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 | 山火失控 澳大利亞還有多少「最危險的一天」

21號騎象人 發佈 2020-01-05T22:56:05+00:00

對於澳大利亞而言,伴隨2020年一起到來的,還有堪比地獄的窒息時刻。綿延了三個月的大火還沒有停止的趨勢:火光染紅天空、樹木燒至焦黑、動物成片死去……澳大利亞如今的圖景令全球心碎。在高溫、狂風和全球變暖的催化下,這片曾經綠草如茵的土地,或許還將面對更多危險的夜晚。

對於澳大利亞而言,伴隨2020年一起到來的,還有堪比地獄的窒息時刻。綿延了三個月的大火還沒有停止的趨勢:火光染紅天空、樹木燒至焦黑、動物成片死去……澳大利亞如今的圖景令全球心碎。在高溫、狂風和全球變暖的催化下,這片曾經綠草如茵的土地,或許還將面對更多危險的夜晚。



「最危險的一天」

在《神曲·地獄篇》中,但丁為地獄的第六層安排了熊熊烈火。在1月4日的澳大利亞,第六層地獄仿佛重現人間。與山火搏鬥了3個月的澳大利亞消防部門迎來了「最危險的一天」。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當日在新南威爾斯州,雪梨「失控」的野火面積已達到26.4萬公頃。

「對大家來說,將會是漫長又艱難的一天。」新南威爾斯州鄉村消防局局長費茲西蒙斯說道。澳大利亞官員表示,當天多處山火合併在一起形成了更大的野火。根據費茲西蒙斯的說法,新南威爾斯州4日有上百處野火仍在燃燒,且超過半數未獲控制,由於整天風向不斷變化下,火勢將會蔓延。

一切沒有最糟,只有更糟。新南威爾斯州州長格拉迪斯·貝里吉克利安在下午的簡報會上說:「我們度過了漫長的夜晚,接下去仍然要面對更糟糕的夜晚。」新南威爾斯州消防局說,在一些地方已經出現了由火災引發的雷暴,產生的颶風使火災情況更加惡化。隨著大火燃燒,一些主要道路和次要道路都被封閉,許多城鎮被隔離。

在被濃煙籠罩的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不是個例。據路透社統計,到1月4日傍晚,在災情最為嚴重的維多利亞州,共發生了16起緊急或疏散等級的火災。據CNN報導,今年山火季開始以來,全澳大利亞森林火災面積已達600萬公頃,相當於一個克羅埃西亞的大小。相較之下,在2018年加州山火和2019年亞馬孫森林大火中,火災面積分別為77萬公頃和90萬公頃。

伴隨火災的綿延,傷亡情況還在不斷增加。自9月大火肆虐以來,澳大利亞已有23人死亡,超過1500座房屋、近600公頃的國家公園和森林被燒毀,據澳大利亞生態學家估算,2019年9月以來,僅在新南威爾斯州,就有至少4.8億隻野生動物在這場綿延不絕的大火中喪生。

「橙色天空」

「那時,四周是黑暗的,天空是橙色的,到處濃煙滾滾,無法呼吸,我從沒經歷過這樣的場景,我被嚇壞了,都顧不上我的行李。」賈斯廷·唐納茲在接受採訪時這樣說道。

如賈斯廷·唐納茲所言,橙色成了澳大利亞的主色調。據悉,早在去年12月底最嚴重的一天,澳大利亞馬拉庫塔小鎮的天空就從黑色變為血紅色,隨後變為橙色。火災的灰燼不斷從天空中飄落,當地超市老闆菲利普表示,當時有許多孩子無法正常呼吸。

即使不在重災區,雪梨大都會地區1月4日的最高溫度也高達45攝氏度,雪梨西部的彭里斯更是記錄到最高溫度48.9攝氏度,澳大利亞首都坎培拉在當天下午4點之後的記錄,也到了44攝氏度的溫度,這是該地區的最高紀錄。

嚴峻的生存環境之下,與賈斯廷·唐納茲一樣不得不緊急撤離災區的澳大利亞民眾還有數千人。自1月3日起,新南威爾斯州就宣布全州進入緊急狀態,並開始疏散群眾。1月4日早晨,一艘澳大利亞海軍艦艇在行駛了20個小時後,到達了維多利亞州馬洛科塔鎮海灘,將在此避難多日的數百名民眾送到300英里外的墨爾本安全地點。當天下午,一艘海軍軍艦啟程載著約1000人撤離災區。

滅火是目前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的首要工作。澳大利亞政府4日表示,為應對該國日益嚴峻的森林火災,總理莫里森原定本月對日本的訪問將推遲。同時,莫里森也推遲了原定於本月對印度的訪問。在此前,莫里森曾因為救火不力備受譴責,就連與消防員握手也遭到了拒絕。

1月4日,意識到事態嚴重性之後,莫里森宣布了一系列支援各地抗擊叢林大火的措施,包括召集3000名澳大利亞軍方預備役人員,以協助進行滅火工作,以及花費1400萬美元再購買四架噴水飛機用於滅火。除此之外,澳達利亞政府正在部署另一艘海軍艦艇以協助災民撤離,且軍方也將開放一些基地用於緊急住宿。

「天災」與「人禍」

在這場堪稱史上最嚴重的大火背後,原因成了全球試圖找到的重點。在新南威爾斯大學的氣候科學家莎拉·培金絲·科克派屈克看來,今年一次又一次的熱浪天氣是氣候極端性的體現,山火便是極端炎熱和乾旱條件下的產物。

乾旱是最直接的罪魁禍首。BBC在報導中指出,今年的確是澳大利亞歷史上最乾旱的年份之一。澳大利亞氣象局發布報告稱,2019年1月-11月,澳大利亞的平均氣溫比1961年至1990年期間的年平均氣溫高出1.36攝氏度,是史上第二高溫年份,12月18日甚至經歷了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天,溫度高達40.9攝氏度。與此同時,降雨量卻僅高於1902年,是120年來第二低。

事實上,每年10月-次年3月,都是澳大利亞山火多發的階段。澳大利亞的夏季從12月持續至2月,而火災季節通常在1月下旬或2月初達到頂峰。愛達荷州大學火災科學副教授Crystal Kolden指出,極端的高溫和乾旱造成了更多的火災。

全球變暖也充當了助推器。莎拉·培金絲·科克派屈克坦言,「山火併不完全來自於氣候變化,但是全球變暖是今年極端天氣不可否認的助推力。」

「全球變暖對於氣候的確有很大的影響,主要會導致氣候的不均衡性,有的地方乾旱,有的地方則爆發洪水。」中國人民大學生態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環境學院環境經濟與管理系教授藍虹表示,全球變暖的原因是比較複雜的,一方面有人為的影響,包括工業革命以來煤炭等化石燃料的大量以及可以吸附二氧化碳的濕地、植被等越來越少;另一方面也有氣候周期的影響存在,比如寒冷期與溫暖期的區別。

藍虹表示,雖然《巴黎協定》之後,各國按照協定目標在推進,但《巴黎協定》與《京都議定書》不同的是,並沒有強制性的減排目標,還是根據各個國家的自願來行動,整體的約束力低得多。藍虹提到,2008年,在京都議定書的約定下,全球的碳金融的價格達到20美元甚至30美元,但目前的價格只有3美元左右,從這個價格的變化可以體現出,在《巴黎協定》之於全球減排的力度要小得多。

在這一點上,莫里森飽受指責。由於能源礦業持續擴張等原因,自2014年起,澳大利亞國溫室氣體排放量持續攀升。在2015年巴黎氣候大會上,澳大利亞同意到203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礎上減少26%-28%。但在2018年11月,由聯合國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澳大利亞是G20中不能實現其2030年減排目標的幾個國家之一。

除此之外,去年12月,3個氣候變化研究智庫聯合發布的《2020年氣候變化應對指數報告》(CCPI)稱,澳大利亞的氣候政策在57個國家中排名倒數第6。報告稱,莫里森領導的澳大利亞現任政府應對氣候變化,在國際上和國內都「越來越消極」。

但對此,莫里森矢口否認,在聲明中辯稱,並不是當局的氣候政策導致了史無前例的大火,堅稱澳大利亞政府已採取了足夠多的措施來應對全球變暖問題。莫里森還在接受澳大利亞廣播公司採訪時稱,澳大利亞溫室氣體排放量僅占全球排放量的1.3%

無論真相如何,現實已經讓澳大利亞警醒。但更令人擔憂的是,惡性循環已經在不知不覺中形成。《雪梨晨報》1月2日報導指出,近3個月以來的山火釋放出了約3.5億噸二氧化碳,約等於澳大利亞全年碳排放量的1/3。大火產生的煙塵還飄到了紐西蘭,染黃了山峰積雪,導致紐西蘭的積雪和冰川變色。業內專家充滿擔憂,這可能會使該季節的冰川融化量增加30%。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