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父輩》:為什麼片名不是「我和我爸」,好看度很意外

劇扯兩言 發佈 2021-10-03T16:50:35+00:00

而父輩則是一個群像,我們可以理解為橫跨79年的中國父親群像,除了看到了不同父親的故事,有的是大愛,有的是犧牲,有的是堅持,父親與子女,與家人,與夥伴,各種溫情和搞笑以外,更重要的是依託著這些人物群像,看到了代際發展,並不簡單的是「子承父業」,而就像王菲主題曲《如願》,山河無恙,是你如願的眺望,這是影片要傳達「父輩」的終極意義。

因為有了「乘風」,

我們才有機會破浪成「詩」,

正因為有上天的底氣,我們才能敢下水「鴨先知」,

引領方向,勇敢前行,只為我們代代「少年行」。


市場上以父親父愛為主題的影視劇還是比較多的,但是以父輩群像出現的故事就有了更高的觀影期待。



影片取名其實也是很有講究的。

父親這個詞伴隨著我們每個人一生,父愛如山,偉岸形象,默默支持,而在觀影人中自己也已成為父親不在少數,但「父親」歸根結底是個人,引導觀影視野點面會相對狹窄。而父輩則是一個群像,我們可以理解為橫跨79年的中國父親群像,除了看到了不同父親的故事,有的是大愛,有的是犧牲,有的是堅持,父親與子女,與家人,與夥伴,各種溫情和搞笑以外,更重要的是依託著這些人物群像,看到了代際發展,並不簡單的是「子承父業」,而就像王菲主題曲《如願》,山河無恙,是你如願的眺望,這是影片要傳達「父輩」的終極意義。



《乘風》


吳京自導自演的《乘風》故事背景是抗戰時期,由他飾演馬仁興,吳磊飾演兒子馬乘風,實在是第一波催淚彈。

影片開頭是以馬仁興摘玉米數落兒子開頭,結尾是他抱著張天愛飾演的大春子兒子『乘風』結束。這一頭一尾互相呼應,都是在描述「生活」的片段,其實也意喻著騎兵團戰士的壯烈之舉,最終是為了讓後來人過上幸福的生活。



如果說貫穿整個故事靈魂的是馬仁興和馬乘風這對父子的矛盾,父親望子成龍,兒子希望證明自己,那推動故事進入高潮的就是,騎兵團掩護老百姓轉移的過程。

敵機轟炸,槍林彈雨,吳京導演給了兩個「傷亡」特寫,戰友和馬的腿瞬間被炸斷,血肉模糊。而就是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還需要帶上全村老少,與敵人周旋。



我們除了肉眼可見吳京導演對於場景要求的真實逼真,他還有個要求就是拍攝時人馬安全。這裡給吳京導演點讚,追求藝術的同時也要考慮到安全。

問到他為什麼選吳磊飾演「馬乘風」,他說因為吳磊聽話配合。畢竟拍戰爭戲,馬上作戰真刀實槍地干,是非常辛苦的。




吳京的燃大家是有目共睹的,沒想到他的哭戲也是槓槓的。將馬仁興「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壯刻畫得淋漓盡致,從拍了「大掌柜」一巴掌到跑到玉米地,從啜泣到放聲嚎啕,對於層次感和爆發感拿捏分寸到位。戲精彩總是勝在細節。


正因為有了如馬仁興這些父輩們在抗日戰爭中的英勇無畏,「遙遙的路」後是今日我們平靜幸福的生活。被「乘風」們保護的孩子們才有可能成為新中國的科研人員,才會有了章子怡這個篇章《詩》


《詩》

《詩》是章子怡執導的第一部電影作品,不是戰爭,但「死」字出現的頻率相當高,「衛星上天」是一場嚴謹又艱辛的硬仗。



而章子怡卻用女性導演獨有的細膩視角,對「死亡」這個冰冷的詞做了韌性力量的解讀。

印象深刻的有兩組鏡頭,一個是影片開頭對孩子們在舊操場裡戲耍的描寫,有跳皮筋的,有翻手叉的,有跳房子的,致敬了過去的生活,也凸顯了年代感層次。艱苦中,孩子和大人都不言辛苦。

另一個則是這單元結尾時,海清飾演的女航天員,宇宙「遨遊」。子女理解了父親的犧牲,理解了母親說的那一句,「從此我是你爸」,進而成長成才,從一個家庭到幾代人夢想的更迭實現。

「每一次落刀,我都聽見我的心跳。」2015年《感動中國》徐立平被授予獎項時說的一句話,這是章子怡飾演母親角色的原型「火藥雕刻工」。如此精細、危險的工序,她卻在高壓下雕刻出了誤差不超過0.2mm的火藥藥面,每一次雕刻都面臨死亡。

徐立平


黃軒飾演的父親原型則是第一代航天人楊南生。影片中,兒子一直追問著他到底是幹什麼的,他坐在星空下,面對著這一土黃沙,對兒子說「我是個詩人,在天上寫詩。」但他自己深深知道,「在研究固體燃料的第一天就知道隨時都可能會死。」

通常我們是忌諱「死」這個字,父親選擇了浪漫的方式說出了自己面對生死時的抉擇。因為對實現航天夢的無畏,「宇宙,是讓死亡渺小的東西」,這些理想踐行者平凡而偉大。



影片中的「哥哥」其實並不是兩人的兒子,而是已故同事的孩子,這個安排既反轉又淚目。面朝黃沙,不知生死的工作,章子怡導演最後用的是一首詩來詮釋結尾,燃料、生命、死亡、宇宙、平凡、偉大,這些普通的字眼組合在一起,就像千萬前仆後繼的科研人,頓現閃耀,也頌出「東方紅一號」進入史冊的那些時光。



哥哥和妹妹放飛「孔明燈」,這個場景安排很巧妙,飛天的信念,一定會因為一代代又一代代的努力,向著宇宙更浩瀚處去。


《鴨先知》

而徐崢導演的《鴨先知》,承包了摩登的搞笑。

1978年的上海,你不得不讚嘆,「魔都」早就如此時尚與前衛。而我們的第一支電視廣告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

參桂養榮酒廣告原圖


追根溯源,根據資料顯示,新中國的第一支廣告更確切地說是1979年1月4日藍天牙膏的刊登的平面廣告。其實在民國時期,廣告也很「時髦」,上海影院門口許多的宣傳海報,還有雪花膏胭脂粉的各種大小海報。

但走到電視機里的那一支廣告就是影片中的「參桂養榮酒」。

天津日報刊登的藍天牙膏廣告


徐崢這一次一改往日的光頭形象,長了濃密的黑頭髮,變身銷售科科長趙平洋,任務就是銷售藥酒。而從最開始兒子趙曉冬作文中虛實交雜的描寫我的爸爸,被鄰居小胖拆穿了他爸如今的窘境,作為影片的開頭,有趣又不乏童真。


大多數孩子眼中的父親個體,都是超人般的存在,就像最後沈騰導演的《少年行》,沈騰作為2050年穿越回來的人工智慧人,在扮演孩子爸爸時,孩子眼中那崇拜的神情不言而喻。

但現實總是會伴隨不幸,趙平洋也經歷了許多磨難挫折,影片用了徐崢式搞笑輕鬆講述了奮鬥過程,堆積了一屋子藥酒,被老婆趕回「娘家」,父子二人在車上「雙簧」「小品」等方式賣藥酒,在被電視台大導演一句「拍10秒鐘可以買25斤五花肉」高價懟走後,又與歐豪飾演的大導演跟班聯繫,中間經歷了酸甜苦辣人生百味,鄰里之間的友愛與矛盾,吳儂軟語妙語連珠,張藝謀客串的台長一句「我可拍過電影」引得影院一片笑聲,算是錦上添花吧!

最終,第一支電視廣告在1979年1月25日誕生了!



從此開始,我們曾經耳熟能詳的品牌,太陽神、健力寶、大寶、芝麻糊、旺仔牛奶、百年潤發、諾基亞手機開始逐步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廣而告之。作為開山鼻祖也是廣告學專業中反覆會提及的案例,因為它是標誌性的先河。


而趙曉冬也是被父親「鴨先知」的精神所感染,率領的團隊創造了世界第二高樓上海中心大廈632米。

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不得不感嘆,精神力量傳承的強大。


《少年行》

最後篇章是沈騰導演的《少年行》,他的章節有些網友說有些拉垮,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或許,沈騰就是想試試,如果他「面無表情」,觀眾還能不能又笑又哭。

從故事上來說,沈騰飾演的智能人邢一浩因為任務從2050年回到了2021年,恰巧與小小共度了美好時光,彌補了孩子缺失的父愛。



除了濃墨重彩的描寫孩子眼中無所不能的父親形象以外,在影片最後,邢一浩對已經走入中年人隊伍的研發人員小小說,是你創造了我。

「爸爸」被「兒子」創造?原來小小對邢一浩那段陪伴時光十分感恩,因為邢一浩的出現,讓「父親」再次點燃了小小的心,堅定地走在AI研究的路上。甚至你也可以理解為,兒子創造爸,從個體而言,父親和孩子本就是互相成就。


從角色上來說,沈騰馬麗的組合,還是能托起影片的亮點,兩人在公園健身「吊頸」,看著鏡頭特寫變形的臉,兩人費勁幽默的對話,看似搞笑,但每一幀卻在訴說著「悲傷的往事」,黃金搞笑又自然CP組合還是非他兩莫屬。



而從整個影片收尾,跨越到了2021,當邢一浩說是你創造了我,從父輩又回到了個人,父輩說回來,既是一個又一個小家庭里父親,也是一代又一代為美好生活奮鬥的那群人。儘管時代不同,父輩的面貌不同,但我們總能感受到父輩的精神力量一定能為後人前進的動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