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攀雀,中國攀雀科鳥類,分享大家欣賞

純自然攝影師 發佈 2020-01-08T17:02:30+00:00

中華攀雀(學名:Remiz consobrinus):體重7.5-11克,體長100-115毫米。中華攀雀雄鳥前額黑色,頭頂灰色具褐色羽干紋。

中華攀雀(學名:Remiz consobrinus):體重7.5-11克,體長100-115毫米。中華攀雀雄鳥前額黑色,頭頂灰色具褐色羽干紋。眼先黑色,前部與額部黑色相融,後部沿眼中部和頰上部一直向後延伸到耳羽均為黑色,形成一條寬闊的黑色帶斑,其上有一窄的白色眉紋,其下為白色的頰下部,黑色帶斑處於此二白色包圍中極為醒目。後頸和頸側暗栗色,形成一半圓形領圈。上背棕褐色,下背、腰和尾下覆羽沙褐色或沙棕色,尾羽暗褐色,內外翈均具窄的淡皮黃色羽緣,翅上小覆羽、中覆羽棕褐色,大覆羽栗褐色,羽緣淡皮黃色,飛羽暗褐色,外翈棕黃色或皮黃色,內側三級飛羽羽緣淺栗色。頦、喉、胸、腹至尾下覆羽等整個下體概為皮黃色,頦、喉稍淡,有時近白色。 雌鳥額、眼先,經眼下部和頰上部到耳羽暗棕栗色,上體沙褐色,頭頂灰色稍深具淡褐色羽干紋,其餘與雄鳥相似,但羽色略淡而少光澤。 虹膜暗褐色,上嘴黑褐色或灰黑色,下嘴灰色或灰黑色,腳鉛灰黑色或鉛藍色。


中國分布於內蒙古、黑龍江、香港、清涼峰保護區、六盤山、天目山、怒山。

主要棲息於開闊平原、半荒漠地區的疏林內,尤以臨近河流、湖泊等水域的楊樹林、榆樹林和柳樹林等闊葉林中較常見,遷徙期間也見於蘆葦叢。除繁殖期間單獨或成對活動外,其他季節多成群。性活潑,行動敏捷,常在樹叢間飛來飛去,功在枝間跳躍,有時又喜歡倒懸在枝端蕩來蕩去。冬季成群,特喜蘆葦地的棲息環境。鳴聲細小而單調,柔細而動人的哨音tsee;較圓潤的piu及一連串快速的siu聲。鳴聲似雀鳥,「tea-cher」的主調接si-si-tiu副歌。 主要以昆蟲為食,尤其是繁殖期間,幾乎全吃昆蟲。所吃食物種類主要有楊扇舟蛾、楊尾舟蛾、黃剌蛾、褐邊綠剌蛾、楊捲葉蛾、楊枯葉蛾、楊毒蛾、藍目天蛾、夜蛾等鱗翅目昆蟲幼蟲以及小甲蟲、楊紅葉甲、蜂等其他昆蟲。此外也吃蜘蛛和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冬季多吃雜草種子、漿果和植物嫩芽。



繁殖期5-7月,5月初雄鳥即開始占區,雄鳥不斷的在樹冠枝葉間鳴叫以招引雌鳥,營巢在楊樹、榆樹、柳樹等闊葉樹上。營巢由雌雄親鳥共同承擔。此間雄鳥異常興奮,它們先在細軟的枝條末端用樹皮纖維和羊毛打個結作為巢的懸掛處,然後以此織成一縱向圓環,再由圓環織成半球形的提籃狀,最後織成頂端留有左右對稱的兩個圓形小孔的袋狀巢,最後其中一個小孔被封死,別一個小孔則橫向延伸出來織成一管狀出口。在這織巢期間,親鳥每一次銜著一嘴的毛來到巢枝,巢築好後即開始產卵,一年繁殖1窩,一天產1枚卵,通常每巢產3-9枚,多為7-8枚,卵白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