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兩所師範大學,你了解嗎?2020考生看看

語文道 發佈 2020-05-22T20:54:18+00:00

2020軟科大學排名中,北京的兩所師範大學表現如下:北京師範大學簡介  北京師範大學是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是一所以教師教育、教育科學和文理基礎學科為主要特色的著名學府。

2020軟科大學排名中,北京的兩所師範大學表現如下:

北京師範大學簡介

  北京師範大學是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是一所以教師教育、教育科學和文理基礎學科為主要特色的著名學府。學校的前身是1902年創立的京師大學堂師範館,1908年改稱京師優級師範學堂,獨立設校,1912年改名為北京高等師範學校。1923年學校更名為北京師範大學,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師範大學。1931年、1952年北平女子師範大學、輔仁大學先後併入北京師範大學。


  百餘年來,北京師範大學始終同中華民族爭取獨立、自由、民主、富強的進步事業同呼吸、共命運,在「五·四」、「一二·九」等愛國運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以李大釗、魯迅、梁啓超、錢玄同、吳承仕、黎錦熙、陳垣、范文瀾、侯外廬、白壽彝、鍾敬文、啟功、胡先驌、汪堃仁、周廷儒等為代表,一大批名師先賢在這裡弘文勵教。經過百餘年的發展,學校秉承「愛國進步、誠信質樸、求真創新、為人師表」的優良傳統和"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校訓精神,形成了「治學修身,兼濟天下」的育人理念。

  「七五」、「八五」期間,北京師範大學被確定為國家首批重點建設的十所大學之一。「九五」期間,又被首批列入「211工程」建設計劃。2002年百年校慶之際,教育部和北京市決定重點共建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市第九次黨代會將北京師範大學列入支持建設的世界一流大學的行列。「十五」期間,學校進入國家「985工程」建設計劃。2017年,學校進入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A類名單,11個學科進入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名單。

  北京師範大學占地面積1191畝(海淀校園、西城校園、昌平校園G區),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主要集中地。全日制在校生24000餘人,其中:本科生10105人、研究生12756人、長期留學生1600餘人。現設3個學部、23個學院、2個系、10個研究院(所)。館藏圖書470餘萬冊,電子圖書830餘萬冊。

  北京師範大學學科綜合實力位居全國高校前列。2002年,北京師範大學成為首批擁有自主設置本科專業審批權的6所高校之一。現有本科專業74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9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8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點146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點114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5個。5個一級學科、11個二級學科獲批國家重點學科,2個二級學科獲批國家重點(培育)學科。現有5個一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9個二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1個交叉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現有39個學科涵蓋10個學科門類,形成了綜合性學科布局。根據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發布的2016年一級學科評估(第四輪)結果,我校教育學、心理學、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戲劇與影視學、地理學6個一級學科獲評A+,2個一級學科獲評A,7個一級學科獲評A-,獲評A+數量居全國高校第六位。在英國高等教育調查公司(QS)2019年公布的世界大學排行榜中,我校排名第277位,在中國內地高校中排名第10位。

  北京師範大學是國家人文社科科研和科技創新的一支重要力量。學校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4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1個、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1個、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2個、國家高端智庫(培育)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9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7個、教育部區域和國別研究培育基地4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12個、北京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北京高等學校高精尖創新中心1個、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個、北京市新型智庫1個。定期出版專業刊物25種。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資源豐富,是國家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現擁有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2個、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5個、國家試點學院1個,入選國家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是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國家對外漢語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國家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中國話劇);擁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4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2個、教育部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5個、國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2個,承擔教育部、文化部動漫高端人才聯合培養實驗計劃。

  北京師範大學教師隊伍結構合理、素質精良。現有校本部教職工3120人,其中專任教師2064人,92%的專任教師具有博士學位,16%的專任教師具有海外學歷。現有兩院院士8人、雙聘院士15人,資深教授6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38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49人,萬人計劃領軍人才25人,國家級高等學校教學名師6人,國家級創新研究群體6個。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資助獲得者、「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等共計82人次。

  北京師範大學國際合作交流廣泛。學校與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500所大學、研究機構簽署了合作協議,與美國、加拿大、英國、德國、日本、韓國、瑞士、西班牙、港澳台等國家和地區的200餘所大學有學生交流項目的合作。學校先後與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美國舊金山州立大學、俄克拉荷馬大學、加拿大道森學院、丹麥奧爾堡大學、義大利馬切拉塔大學、美國威廉瑪麗大學、美國塔夫茨大學合作建立了8所孔子學院。接收來自130個國家和地區的長短期留學生4100餘人次,學歷生占長期留學生的比例約為78.6%。

  北京師範大學第十三次黨代會進一步明確了建設「綜合性、研究型、教師教育領先的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辦學定位,提出了「三步走」的戰略構想,明確到本世紀中葉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前列。當前,學校正著力構建「高原支撐、高峰引領」的學科發展體系和以北京校區和珠海校區為兩翼的一體化辦學格局,不斷深化綜合改革,推進各項事業發展。北京師範大學正向著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穩步邁進。


首都師範大學

首都師範大學建於1954年,辦學歷史可追溯至1905年成立的通州師範,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北京市與教育部「省部共建」高校。學校現有學科專業涵蓋文、理、工、管、法、教育、外語、藝術等,六十多年來已培養各類高級專門人才二十餘萬名,是北京市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

學校現有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7個,博士點100個,博士後流動站15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6個,碩士點142個,1個博士專業學位類別,16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國家重點學科4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北京市一級重點學科8個,北京市二級重點學科12個,北京市一級重點建設學科2個,北京市二級重點建設學科13個,北京市一級重點培育學科4個,交叉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2個;1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省屬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民政部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1個北京市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1個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國家語委科研基地,1個教育部科技成果轉化基地,1個北京市高校高精尖創新中心,1個北京實驗室,11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1個北京市科技成果轉化平台,2個北京市高等學校工程研究中心,1個北京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北京市工程實驗室,1個北京市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協同創新研究基地,4個北京高等學校市級校外人才培養基地,7個北京市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3個省、部級設置的研究(院、所、中心)、實驗室。

學校下設文學院、歷史學院、政法學院、教育學院、教師教育學院、首都基礎教育發展研究院、心理學院、外國語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管理學院、音樂學院、美術學院、數學科學學院、物理系、化學系、生命科學學院、資源環境與旅遊學院、信息工程學院、初等教育學院、學前教育學院、地球空間信息科學與技術國際化示範學院、良鄉校區基礎學部、繼續教育學院、京疆學院、國際文化學院、中國書法文化研究院、燕都學院、中國國學教育學院、美育研究中心、文化研究院、交叉科學研究院等31個院系(中心)以及大學英語教研部、體育教研部。共有專科專業1個,本科專業61個。各類學生總數 32,256人。其中,全日制貫通培養生95人,專科生222人,本科生11,431人,碩士研究生6,846人,博士研究生917人,成人教育學生10,721人,外國留學生2,024,已形成從專科生到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及博士後,從全日制到成人教育、留學生教育全方位、多層次的辦學格局和教育體系。

學校現有教職工2,500人,在1,663名專任教師中正高職稱人數394人,副高職稱人數688人,博士1,054人,碩士501人,擁有碩士及以上學位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94%。目前學校已擁有一批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的專家、學者。在校工作的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7人,俄羅斯工程院院士1人,俄羅斯自然科學院院士1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4人,國家教育部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1人,「萬人計劃」領軍人才10人,「萬人計劃」青年拔尖2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資助者12人,入選全國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3人,入選北京市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13人,國家級百千萬人才13人,入選「北京學者計劃」6人,首都科技領軍人才培養工程2人,入選北京市特聘教授支持計劃30人,入選北京市高層次人才引進資助計劃16人,北京市創新團隊建設計劃20人,北京市科技新星39人,入選青年拔尖人才培養計劃109人,入選長城學者培養計劃18人,教育部創新團隊3個。學校另有64名教師榮獲曾憲梓高師教師獎、霍英東青年教師教學獎和科研獎。

學校在2003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被評為「本科教學工作優秀學校」。截至目前,學校共有國家級特色專業7個,北京市級特色專業10個;國家級教學團隊6個,北京市級教學團隊9個,北京高校優質本科課程4個,北京高校優質本科教材課件4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3個;市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1個;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2個北京高等學校示範性校內創新實踐基地,國家級精品課程12門、北京市級精品課程29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1門;教育部「十一五」規劃教材20部、國家級精品教材5部、北京高等教育經典教材1部、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57部,「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16部;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1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6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2門,教師教育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8門;學校現有國家級教學名師獎2人、北京市級教學名師獎25人;2008年我校成為「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校;在優秀教學成果評選中,學校獲得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3項、二等獎13項(含合作項目),北京市優秀教學成果獎117項。學生在挑戰杯、數學建模與計算機應用競賽、電子競賽、英語演講等國家級及北京市級比賽中均獲得了多項獎勵。高層次人才培養效果顯著,獲得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2項,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獎8項,北京市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9項。

學校設有98個研究所(中心),建有北京市大學科技園。「十二五」以來,獲批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1,507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86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及子課題35項,「科技支撐計劃」課題及子課題11項, 「863」計劃項目及子課題9項,「973」計劃合作項目17項,1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35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29項。獲國家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第二單位),北京市科學技術獎13項,省部級以上獎勵96項。2018至2019學年度科研項目總經費12,641餘萬元。編輯出版有《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和自然科學版)、《語文導報》、《中學語文教學》等。

學校占地約88萬平方米,建築總面積約75.7萬平方米。學校教學、科研條件優良,教學科研用儀器設備總資產164,519餘萬元。校圖書館收藏各類圖書文獻1,376餘萬冊(件),館藏基礎雄厚,是全國文獻資料骨幹館之一。學校建有數字校園建設中心,穩定、完善、高效的校園網絡已全面開通。此外,還建有國家級標準塑膠運動場、體育館、羽毛球館、游泳池等體育運動場地。

學校是國家教育部批准的可以接收外國留學生的院校之一,也是京港大學聯盟校。學校是北京市屬高校中唯一一個教育部授予的來華留學示範基地,是教育部中國政府獎學金本科來華留學生預科教育基地,也是入選北京市首批「北京華文教育基地」的四所高校之一。我校成立西歐研究中心,同時入選北京市「一帶一路」國家人才培養基地。

學校積極開展國際文化交流活動。目前已同47個國家和港澳台地區的257所大學建立了校際交流合作關係,留學生培養本碩博全覆蓋,來自95個國家和地區,並成立5所孔子學院和2所獨立孔子課堂與1個孔子課堂協調辦公室,即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大學孔子學院、義大利威尼斯大學孔子學院、秘魯皮烏拉大學孔子學院、紐約州立布法羅大學孔子學院、德國不萊梅孔子學院、匈牙利匈中雙語學校獨立孔子課堂、埃及盧克索大學獨立孔子課堂以及美國明尼蘇達州孔子課堂協調辦公室。同澳大利亞福林德斯大學聯合培養了641名教育碩士。


首都師大附中、首都師大附屬育新學校等附屬學校是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實驗基地,首都師大附中是北京市首批市級重點中學和示範性高中校。

學校歷來重視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近年來,先後被中組部、中宣部、教育部和北京市委、市政府評為全國和北京市「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高等學校」,並多次獲「首都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未來,首都師範大學將銳意創新,開拓進取,為把學校建設成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師範大學而努力奮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