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史思明兵臨洛陽、李光弼憑什麼打敗百萬叛軍?

歷史中簡堂趙劉果兒 發佈 2020-05-05T03:17:10+00:00

公元759年,史思明帶領叛軍占領了河南地區的大片土地,又指揮著叛軍向洛陽猛撲過去。他觀察了一下形勢,認為敵人數量太多,聲勢較大,若是固城死守洛陽,則勢必會形成一種被動的局面。

大唐王朝憑藉著民眾的力量,歷經近八年的時間,最終鎮壓了以安祿山、史思明為首的叛亂。在平定這場曠世已久"安史之亂"的唐朝大將之中,最有名的是唐將李光弼。

公元759年,史思明帶領叛軍占領了河南地區的大片土地,又指揮著叛軍向洛陽猛撲過去。

李光弼率領馳援的唐軍來到洛陽。他觀察了一下形勢,認為敵人數量太多,聲勢較大,若是固城死守洛陽,則勢必會形成一種被動的局面。

於是,他當機立斷,連夜將城中的老百姓和軍用物資都撤了出來。隨後,他領著五百騎兵當後衛。士兵們點著火炬,有秩序地退到河陽(河南孟縣)。

史思明進了洛陽,得到的只是一座空城。他擔心李光弼前來襲擊,便退到城東北的白馬寺以南,部署了一個半圓形的陣勢駐紮下來,與李光弼的唐軍隔著黃河對陣。

於是,經過多日的相持,史思明使用了各種辦法進攻唐軍,但是都被李光弼識破,害得他損兵折將,連吃敗仗。

史思明不得西進,只好指揮叛軍繼續攻打三城(當時有南城、中禪城、北城),史思明的叛軍與唐軍激戰數日,毫無進展。

這時,唐朝叛將周摯也帶兵前來支援。史思明就撥出一部分兵力,交給周摯去指揮,叫他去繼續攻打北城,而自已則進攻南城,準備來個南北夾擊。

李光弼從中城到北城督戰。他在城樓上觀察敵情之後,信心十足地對將領們說:

叛軍人數雖多,但是隊伍不整齊,沒有什麼了不起的。

我們的地勢有利,陣勢嚴密,只要大家拚死戰鬥,到了中午保證可以打敗他們。

於是他命令眾將分頭出戰。經過一場廝殺不見勝負,李光弼在城樓上把將領們召集起來,問:

你們看敵人的兵力,哪個方向最強?

眾將回答:"西北角最強。"李光弼命郝廷玉領兵去攻這個方向。

李光弼又問:除了西北角,還有哪個方向最難攻?

眾將回答:東南角。李光弼又命令偏將領兵去攻打東南角。

然後,李光弼下令說:今天的戰鬥十分重要,你們要看我的令旗行動。我如果緩慢搖旗時,任憑你們選擇目標進行作戰;我如果急速揮旗,旗子三次碰到地面,你們要拚命地沖向敵陣。誰要是貪生怕死,立刻斬首!

接著,他拿出一把短刀,插到靴筒里,慷慨激昂地說:

打仗,就是同敵人拚命。萬一失敗,你們戰死陣前,我就在這兒用這把短刀自刎,同你們一起以死報國!

眾將士聽了元帥悲壯的話,齊聲高呼,願為國決一死戰!一場你死我活的戰鬥開始了。

不一會兒,郝廷玉騎馬往回跑來。李光弼望見,大吃一驚,喊道:"郝廷玉敗退,我軍危險了!為了嚴肅軍紀,李光弼傳令,將郝廷玉斬首。

隨從正要執行命令,郝廷玉忙說:

我騎的馬中箭受傷了,不是後退呀!

李光弼命令他換了一匹馬,又衝殺出去。

這時,李光弼看到總攻的條件已經成熟,把手裡的大旗揮動起來。一共揮動了三次,每次都碰到地上,全軍將士看到了,個個精神百倍,奮不顧身地猛烈衝殺,喊殺聲驚天動地。叛軍哪裡頂得住,他們爭著向後奔逃了。

唐軍刀槍並舉,戰馬奔騰,一下子俘虜敵軍八千多,有一千多敵軍落水淹死,還活捉了叛將周摯及不少士兵。

正在指揮進攻南城的史思明,遠遠看到唐軍押著俘虜走過時,才得知進攻北城的部隊已經敗退。於是,史思明嚇得趕快帶領人馬溜走了。

在與敵人作戰的時候,如果已經占據了有利地形,部署好了陣勢,發出了號令,安排了伏兵,就應當拚死的去衝殺,這樣就有機會取勝。不然,大將臨陣膽小怯懦,貪戀生存,畏懼死亡,則會遭到敵人的追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