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15】昭通:去年約占世界六分之一的黑頸鶴來這裡過冬

雲南政法 發佈 2021-09-27T23:15:45+00:00

9月26日下午,COP15雲南省籌備辦在海埂會堂召開「COP15春城之邀」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八場——昭通、曲靖專場發布會,介紹相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跟著小布看昭通部分。

9月26日下午,COP15雲南省籌備辦在海埂會堂召開「COP15春城之邀」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八場——昭通、曲靖專場發布會,介紹相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跟著小布看昭通部分。

發布會現場 趙嘉 攝

數讀昭通生物多樣性

昭通市內特殊的氣候條件和地理位置,孕育了昭通種類繁多的動植物,形成了極為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黑頸鶴在雲南省昭通市大山包大海子濕地嬉戲。胡超 攝

全市共有脊椎動物671種,約占全國總數的11%,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65種,國家I級保護哺乳動物有豹、雲豹、林麝3種,鳥類有黑頸鶴、金雕、白尾海雕、白肩雕、黑鸛、四川山鷓鴣6種,黑頸鶴是昭通市的明星物種,去年到昭通市越冬的黑頸鶴數量高達1900多隻,約占世界黑頸鶴總數的六分之一,創歷史最高紀錄。

這是2021年8月20日在雲南省昭通市巧家縣白鶴灘鎮楊家灣村拍攝的一株巧家五針松野生植株。新華社發 閆科任 攝

全市共有木本高等植物457屬、1025種,約占全國木本高等植物屬總數的12%,其中國家I級保護植物有巧家五針松、攀枝花蘇鐵、銀杏、珙桐、南方紅豆杉、水杉、光葉珙桐7種,巧家五針松為昭通市獨有,被譽為「植物界的大熊貓」。

楊苑 攝

另外,昭通竹資源豐富,有竹類13屬66種,屬於全國首次發現並命名的就有18種,天然筇竹面積占全國的比重高達83.3%。

近年來

昭通市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

統籌推進天然林保護

退耕還林還草還濕等各項工作

持續築牢長江上游生態安全屏障

一起來看

森林資源保護全面加強

「十三五」期間,堅持優存量、擴增量、提質量,深入開展國土綠化行動,累計完成營造林526.69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提高12.2個百分點,達到47.2%。深化國有林場改革,理順管理體制機制,嚴厲查處破壞森林資源案件,嚴格林木採伐管理,森林資源保護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

自然保護地建設成效明顯

昭通市始終把自然保護地建設工作作為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途徑,積極推進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工作。

昭通大山包 圖源:昭通市文化和旅遊局

自1980年建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以來,全市已建立各類自然保護地23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5個。全市自然保護地總面積16.59萬公頃,占全市國土面積的7.39%,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區域基本納入了各類自然保護地保護範圍,形成了布局合理、類型齊全的自然保護地大格局。

濕地建設和管理紮實推進

制定出台《加強濕地保護管理工作的意見》《昭通市濕地保護修復工作方案》,為濕地的保護和修復提供堅實的制度基礎。制定濕地認定地方標準及辦法,認真組織濕地認定各項工作,全市認定並公布一般濕地名錄120處、濕地保護小區66處,濕地面積3.61萬公頃,其中自然濕地2.29萬公頃、人工濕地1.32萬公頃。

水生態環境保護有力有序

2020年10月30日,雲南昭通,位於鎮雄縣赤水源鎮銀廠村的赤水河源頭。圖源:視覺中國

認真落實河長制,全市2618名河長全面到位,累計巡河15萬人次。創新開展「一個U盤下達河長令」,推進以固體廢物清理、面源污染防治、水域岸線保護、水生態修復為重點的「清水行動」,重要江河湖庫水功能區水質全達標,393條大小河流保持一江清水出昭通。

物種名錄不斷豐富

昭通市認真做好生物資源調查和編目工作,積累了大量的物種調查數據,及時準確掌握了資源本底信息和動態變化。

黑頸鶴在大山包大海子濕地嬉戲、覓食。胡超 攝

先後完成昭通市北部片區綜合科學考察、雲南大山包黑頸鶴自然保護區綜合科學考察、雲南昭通北部自然保護區種子植物區系研究、巧家五針松近地保護移植保護調查,以及第二次濕地資源調查、第二次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第二次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資源調查,截至目前,市域範圍內累計發現新物種4種,分別是巧家五針松、威信小檗[bò]、烏蒙巨苔、錢氏鉤蝦。

特別是針對珍稀野生動植物作了大量的專項調查和研究,例如,烏蒙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對範圍內的筇竹、野生毛竹等植物,開展了分布區域、範圍及規模的專項調查,編制完成《筇竹資源調查報告》《野生毛竹調查報告》;藥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對保護區範圍內的一級保護植物珙桐、巧家五針松、南方紅豆杉等植物,開展了植物植被群落樣地調查,以及氣象、水文、土壤等環境要素監測。

極小種群物種得到有力拯救和保護

昭通市系統開展極小種群物種拯救和保護工作,有力保護了極小種群物種,瀕臨滅絕的野生動植物種類逐步恢復。

有「植物界的大熊貓」之稱的原生巧家五針松只有34株,經過多年的近地保護和遷地保護研究,已實現人工繁育近7000株,保存幼苗幼樹5000餘株,今年8月10日首次在昆明植物園結實,標誌著巧家五針松遷地保護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

日出時分,黑頸鶴在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飛翔。胡超 攝

昭通的明星物種黑頸鶴同樣是昭通市的重點保護對象,通過實施一系列生態修復項目,為黑頸鶴提供了更好的棲息地環境。監測數據顯示,黑頸鶴種群呈現穩定增長趨勢,去年到大山包濕地公園越冬棲息的黑頸鶴種群數量超過了1700多隻。

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保護區建設深入推進

昭通全面實施「九大攻堅行動」,17座水電站全部拆除,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實現流域鄉鎮全覆蓋,復墾復綠土地面積353萬平方米,長江上游赤水河流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4月23日,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雲南段增殖放流活動在昭通市水富市舉行。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供圖

積極開展增殖放流活動,持續修復水生生物多樣性,「十三五」以來,累計組織在金沙江、赤水河、橫江等重點水域放流長江鱘、胭脂魚、鰱魚等魚類近500萬尾,有效改善重點水域漁業生態環境。

昭通將以《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

第十五次會議為契機

全力守護昭通生物多樣性物種基因寶庫

確保到2025年

實現90%以上的重要生態系統
得到有效保護

國家重點野生動植物受保護率
達90%以上


來源:整合自雲南省網上新聞發布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