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像紀錄片的電影《中國機長》——致英雄,致我們

入骨影評 發佈 2020-01-06T04:43:40+00:00

《中國機長》作為一部由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選取原故事核心內容,在角色、事件上輔以貼近生活的描寫,為我們講述了飛機遇難時乘務員、機長、乘客、乃至地面人員的表現,所以這不僅僅是一部屬於英雄的電影,也是屬於每個平凡人的電影。

《中國機長》作為一部由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選取原故事核心內容,在角色、事件上輔以貼近生活的描寫,為我們講述了飛機遇難時乘務員、機長、乘客、乃至地面人員的表現,所以這不僅僅是一部屬於英雄的電影,也是屬於每個平凡人的電影。

1、

有句很有哲理的話,說我們每個人都是一無所知的來到這世界,最後又一無所知的離開這世界。

世界吶,就像一盤擺在我們面前的切糕,我們往往只看到了最上面一層,卻看不到底下豐富的層次。

而電影,就是一把切開糕點的刀,從最淺薄劃開,一直到底,露出屬於每層的色彩,為我們展示出粗糙生活下那些精確有序的堆積。

劉長健(張涵予飾)作為一名機長,起飛前需要進行多道檢測,包括測試身體與檢查機體;乘務員需要做好全部後勤準備;各地指揮台需要進行流量調控,把握每架飛機的狀態。

一次簡單的出行,背後竟然是如此嚴密的組織!

原來這個社會,並不是我所認為的隨便就能運轉下去的社會,小到點一次外賣,大到出一次遠門,21世紀便捷生活的背後,是高度文明在強有力的支持著。

「我們在被最厲害的人保護著」,一想到這,我的心便安定下來了,這是生活在同一時代的普通人與英雄之間遙遠卻緊密的情誼。

2、

了解是減少誤解的唯一途徑。

對空姐職業的誤解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許多人常把空姐與服務員對等,認為她們和餐廳服員差不多,在電影開頭,一名乘客就對乘務長畢男(袁泉飾)說了句很不尊重的話「一個端茶送水的,哪來的自信。」

在不懂的情況下輕視別人是不對的,在不懂的情況下忽視規則是不對的。

存在的事物都是有意義的。

「從飛行員到乘務員,我們每一個人都經歷了日復一日的訓練,就是為了能保證大家的安全,這也是我們這些人為什麼在這架飛機上的意義。」乘務長畢男向乘客堅定的保證,這是空姐這個職業存在的意義。

不看安全說明,不關手機,不系安全帶,在危險的邊緣瘋狂試探,這不僅是對自己不負責,也是對其他人不負責。

在公眾場合,沒有誰是「孤單」的,民眾應該肩負起自己那部分責任。

因為這不是誰一個人的社會,這是我們每一個人的社會。

我想,每一部以現實題材為基礎的電影,不僅僅是要反映些什麼,更是需要起到警示的作用,用文學作品的力量使世界變得美好。

影片中還有個細節非常打動我,那就是在機組遭遇危險時,除了相關部門的參與,許多普通人也參與進來了,上班族紛紛留言祝平安,肉店老闆著急跑到機場去等待……

這是來自陌生人的牽掛,請收好~

3、

《中國機長》是一部宏大的敘述片,它講述了偉大與生死。

因為恰巧同路,所以相遇了。

這架飛機就像人生旅程,不同人之間會相遇,不知道會發生什麼樣的故事,命運將他們綁在一起,向著同一個目的地飛去。

在這趟旅途中,也許互不理睬望著窗外的藍天,也許彬彬有禮幫忙遞水,也許閒聊之間擦出火花,最後我們依舊是陌生人,還是成為了死黨呢?


你我,皆是這119名乘客。

當命運的棒槌來臨,我們誰也抵擋不了。

雖然嘴上總說著意外意外,可意外發生的速度要遠超想像,一秒,就那麼一秒,擋風玻璃受壓碎裂,副機長徐奕辰(歐豪飾)猛然脫離機艙,大半個身子暴露在空中,驚險的畫面讓觀眾極為觸動。


生命在意外面前脆弱得可憐,在意外這隻大象面前,人人平等,都是一樣弱小的螞蟻。

不管你是坐頭等艙還是普通艙,是小孩還是成年人,是要回家還是剛剛離家,在危險到來的那刻,這些種種,全都變得不重要了。

重要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別留下遺憾。

未實現的承諾,沒能說出口的愛意,欺瞞已久的謊言,沒能達成和解的家人……怨恨、愛意,鏡頭從一個人切換到下一個人,在這個飛機上,每個人都有遺憾,並在這一特殊時刻全爆發了出來。

即使沒有天災人禍,人類的生命也短暫得可憐,我們早早意識到了生命的珍貴。

可是生命,不正是因為短暫才珍貴嗎?

既然總有一天我們會失去它,那麼不妨在擁有時盡情坦蕩,用力幸福吧!

4、

這次航班事件最終以全員回歸作為結局,依靠電影,我們仿佛又回到了那一天——飛機在黑霧裡穿行,四周什麼都沒有,沒有人聽得到8633的呼喊,機艙內一片狼藉,人們雙手合十祈禱上蒼,氧氣面罩後的臉上掛滿眼淚。

快到家了嗎?可以回家嗎?

不知道。

只能選擇一路直行。

幸好,最後飛機衝破了長長黑暗,重新抵達了光明,千千萬萬人終於鬆了一口氣。

影片最後以一首《我愛祖國的藍天》結尾,再次宣揚了主調——即中國人的勇氣、團結。

主調里還蘊藏著希望,希望現實如歌,而我們每一個人,無論是英雄還是普通人,都能在這片藍天下平安飛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