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所帶有的美好寓意在新石器時期就已經得到開拓

小東敘史 發佈 2020-05-11T12:08:16+00:00

導語中國人對玉似乎都有一個特殊情結,明明跟寶石和其他石頭一樣都是石頭,但是玉就是突破了它們之間的界限成為了我們心中具有特殊意義的那一部分,其實我們仔細的,或者說是,稍微一想,我們就可以想到很多帶有"玉"這一字,並代表美好意思的詞語,而且,玉所擁有的含義並沒有因為時間的流逝而改變,

導語

中國人對玉似乎都有一個特殊情結,明明跟寶石和其他石頭一樣都是石頭,但是玉就是突破了它們之間的界限成為了我們心中具有特殊意義的那一部分,其實我們仔細的,或者說是,稍微一想,我們就可以想到很多帶有"玉"這一字,並代表美好意思的詞語,而且,玉所擁有的含義並沒有因為時間的流逝而改變,持續地帶有中國人對於美好生活的期許。而在古代生活中對君子的形象描寫,也往往用"君子溫潤如玉"這段語句。在現在,我們似乎只要把玉拿在手中,就能夠感受到,它身上傳達了千年的歷史的厚重感。但其實,我們喜歡玉以及喜歡玉所帶給我們在它之後的寓意,都是我們賦予的。玉憑藉著自己的特性,在我們先祖的眼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於是它被應用開來,在歷史的洪流之中,它突破了時間的界限,即使是現在的,我們中的大多數,也仍然喜歡它,並且相信著它所能夠帶來的美好寓意。

新石器時期玉文化的開拓

玉文化的歷史淵源,遠比我們所想像的要早。在中國還不是一個統一的封建社會,甚至文明都還是一個雛形的時候,玉文化就已經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之中。因為在新石器時期時,我們就能夠找尋到玉文化的起源,而在如今的諸多屬於新石器時期的文化遺址中,紅山文化與玉文化存在最深刻的聯繫。

新石器時期是中國史前時代的其中一個時期,那麼需要明確的一個背景是,據資料考證顯示,史前時期是宗教祭祀活動盛行的時期,也就是說在那個時候,人民是真心實意的崇拜著神,並且,據此衍出了繁複冗雜的祭祀活動,希望能夠求得神的憐憫來保障自己生活的順利,而這體現出來的,也是最根本的,人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在新石器時期的各個文化之中所發現的玉器的使用形式,基本上都是用於祭祀或隨葬。所以在那個時候的玉器,實際上充當的是文字的意義。我們都知道,在中國,具有最久遠歷史的文字是甲骨文,而甲骨文是在商朝晚期出生的,因此在新石器時期,人民是沒有文字記錄的形式來表達出自己的意思的,所以在那個時候,玉禮器所代表的就是人們心中最真切的渴望。

雖說在新石器時期的各個文化里,都有出現玉器隨葬,或者說以玉器作為祭祀用品的現象,但是紅山文化被稱作是"遠古玉器文化的中心",因為它所傳達出來的是最為完整或者說是最為直白的先古人民對於玉器的崇拜之情。而這也主要體現在紅山文化時期的墓葬之中。

其實墓葬跟祭祀是分不開的,他們背後所傳達的都是一個概念,就是對鬼神的崇拜,這也是一個古老的原始宗教思想。因為在那個時候,人們相信萬物有靈,每個物品都有他自己所本身所具有的使命和意義。玉在那個時候充當的,就是鬼神的使者。也就是那個時候的人民相信,玉是他們能夠和上天連接的媒介。所以他們選擇把精緻完美的玉製品埋入地下表達自己對鬼神的崇敬之情。

夏商周時期玉文化的發展

而到了夏商周時期,雖然玉器仍然具有特殊的意義,被人民所喜愛和崇敬,但是它背後所想傳達出來的意思卻與新石器時期所想要傳達出來的意思表達完全不一致,甚至可以說是發生了一個質的飛躍。在新石器時期人們選擇埋玉,藏玉是出於對鬼神的崇拜,是希望向鬼神表達聖人在人世間的意願,而到了夏商周時期,同樣作為祭祀用品的玉,所傳達出來的卻是對人的尊崇。

到了夏商周時期,我們所熟悉的權力階級的層層分明已經展現了雛形。所以雖然玉器仍然保留著作為祭祀用品的用途,在封建王朝也仍然顯示著對上天,還有神的尊崇,但是逐漸顯露出來的最高權力者的統治,也讓這些玉器帶有了更多的附加意義。在表達人們對神和上天的崇敬之外,玉也緊緊按照著社會成立的階級劃分,代表著地位和財富。

同時,夏商周時期的玉器所本身具有的雕刻特點以及樣式都和新石器時期有了不同的變化,而這也顯現出了非常濃重的社會原因。新石器時期各個文化的玉器帶有著非常明顯的差異,

但是到夏商周時期,隨著古封建王朝的建立,文化的差異被逐步突破,所以在這個時期所體現出來的玉器特,不僅包括了夏商周時期雕塑技藝的提升,同時也形象地展示出了一種文化包容和融合的特色。

玉文化和儒家文化的結合

我們都知道孔子是儒家文化的提出者,他將儒家文化推向了一個巔峰,並且在之後有其他的文學大儒們將儒家文化繼續發展,成為我們現在所見到的樣子,但是我們同樣也不能忘卻的是,孔子所推行的儒家思想是恢復周禮。所以周朝的禮制,是我們必須要去探尋的,儒家思想是如何起源和發展到如今的必經之路。

在商朝破滅之後,周公作為周朝的建立者,面對商朝的政治慘狀,所想的是,一定要以商朝為警戒,不能再沿用商朝的制度,否則西周的社會秩序也會最終變得如此混亂。所以周公選擇跳過商朝,引用借鑑在商朝之前的文化,來重新制定和確立適用於西周的禮儀制度,從而幫助規訓社會亂象,鞏固自身的統治。

周公制禮作樂的時候,把玉看作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並且將它編入了典籍之中,也就是《周禮》。周公在《周禮》之中,詳細記載了玉器用於祭祀的各種細緻規範,並且將葬玉作為陪葬的最高禮節,這也是玉祭祀神靈和祭祀祖宗的用途外,擁有了禮制的含義。而禮制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畢竟現在的爺爺奶奶們也仍然遵循著非常嚴謹的禮節來祭祀祖宗。

玉所帶有的精神內涵

既然我們剛剛還在探討玉成為儒家的禮制一部分,並且發揮出的深刻作用,那我們現在就可以探討在西周之外,也就是孔子對西周禮制的發展之後,在孔子心中,玉所代表的是怎樣的精神內涵,同時孔子又認為玉所應該產生的和人之間相關的實際連結。

孔子要求佩玉,認為"君子無故玉不離身"。因為孔子認為如果君子時常佩戴玉的話,就能夠經常賞玩它,那麼君子就能夠從玉身上學到玉的品質,也就真正達到了君子溫潤如玉。而在這之中我們所看到的,就是孔子把玉當做是一個教化的物品,並且賦予的寓意非常美好和崇高。

玉深受喜愛的原因

在漫長的祭祀文化和禮制文化之中,玉被我們賦予了獨特的意義,我們認為玉能夠代表溫潤,能夠代表謙謙君子,同樣在這一塊兒小小的石頭上面所蘊含的,是中國人的禮儀教養及相關智慧,仿佛中國人的抱負,比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都蘊含在了這一塊小小的玉里。而當我們能夠從玉中讀到先祖們希望我們能夠學到的意義時,它就被傳承了偉大的使命。

同時玉本身具有的神話含義以及獨特的魅力也讓我們深深折服。比如在漢代的時候,那些有出產的地方,就被我們認為是仙人居住的地方,而在那個時候的我們深深地相信著,信仰著神,以及希望它們能夠傳播給我們美好。同時我們所耳熟能詳的完璧歸趙的故事,向我們傳達的也就是一塊美玉能夠停止戰爭的魅力。所以我們所喜歡的,想要追求的,是玉所傳達給我們的幸福和和平的希望。

玉在當今的發展

玉傳承了千年,至今也沒有被其他的黃金寶石給打敗的原因,或許就是因為它在歷史洪流之中磨練出來的,厚重的故事感和先人所想要在這其中傳遞給我們的,跨越千年的期望和希冀。同時玉所影響到的政治、文化思想也深深地融化在了我們的文化基因之中,以至於不論多久的時光,都無法將它從我們的血液中抹去。

雖然我們從不曾直白地聽過玉所代表的文化信仰是什麼,它能夠傳達出來的寓意是什麼,但是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生活在這個社會,只要我們去閱讀從前的歷史故事,我們就能夠從中感受到那隱藏在文字背後的,玉所被賦予的意義。而我們正近乎執著的相信和追求著玉的溫良和美好。

結語

經過文章中的內容探討,我們可以發現玉很早就出現在了中國人的文化情結當中,並且它所能夠代表的是另外一種精神上的滿足和連接。玉雖然也是一種石器,但是它跟其他的金屬或者是其他實用類石器不同的是,它給我們帶來的,更多是精神上的滿足和精神上的寓意,所以雖然玉並不能作為一種真正實用的物品,比如我們不能拿它當案板,也不能拿它我們每一個人的。

又或者說,在古代,玉器的實用價值也蘊含在它的精神意義里,比如說我們在古代經常把玉器作為祭祀的道具,認為玉能夠讓我們和神通話,這也就不外乎為什麼在最開始,玉就能受到如此重視,當刀,將它運用到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之中,但是它所存在的,蘊含的意義,卻是真真實實的伴隨同時玉身上所帶有的文化內涵,得到了一個解讀的來源。在現代,我們或許沒有古代把玉器和自己的生活密切相連的那種意識,只是將它當做一個,帶有中國人偏向性的,更喜歡的普通裝飾品而已。但不可否認的是,在玉美麗的外表之外,我們能夠感受到的,是它傳承了千年的特殊文化和獨特情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