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男無情」還是「逆子大不敬」?美法的恩怨情仇原來是這樣

北京大學出版社 發佈 2021-09-28T01:05:51+00:00

要知道,召回大使,在外交領域上可以算是相當嚴重的警告了。難道一向「和和美美」的美法兩國,這就要鬧崩了?

中秋節前發生了一件大事,法國召回了駐美國和澳大利亞的大使!

小北剛刷到這這條微博時,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是什麼操作?

要知道,召回大使,在外交領域上可以算是相當嚴重的警告了。難道一向「和和美美」的美法兩國,這就要鬧崩了?

一查才知道,原來是美國攛掇澳大利亞「鴿」了與法國人簽的軍售協議。

早在2016年的時候,法國就和澳大利亞簽了一單大生意:澳大利亞向法國訂購了價值900億美元的12艘核潛艇。

僅僅過了四年,這筆大單就打了水漂。

今年9月15日,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簽署了一份三邊安全協議(AUKUS)。協議內容包括,美國和英國要幫助澳大利亞發展和部署核動力潛艇。抱上了美國這條粗腿,澳大利亞就翻臉不認帳了。

這可把法國人氣壞了,法國國防部怒斥這種做法是「欺騙」和「背信棄義」,令法國人「措手不及」,而撤回大使的舉動是為了提醒曾經的盟友——「我們之間出現了嚴重危機」

當然了,在大眾的認知里,罪魁禍首還得是美國,如果不是美國人在亞太搞事情,澳大利亞也不至於被「誘騙」上這條賊船。

以至於當被問到拜登背信棄義的行徑是不是和他的前任川普很像時,法國外交部長讓-伊夫·勒德里安嘲諷地說到「(拜登)不發推特」。

Emmm.....其實拜登也發推特,不信你看:

於是就發生了開頭的這一幕,法國召回了駐美和駐澳大使。法國人真的憤怒了,甚至連紐約時報都不懷疑這一點▼

《紐約時報》文章《難怪法國人會生氣》

截止小北發文,事情的最新進展是:在拜登和馬克龍打了一通電話之後,法國又重新將駐美大使派回了華盛頓,並且雙方約定十月舉行會晤。

但是,亡羊補牢並不能挽救美國這一次外交行動對其國際信譽的打擊。更何況,美國這次坑的是法國,就是那個在240年前獨立戰爭中幫助美國人打敗英國人的盟友法國。

有人說,美國是「渣男」無情,全不顧及當年獨立戰爭時法國「拔刀相助」的情分。

也有人認為,美國更像是逆子「坑爹」,因為美國開國元勛富蘭克林把當時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稱為「我們的父親」。

沒錯,正是在法國的全力支持下,美國人才趕跑了英國人,建立了現代美國。

所以當美國現在聯合英國人撬法國人生意時,再次印證了:國際政治上,只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盟友!

那麼,在北美獨立戰爭中,美法兩國是如何締結的盟約?法國又做出了多大的貢獻?就讓小北通過《友軍》一書,帶大家了解那段美法淵源。

01 富蘭克林的法國之行

1776年10月,班傑明·富蘭克林在兩名孫子的陪同下,悄無聲息地離開費城,登上由林伯特·維克斯擔任船長的單脆戰艦「復仇者號」。

富蘭克林此行的目的,便是爭取法國人的援助。

此時美國正在進行著獨立戰爭,反抗大英帝國的殖民統治,但富蘭克林等人承認,本方實力與英國相差懸殊。

自北美獨立戰爭於1774年打響以來,美國軍隊就飽受財政緊張和彈藥短缺的困擾。

「在他們看來,如果沒有海上強國的支持,北美根本無法自衛,而現今世界上能夠提供這種幫助的,非法西兩國莫屬。」

富蘭克林即將到訪巴黎的消息不脛而走,當他最終於12月21日抵達巴黎下榻的旅館時,門前早已華蓋雲集,聚滿了前來致意的賓客。領頭者正是富蘭克林的老友巴伯-杜寶。

事實上,富蘭克林此次赴法的起因,便是巴伯-杜寶致信大陸會議,表達了法國幫助北美人民的意願。或許,當時他手裡正緊操著自己剛剛收到的來自大陸會議的回信,上面簡明扼要地道出了富蘭克林此行的使命:「我們只企盼得到老天及法國的拯救」

1776年5月,法國王室通過臨時動議,和西班牙一道,通過博馬舍開設的羅德里戈·霍塔萊茲公司,向北美叛軍提供價值200萬里弗爾的武器彈藥。

事實上,這也是稍後不久法國公開與北美結盟過程中採取的首個官方舉措。

法國人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鉗制自己的宿敵——海峽對面的英國,於是選擇大力扶助當時仍很弱小的美國人。

諷刺的是,在這次AUKUS事件中,美國又和英國聯合起來坑法國。

02 美法締結同盟

富蘭克林抵達法國之後,持續向法國表達希望締結通商條約的想法。

1777年3月,法國再次接到了北美特使要求籤訂通商條約的請求。美方承諾,可以為法國奪取英屬西印度群島提供軍事幫助,但缺乏同盟關係的支撐,此舉名不正言不順。

但當時的法國人認為,僅僅與北美簽訂通商條約,便足以引發英國方面率先發難,而波旁艦隊要到1778 年才能做好進行戰爭的準備。因此,法方只好再次擱置美方的提議。

但是,因為北美方面捷報寥寥,北美殖民地重新回歸英國版圖,顯然對毗鄰的法國殖民地構成重大威脅。

巴黎聖母院©攝圖網

數月之後,法國人決定當機立斷,與北美這個新成立的國家締結盟約,從而防患千未然。

1777年12月12日,美法兩國正式啟動締約談判。

時間迫在眉睫:英國議會將於1778年1月20日重新召開,很有可能決議與北美談判媾和;如果北美重新倒向英國的懷抱,勢必對波旁王朝構成實質威脅。

在這個意義上,與北美結盟,就成為老天保佑法國至高利益的絕佳選擇。法國外交大臣在一封信件中寫到「沒有任何理由眼睜睜地看著數百年不遇的能夠將英國打回原形的良機就這樣從指縫間溜過"

根據路易十六的旨意,法國於12月17日告知北美特使,「法國方面決定承認北美獨立,並與其締結和平及通商條約"。

富蘭克林等人同意條約內容中的和平友好條款應當包括完全獨立的字樣,從而排除未來重新回歸大英帝國的任何可能。

1月8日,雙方在夸斯蘭大宅舉行公開會談。美方承諾,不會考慮倫敦方面提出的任何「非建立在完全自由與獨立」基礎上的提案;法國方面則提出,不僅會提供美方夢寐以求的通商條約,還會與其結成軍事同盟,同時承諾法國方而將在戰時與美方並肩作戰。

1778年2月6日,美法兩國正式簽訂友好通商條約、同盟條約和密約,法國正式介入到北美獨立戰爭之中。

©攝圖網

03 法國的貢獻

當探馬將與法國結盟的消息帶到華盛頻的司令部時,這位久經沙場的統帥也難掩喜悅之情。即便此時盟約尚未得到大陸會議批准,整個軍營便巳開始自發慶祝。

「我相信,還從來沒有過像這樣發自內心的高興。「華盛頓後來對亨利·勞倫斯如是說。幾天後,正式批准的消息傳來,華盛頓下令火槍兵與炮隊行軍禮。隨後舉杯慶祝時,「法王萬歲!"的歡呼聲此起彼伏。

一位名為亨利·布洛克霍斯特·利文斯頓的年輕軍人,在寫給表弟的信中道出了當時大家如釋重負的共同感受:「北美終於有救了!

德拉瓦派駐大陸會議的代表托馬斯·麥凱恩公開宣稱,路易十六乃是「當今世界,甚至有史以來最為睿智、最為公正、最為大度的君主」。

從1778年到1783年戰爭結束,作為盟友的法國為北美提供了大量的援助,其中包括軍隊、武器彈藥和資金。尤其是法國人的海上力量遏制住了英國的海軍。

《1781年9月5日,維吉尼亞角海戰/切薩皮克海戰》

根據1903年法國外交部為美國國會圖書館提供的名單顯示,超過40000名法國官兵曾在美國及其領海內從事過戰鬥,共有2112人戰死。還有其他研究列舉了參戰法國軍官的生平。據信,北美獨立戰爭期間,超過10萬名法國士兵參戰,其中500多人戰死。

認為北美軍隊依靠自身的力最改變了這片土地的殖民地屬性,自給自足地打贏了這場革命戰爭並最終獲得獨立,作為一種神話,從根本上而言絕不正確,更不合適。

美國之誕生,乃是各國合縱連橫的結果。沒有法國的支持,北美就無法贏得獨立。

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這樣描述這段歷史:

1777年決定性的薩拉托加戰役中,美利堅人所使用武器的90% 都來源於法國。

第二年,法國與起義者訂立同盟,向英國宣戰。荷蘭和西班牙加入法國一方, 而歐洲其他大部分強國則組成武裝中立聯盟,以保護它們的貿易不受英國海軍的攻擊。

法國海軍和一支擁有 6000 人的法國遠征軍的援助,大大有助於喬治·華盛頓所率軍隊的勝利,並大大促成了英國最後於1781年在約克敦的投降。1783年在巴黎簽訂的和約,正式承認了美利堅合眾國的獨立,其邊疆向西一直伸展到密西西比河。

「一戰」結束後,重建中的凡爾賽將法國外交大臣韋爾熱訥曾長期辦公的南北大臣會館前的大街改名為北美獨立大街,以作紀念。

如果把剛剛誕生的美利堅合眾國比作一個嬰兒,那麼富蘭克林的比喻十分貼切:「[路易十六]對我方持續不斷做的好事,使我將他視為我們的父親,並給與尊敬、愛戴。」

自北美獨立戰爭以來,美國與法國在近250年的歷史中共同經歷了許多危機時刻。從法國大革命到美國南北戰爭,再到「一戰」和「二戰」,兩國在風雨的吹打下結成了看似牢固的同盟關係。

但是,「利益」這個永恆的主題卻始終主導著大國政治的分分合合。

在利益的驅使下,法國可以幫助美國人趕跑英國人,因為同樣的理由,美國人也可以撬掉法國人的生意。這就是國際政治的現實。

-End-

編輯:劉凱然,妍書

觀點資料參考:

《友軍》,張倩紅/張少華

圖片來源:書內圖片

轉載及合作請發郵箱:

scb01@pup.cn

##20210928

本期活動

你如何看待這次的「美法險些鬧崩」?國際關係中,你還知道哪些有意思的事件?評論區留言和小北聊聊吧!

小北將從留言中選出兩位幸運讀者,送上今天的主題圖書《友軍:法國救星、西班牙援兵與美國獨立戰爭的勝利》。

《友軍:法國救星、西班牙援兵與美國獨立戰爭的勝利》

一本對18世紀末大西洋兩岸國際局勢進行全面剖析的佳作。

擴展讀物

《全球通史:

從史前到21世紀》

史學經典,譯文全新修訂。帶你看清文明發展的細節,掌握世界歷史的脈絡。

點擊圖書封面,即可直接購書

敢於自我冒犯,才能感受到它的魅力

《紅樓夢》中每個角色都有成長,不要用偏見去套他們了

別叫他「寶藏男孩」!他也經歷著「你死我活」的孤獨

歷史才是最生動的課堂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