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解封,疫情可控,學校幼兒園開門,孩子返校有這些特殊要求

做老師的二孩兒媽媽 發佈 2020-05-08T08:50:06+00:00

在這一個階段,主動權是在家長和學生的手裡,也就是說如果孩子想上學的話,就可以去上,或者說是如果家長希望把孩子送到學校的話,家長也有這個主動權,可以把孩子送到學校去。

#頭條青雲「叫好又叫座」作品徵集#

紐西蘭為了抗擊新冠疫情,採取了了對外緊鎖國門,對內全民隔離的強硬措施。

從3月23號起,紐西蘭採取了最為強硬的政策,對外全面封鎖,除非紐西蘭公民回家,其他任何國家的人都不得入境。對內則實行全民駐足,全國範圍內的停工,政府詳細的列出了一些基本需求的行業,基本是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解決人們最為基本的生活需求,如採購生活用品的超市,診所藥店等等可以正常開門營業之外,其他所有的行業都暫停工作。而所有的學校包括幼教機構從3月23日開始全面停課。

經過一個多月,一方面是政府及時的採取了切實可行的強硬措施,另一方面是絕大多數公眾自覺遵守相關的規章制度,按照政府的要求禁足在家,儘量減少人與人的接觸,效果還是相當明顯的。

4月28日紐西蘭的防疫防禦等級從4降到了3級。

早在防禦等級下調到3點之前方方面面就開始對防禦等級下降之後的工作和生活進行著方方面面的規劃,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問題就是關於複課的問題。而在這個引人注目的環節當中,更加複雜和充滿爭議的則是幼兒園的複課問題。



總體上對於複課的決定經過了兩個非常關鍵的階段。

第一階段是在防禦等級調整到三級之後,學校全面複課,但是學生和家長可以自由的選擇是否上學。

在這一個階段,主動權是在家長和學生的手裡,也就是說如果孩子想上學的話,就可以去上,或者說是如果家長希望把孩子送到學校的話,家長也有這個主動權,可以把孩子送到學校去。

在這個時期公眾爭論的焦點,也是老師們最為擔憂的事情,就是有一些家長並不是因為情況的需要而把孩子送到學校去,而是因為自己實在是受夠帶孩子的苦,不願意繼續在家看護孩子了,而把這個責任轉移給學校。

這一點不得不說,全世界的家長都是一樣的,想想在我們國內,也是很多的家長盼望著神獸能夠回籠。在國外也是一樣,雖然說相對來講,國外的家長跟孩子們在一起有的耐心會比較好一些,跟孩子一起互動的方法和創意也比較多,但是一天兩天,三天五天可以時間長了,也總有受不了的時候。所以按照自由選擇的方式把主動權交給家長,真的保不齊,會有不少的家長把神獸們送到學校去呢。

但是如果很多的孩子集中返校,勢必會造成學校內人員的集中。密集的人群是抗疫的大忌。返校人員的增加也會給老師在管理上帶來很大的困擾。

鑒於此,經過方方面面的討論,有了第二階段的規劃。

在防禦等級下調到三級的時候,學校根據需要複課只有在家沒有人照顧,不得不去上學的孩子才可以返回學校或者是幼兒園。也就是說在這個時候,家長看孩子看煩了對孩子受夠了,不再成為讓孩子返校的理由。

在這個時候只有父母不得不工作,而且是父母不得不外出工作,不能在家工作的情況下,孩子才可以返校。也就是說此時學校複課的目的是為了能夠保障必須開工的父母能夠上班。而父母哪怕是其中的一方,能夠在家工作,都不得把孩子送到學校。

與此同時政府建議僱主考慮雇員的實際情況,如果雇員家庭中有需要看護的孩子,在安排他們的工作時間的時候,要儘量的調整工作時間,爭取儘量把父母的工作時間調整開來,儘量有一方能夠照顧孩子。

從官方的定義來講,學校重新開放,但是在全國只有1/6的學校會會迎來第一批返校的學生。多數的學生還會選擇留在家裡。

根據教育部在全國範圍內的統計,截止到4月28號下午1點,全國只有4%的的在校中小學生以及7%的幼兒園孩子返回學校。這是根據學校和家長溝通,計劃在解封之後返校的比例。

紐西蘭幼兒教育學會在降到三級預警前一個星期進行了一次普查。調查的1300多家幼教機構有55%的表示會在本周開門,而33%的計劃繼續關門,而12%的表示在當時的情況下還不是非常的確定。



隨著三級預警的臨近,教育部和國家公共衛生委員會共同出台了一系列的指導意見。

  1. 活動範圍限制在不多於10個人的安全泡泡內
  2. 上課下課以及課間休息的時間必須錯開,以避免不同安全泡泡的孩子混餚
  3. 幼兒園調整對於孩子空間的要求,由原來的每個孩子必須有2.5平方米上調到三平方米,室內的溫度從原來的16度調整到18度。
  4. 孩子與孩子之間以及孩子與老師之間在室內必須保持一米以上的距離,室外必須保持兩米以上的距離。在幼教機構除非有教育部明確規定的必須需要的身體接觸之外,不得與孩子有身體上的接觸。
  5. 幼兒園的室外活動場所開放,但是不開放沙坑,學校的室外設施暫且不開放。
  6. 嚴格監督孩子不許觸碰任何其他人觸碰過的物品,比如說球類,跳繩等等

實際孩子們的返校率要遠遠低於政府估計的比例,而且也遠遠低於28號統計的預計返校的比例。在過去的近兩周時間裡,實際上只有2%的在校學生和4%的幼兒園孩子返回學校。也就是說,很多的家庭在最後一刻出於方方面面的考慮,應該是更多的出於安全方面的考慮,做出了不返校的決定,為孩子做出了其他方面的安排。

看來雖然孩子在家,家長同孩子是各種的生氣,各種的鬥智鬥勇,臨到關鍵時刻,安全第一還是大家的共識。

當然從家長的角度來講,為了安全家長,可以選擇把孩子留在家裡。但是按這個政府的規定,如果家長需要工作,需要把孩子送到學校和幼兒園,那麼哪怕只有一個孩子,教育機構也要為孩子做出相應的安排。

相當而言,防禦等級調整的階段對於孩子家長,學校各個方面來講都是充滿了不確定性,確實有種人心慌慌的感覺。



我們園基本也是這種狀況,反反覆復的同家長溝通,時時刻刻做好準備

在預定的4級防禦狀態即將結束的時候,給所有的家長發了電子郵件,了解家長的訴求,統計有多少孩子會在三級防疫狀態下返校。這樣我們可以提前做到心裡有數,看有多少孩子回到園裡,以便安排相應的老師。

後來隨著對教育部和衛生部門對於返校計劃細則的規定,也開始要求各個幼兒園統計計劃返校的人數,並且統一上報。

於是我們對於一些還沒有給予準確回復的家長發了第二封郵件。

要不要返回幼兒園,實際上在某一些家庭,確實也不是非常簡單的就能決定去與不去的,比如說我們作為隸屬於的高中的幼兒園,很多孩子的家長本身就是學校的老師,做老師的家長需不需要返回學校,還是可以繼續在家給孩子們上完課還是一個問號。所以有好幾個家,一種懸而未決的狀態下。

因此,召回了長期為幼兒園做清潔的清潔公司,對整個兒園的里里外外進行了一次徹底清潔消毒。做開園的準備。

最後一刻,三級預警下第一周,沒有孩子返校,第二周有兩個孩子計劃返校。

本來在第一周的星期五老師們返校做了一系列的準備工作,就在老師們的忙碌之中,家長打來電話計劃改變,下周不來了。

總體來講,從學校和老師方面就是在時刻準備中,也在時刻迎接變化中。

目前馬上面臨的是防禦等級,要從三級調到二級。所以說整個疫情得到控制,算是大好事,但是面臨學生的返校,幼兒園的開院,還是有一系列的問題,細則……

只能是等待教育部,衛生部的部的統一要求,很難說下一步的挑戰到底是什麼,盡力而為之吧。不管家長,老師,學校,政府,統一不變的願望就是疫情過去,生活回復正常。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