沒有人會隨意開啟墓穴。

人們縱然對千古始皇有著強烈的好奇心,但是為了環境不受到破壞,文物的歷史價值猶在,這個秦始皇陵的開啟也必將會在科學技術的支撐下亮相於人們眼中。相信這一天的來臨並不會十分遙遠了。

參考資料:

《水經注》

《史記 卷六 秦始皇本紀第六》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