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培養太子能力」到「刺激太子野心」,淺析唐朝東宮制度

嚴選文史錄 發佈 2020-01-16T03:20:42+00:00

文:嚴選文史錄東宮制度是每個朝代至關重要的制度,因為這個制度關係到皇位繼承人,是保證封建國家穩定王權更替的重要制度。

文:嚴選文史錄

東宮制度是每個朝代至關重要的制度,因為這個制度關係到皇位繼承人,是保證封建國家穩定王權更替的重要制度。相比之前的朝代,唐朝明顯擁有更加完善的東宮制度,但仍然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王位爭奪,繼承人無法即位的事件也頻頻發生,唐朝的東宮制度還是無法保證太子的安穩即位。

這是由於唐朝種種政治因素導致不確定的王位繼承,但是唐朝首創了太子監國制度,這是對東宮權力的擴大,並且這項制度後世也被沿用,說明這項制度是對東宮制度的補充,也說明其優越性。

一、東宮制度在發展中逐漸完善

  • 東宮是太子的別稱,因為以前太子起居的宮殿常常位於皇帝起居宮殿的東側,就把它稱為東宮,久而久之成為了太子的代名詞。太子府里的官員眾多,幾乎就像一個小型的政府。

首先是教育太子的官員,名義上共有六人,分別是太師、太保、太傅、少師、少保、少傅,但因為有相當一段長的時間,皇帝對於擔任太子老師的要求非常嚴格,所以六人無法招滿。

然後是四名太子賓客,負責跟太子說不好聽的話,也就是所謂的納諫,或者教授太子正確的東宮禮儀。這四人有點類似於朝廷的言官,雖然沒有具體職責,地位特殊超然,起到約束太子言行的作用。

第三類是詹事府,相當於行政管理,管理東宮其他的機構。左右春坊,是比對著中書省和門下省而設立的,也是照顧太子日常生活的兩大機構。

左右春坊中都有官員擔任太子侍從,左春坊其他有官員分別負責傳令和禮儀,有官員管理東宮的圖書館,有官員管理太子自己的圖書,有官員管理太子的衣食住行。

右春坊其他有官員通達太子和朝臣之間的面見,有官員管理糧食儲備,有官員管理禮樂和刑罰,有官員管理太子出行的馬匹和儀仗隊,也有一定的軍事力量保護太子。

因為東宮就是一個功能完備、組織健全的機構,因此在太子默默發展一段時間後能有一定的實力,可以趁著皇帝沒留意逼宮或者發動政變。唐太宗和唐中宗都有兒子想要逼宮謀反,但沒能成功最終抱憾死去。

  • 因此東宮制度雖然有助於太子培養勢力,但是顯然會刺激太子野心,讓皇帝對兒子有所忌憚,破壞父子關係,讓父子對立起來,因此唐朝更加完善的東宮制度也不能穩定政局。

二、太子監國制度的建立

本身太子府就是一個功能齊全的小型政府,太子監國就是讓太子把東宮機構當做國家機關來管理政務。本身東宮制度就是一個完善的制度,太子詹事府相當於尚書省,而左右春坊則相當於中書省和門下省,處理政務時東宮機構和朝廷機構相配合,全面完備的處理各項事務。

東宮制度的完善是太子監國制度的基礎,因為制度完善所以不會遇到大困難,雙方才能無縫對接。太子監國制度必然有其優越性,才會自唐朝起一直沿用。首先它避免了皇帝突然病重或者發生緊急事故的政治動盪,太子可以立刻掌握局面,避免有人趁亂行事,想要動搖政權。

再者,太子監國制度相當於先讓太子試試手,既可以檢驗太子實力,判斷太子是否勝任儲君這一身份,也可以讓太子積累經驗,這樣真正即位才不會慌亂。

三、完善的東宮制度為何不能為太子繼位提供幫助?

各朝各代的王位繼承都是血雨腥風,唐朝也不能免俗,從唐朝開始到覆滅,幾乎每一次王位更替都爭鬥不休,許多因素決定了太子之路是坎坷的,東宮制度也不能給太子幫上什麼忙。

第一點,唐朝的建立者李氏家族並非中原本土人士,他們的血脈里有胡人血統,受胡風的薰染,崇尚武力,屬於鮮卑化的漢人。在他們原先的生活的地區,少數民族的權力爭奪並非論資排輩,而是能者居上。

因此受這種思想和文化的深入薰陶,李家人看似是執行嫡長子繼承制,但是這種支持有些流於形式。比如在唐高祖打下大唐江山後,李氏兄弟的關係似乎就不大和睦,對於皇位的爭奪也沒有停止,但是唐高祖並沒有緩和兄弟矛盾的打算,也沒有確立太子的絕對地位。

在唐太宗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之後,也沒有什麼大臣死諫或者堅決反對李世民的即位,這一切似乎在默許皇子間王位的爭奪是可取的,有機會成功的。

第二點,玄武門之變作了個壞榜樣,禁軍的力量太過強大,足以決定政局的變化。玄武門之變的成功似乎昭告天下,謀反是可行的,爭鬥皇位是正當的。

同時李世民正是靠著強大的禁軍力量殺死了自己的兄長,謀取了皇位,此後禁軍屢屢被捲入政治的漩渦之中。第二次大臣們聯合禁軍成功推翻了武周,擁護唐中宗當皇帝。第三次是唐玄宗李隆基憑藉著手中的禁軍首先誅殺了韋太后,又誅殺了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

這些成功案例都是會破壞政治穩定,同時顯現禁軍力量的重要性。在唐朝末期,宦官當道時,就會手中緊握禁軍,以此威脅皇帝和消滅阻礙的政治力量。

第三點,唐朝皇帝的喜好和外戚的意見可能會讓嫡長子登不上皇位。唐太宗在培養孩子上不是一個明智的父親。首先他立李承乾為太子,卻並不把所有的心力放在太子身上,反而偏愛他的另一個兒子泰王,這就肯定激起了太子的嫉妒,再者太子也會覺得不安,位子坐不穩,因此最終發動了政變。

唐朝的皇帝在處理皇子關係上大概都做不好,沒辦法一碗水端平。另外外戚的力量也十分地強大,比如一代賢后長孫皇后的兄弟向皇帝進言,覺得泰王無法擔當大任之後,唐太宗也放棄了泰王這個選項,從這我們可以看出外戚對皇帝重大的作用力。

第四點,後宮干政使得嫡長子無法繼承王位。首先唐朝皇室都是有鮮卑血統的漢人,受到少數民族文化的薰染,女子地位要比中原地區受儒家思想的女子地位高,因此女子也更加有魄力,在許多政治事件里都能發揮作用。

比如,唐朝就出現了中國史上唯一稱帝的女皇,後續的朝代哪怕是出現了同樣權傾朝野的人物,也沒能稱帝,因為只有唐王朝這一開放的王朝,受到朝臣的抵抗是可控的,接受程度也更高,當然也是武則天本身有本事有威望。她直接廢立了好幾任太子,王位繼承盡在她手中掌控。

後來到唐中宗時代,他的妻子韋太后也效仿武后,曾把握朝權,想要廢掉中宗的太子,太子奮起反抗,慘遭殺害。唐玄宗的妃子武惠妃想讓自己的兒子當皇帝,也干起了構陷太子的勾當,加上皇帝本身不喜歡長子,最後竟然相信了誣陷。

唐朝的前期到中期,因為行事還是帶有鮮卑色彩,因此后妃的干政權力更大,等到後期,那點鮮卑血脈已經完全被漢化,后妃的權力才有所縮小。但鑒於歷史,無論哪個朝代後宮裡的女人都是一個大殺器。

第五點,宦官也是太子順利繼承的一個特別大的障礙,這在安史之亂之後變得尤為明顯。因為唐玄宗的身邊的宦官高力士在之前擊垮太平公主的政權中出了大力,因此他獲得了皇帝的看重得到了權力,宦官的地位開始上升。

尤其是出了安史之亂這一檔子事情,皇帝在風雨飄零中開始只信任身邊人,依靠宦官執掌軍事力量和叛軍對抗,宦官的政治權力更是急劇攀升,唐玄宗的繼任者就是宦官扶持的,開了唐朝宦官扶持皇子的先河,自此之後就只有兩位皇帝沒有依靠宦官登上帝位了。

在那之後,宦官想要哪個皇子成為皇帝幾乎都能做到,皇帝再沒有指派繼承人的權利,太子形同虛設,宦官可以自己挑選皇位繼承人,甚至宦官後來可以公開誅殺皇帝,換上自己覺得適合的人選。尤其到了後期,唐朝的皇帝昏庸,不理朝政,政務更是完全被宦官把控。

結語

綜上所述,執行東宮制度肯定是有好處的,越是完善的東宮制度,越能在最大程度培養太子能力,讓太子適應朝務管理,在太子真正執掌時少走彎路。

但是人對於權力的慾望是無窮的,東宮制度很容易激發太子野心,也很容易讓皇帝起疑心、起猜忌,本身皇帝日益衰落,而太子年富力強,太子的權力把握必然會激起皇帝的不滿,因此東宮制度本身就是太子即位的障礙。

在唐朝,因為它的建立者有少數民族血統,許多行事風格有其特色,而當時中國的封建程度還並不深重,為太子繼承制度埋下許多隱患,因此唐朝的王位更替的混亂也是歷史少見,幾乎大部分太子都無法順利地即位。

參考歷史文獻:

《禮記》

《唐會要》

《舊唐書》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