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臨終前的兩項關鍵決策,為康熙最終剷除鰲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雍親王府 發佈 2020-05-06T06:05:40+00:00

「茲者,先皇帝不以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等為庸劣,遺詔寄託,保翊沖主。索尼等誓協忠誠,共生死,輔佐政務,不私親戚,不計怨仇,不聽旁人及兄弟子侄教唆之言,不求無義之富貴,不私往來諸王、貝勒等府,受其饋遺,不結黨羽,不受賄賂,惟以忠心,仰報先皇帝大恩。若復為身謀,有諱斯誓,上天

順治十八年(1661年),順治皇帝去世,年僅八歲的康熙皇帝就此登上了皇位。

鑒於此前「多爾袞專政」的經驗教訓,以及這期間帶給順治皇帝的巨大「心理陰影」,經過與孝莊太后商議,順治皇帝並沒有按照努爾哈赤時期就確定的「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制度將權力交付「議政王大臣會議」,也沒有安排王公宗室輔佐年幼的康熙皇帝,而是任命了四位「輔政大臣」,即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和鰲拜,其中索尼為首輔大臣,共同扶保幼主。

但是伴隨著時間的推移,「四大臣輔政」逐漸演變為「鰲拜專政」,對於康熙皇帝手中的皇權地位也產生了極大的威脅。

為了扳倒鰲拜及其整個政治集團勢力,康熙皇帝在孝莊太后的主持與安排下,迎娶了索尼的孫女赫舍里氏為皇后,就此將皇家的利益與赫舍里氏家族的利益綁定在了一起,並且最終,康熙皇帝也是在赫舍里氏家族的全力付出與協助之下,才得以「智擒鰲拜」,將權力重新收歸到自己手中。

儘管康熙皇帝「智擒鰲拜」之時,索尼已經去世,但就在其去世前,索尼做出的兩項極為重要的決定與安排,成為了康熙能夠順利除掉鰲拜,並實現朝局穩定與政權平穩過度的關鍵。


索尼,可以說是當時朝堂之上唯一可以「壓服」鰲拜的人。

順治十八年(1661年),彌留之際的順治皇帝安排了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為輔政大臣,其目的便是通過「四輔臣擔當國事,裁決庶務,入白(孝莊)太后」,這樣一種相互制衡的方式,來保證皇權的穩固。

「茲者,先皇帝不以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等為庸劣,遺詔寄託,保翊沖主。索尼等誓協忠誠,共生死,輔佐政務,不私親戚,不計怨仇,不聽旁人及兄弟子侄教唆之言,不求無義之富貴,不私往來諸王、貝勒等府,受其饋遺,不結黨羽,不受賄賂,惟以忠心,仰報先皇帝大恩。若復為身謀,有諱斯誓,上天殛罰,奪算凶誅。」

起初,這四人還能「遵循誓言,和衷共濟」,然而,伴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四人之間的矛盾,更為確切的說,是蘇克薩哈與其他三人之間的矛盾,正在不斷的激化。

其實,鰲拜對於「輔政大臣」的排序還是有著極大意見的。

在鰲拜看來,他從皇太極時期便征戰沙場,軍功顯赫,被譽為「滿洲第一巴圖魯」,這一點連索尼都是自愧不如的,他自認為應該僅次於索尼排在第二位,可如今將他排在最後一位,這必然會讓其產生不滿情緒。

尤其是將其排在蘇克薩哈之後,這更加讓鰲拜感到憤憤不平。

要知道,蘇克薩哈曾經是多爾袞非常器重的心腹,但是在多爾袞去世後,蘇克薩哈主動選擇了「賣主求榮」,檢舉揭發多爾袞及其黨羽,因而獲得了順治皇帝的信任與重用。而此前的鰲拜,敢於直面多爾袞威嚴,始終沒有屈服,甚至幾次險些丟掉性命,所以蘇克薩哈為鰲拜所不服,成為了一種必然。實際上,不僅僅是鰲拜,朝中大部分存有正義感的官員,對於蘇克薩哈是非常不屑,特別是索尼,對於蘇克薩哈更是充滿了極度的鄙夷之情。

與此同時,索尼出身於滿洲正黃旗,遏必隆和鰲拜都出身於滿洲鑲黃旗,一直以來都是堅定的「盟友」與「夥伴」,自然而然的就會將出身於原隸屬於多爾袞系,並且出身於滿洲正白旗的蘇克薩哈進行孤立。

在有著蘇克薩哈,這一共同「敵人」的情況下,索尼雖然是首輔大臣,但是此時的索尼年老多病,長期處於告病狀態,在朝堂之上的鰲拜就自然而然就成為了其代言人和權力行使人。至於遏必隆,他的崛起更多的是仰仗他的父親、努爾哈赤「開國五大臣」之一的額亦都的名望和地位,其本人是有勇無謀,所以長期依附於同為名門之後的鰲拜。

這樣一來,儘管按照順治皇帝的旨意,是要「四大臣共同輔政」,但是索尼年老多病、蘇克薩哈備受排擠、遏必隆毫無主見,鰲拜獨掌大權也就變為了順理成章的事情。

鰲拜的擅權專政威脅到了康熙皇帝的皇權威嚴,但是此時的康熙皇帝尚未親政,坐鎮後宮的孝莊太后也受限於「後宮不得干政」的制度,而無法涉足前朝事務,想要解決掉鰲拜,還是只能從四位輔政大臣中間入手。

而此時的索尼,成為了康熙皇帝和孝莊太后的唯一選擇。

一方面,索尼的威望和地位是鰲拜無法企及的。

索尼自努爾哈赤時期就開始在後金的朝堂上擔任官職,到康熙朝的時候已經是四朝元老了。並且自順治皇帝清算多爾袞集團,為索尼平反,並重新召其入宮擔任內大臣之職開始,索尼一直就是「首席滿洲大臣」,如今更是位居首輔大臣之位,這些都使得索尼硬生生的壓過了鰲拜一頭。

與此同時,索尼的兩個兒子噶布喇和索額圖也是朝中的重臣,其所在的赫舍里氏家族在朝中也有著非常強大的勢力與影響力。

另一方面,除了索尼外,與蘇克薩哈或者遏必隆的聯合,意義並不太大。

前文中也說了,遏必隆有勇無謀,一向是唯鰲拜馬首是瞻。至於蘇克薩哈,那就更不用考慮了,與蘇克薩哈聯合就相當於把自己置身於其他三位大臣的對立面。

所以,聯合蘇克薩哈或者遏必隆,非但不能改變現有的局面,反而會將自身陷入更為糟糕的境地。

於是,在孝莊太后的主持與安排下,康熙四年(1665年)九月,年僅12歲的康熙皇帝迎娶了索尼的孫女,索尼長子噶布喇的第二個女兒赫舍里氏為皇后,這便是後來的孝誠仁皇后。

於此同時,在孝莊太后的授意下,康熙還迎娶了遏必隆的女兒鈕鈷祿氏為妃,拉攏了遏必隆以及整個鈕鈷祿家族,鬆動了遏必隆與鰲拜之間的緊密關係,爭取到了遏必隆在康熙與鰲拜之間保持了儘量的中立,也算是進一步孤立了鰲拜。

而伴隨著康熙皇帝與索尼歲女赫舍里氏的大婚,整個赫舍里家族與皇家實現了利益的捆綁,讓索尼、噶布喇、索額圖等朝中一眾赫舍里家族的重臣全部站在了康熙一邊。

只不過僅僅兩年之後的康熙六年(1667年),索尼的病情開始急轉直下,自知命不久矣的索尼,也在其彌留之際做出了兩項極為重要的決定和安排,就此拉開了康熙皇帝除掉鰲拜的序幕。


索尼做出的第一個決定,就是上疏力諫康熙皇帝親政。

康熙六年(1667年)三月,索尼以遵照「先帝(順治皇帝)十四歲親政」的祖制為由,親自牽頭,聯合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共同上疏請求康熙親政。

只不過,康熙並沒有馬上同意親政,反而要四大輔政大臣繼續行使輔政的職責,同時康熙還以「忠心愛國」為由,加封索尼為一等公,世襲罔替。

實際上,康熙沒有馬上親政卻加封了索尼,這是明顯的「欲擒故縱」,康熙皇帝並不是不想親政,他更加希望的是大臣們能夠繼續上疏,一而再再而三的請求自己親政,康熙才會真正的走上前台。康熙也正是通過這樣的方式來營造輿論,逐步統一朝堂之上的思想,為之後的親政奠定基礎。

與此同時,安撫四大輔政大臣,特別是鰲拜,避免因為馬上收回權力而引發朝局的動盪。並且,康熙這也是繼續保持並且維持索尼的地位,畢竟只要還是四大輔政大臣輔政,索尼的地位就是始終高於鰲拜,就能繼續牽制、壓制住鰲拜。

但是終究是歲月不饒人,三個月之後的康熙六年(1667年)六月,索尼病逝。

同年七月初七,十四歲的康熙在朝臣的再三懇求之下正式親政,而這樣的結果全部有賴於索尼在世的時候為他所打下的堅實基礎。

然而在康熙親政的第一天,就遭到了當頭一棒。由於兩黃旗與兩白旗的「換地事件」不斷發酵,最終導致了鰲拜強迫已經親政的康熙皇帝殺掉了蘇克沙哈全家,讓康熙皇帝遭受到了奇恥大辱,但這無疑也是鰲拜最後的「瘋狂」。

此時,已然親政的康熙皇帝不管是在權力的合法性上,還是在輿論支持的導向上,都逐漸占據了上風,而這也成為了康熙最終能夠除掉鰲拜的基礎,更是讓康熙能夠在除掉鰲拜之後,清算鰲拜集團的同時,保證了朝堂和政局穩定,使朝廷的權力中心得以平穩順利過渡。

因而,力諫康熙親政,成為索尼幫助康熙除掉鰲拜的第一項非常重要的決定。


索尼做出的第二個決定,便是讓索額圖辭掉所有差事,成為康熙的貼身侍衛。

《康熙王朝》中,康熙皇帝的貼身侍衛是魏東亭,《鹿鼎記》中,換成了韋小寶,這二人都在康熙皇帝「智擒鰲拜」的過程中,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而他們在這一時期的歷史原型,正是索尼的第三子索額圖。

索尼子彌留之際,經過與孝莊太后的商議,讓索額圖辭去了大學士和吏部侍郎等所有一切職務,擔任康熙的貼身侍衛。

之所以如此安排,目的有兩個。

其一,此時的朝堂內外,鰲拜黨羽遍布,就連擔任禁宮守衛的領侍衛內大臣的職務,都為鰲拜集團的班布爾善擔任,康熙皇帝的周圍可謂是危機四伏。而索額圖的責任正是在如此危機的局面下,保證康熙皇帝的絕對安全。

其二,那便是從上三旗的貴族子弟中選拔布庫少年,並且負責他們的訓練工作,為的就是擒拿鰲拜做準備。

就這樣,索額圖索額圖全程參與策劃和實施了「智擒鰲拜」的整個過程,並在鰲拜進入武英殿前,將鰲拜隨身攜帶的武器全部收繳,確保了布庫少年得以順利擒拿鰲拜。

可以說,索額圖絕對是康熙「智擒鰲拜」的首功之臣。

就這樣,康熙皇帝依靠著索額圖和他訓練的布庫少年,在武英殿拿下鰲拜,並當即宣布了鰲拜的「三十大罪狀」,議罪將鰲拜革職、處斬。已然是窮途末路的鰲拜,脫掉上衣,亮出了滿身的傷痕,讓康熙皇帝也為之感動,最終鰲拜由死刑被改判為監禁,然而僅僅兩個月之後,鰲拜就鬱鬱而終。

在這之後,索額圖先後任國史院大學士、保和殿大學士、議政大臣、領侍衛內大臣等職,並且在平定「三藩之亂」、收復台灣、抗擊沙俄以及征討噶爾丹的過程中,都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為康熙朝前中期的政局穩定與發展做出了突出的突出的貢獻。


力諫康熙皇帝親征,並讓索額圖辭掉所有職務擔任康熙皇帝的貼身侍衛,這就是索尼在臨終前做出的兩項重要決定與安排。這兩項舉措不僅為康熙皇帝「智擒鰲拜」、掌握實權奠定了重要基礎,進而為此後幾十年的「康熙盛世」創造了先決條件。

當然除了索尼的老謀深算、運籌帷幄,以及索額圖的忠心耿耿、有勇有謀外,這一時期還不應該忽視的是赫舍里氏皇后的努力與付出。

康熙在前朝與鰲拜鬥智鬥勇,赫舍里皇后則坐鎮後宮,很好的幫助康熙處理後宮之事,成為康熙皇帝的重要支持。更為重要的是,兩個人在身邊遍布鰲拜耳目,大權尚未掌握隨時又要面對政局動盪的情勢下,夫妻同心,共同度過了鰲拜專權這段艱苦的歲月。可以說赫舍里皇后對於這一時期的康熙的鼓勵和愛護也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對康熙心裡上的莫大感動和支持。

而也正是鑒於整個赫舍里氏家族在剷除鰲拜集團的整個過程中所做出的突出貢獻,康熙皇帝除了對索額圖等赫舍里氏家族成員極盡封賞,還將赫舍里氏皇后所生的嫡子胤礽冊封為皇太子,赫舍里氏家族也就此達到了巔峰,進而成為康熙朝前中期權勢和地位最為顯赫的外戚家族勢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