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是劉備的元老級謀士,為何主動投向曹操?孝的背後是利益驅使

咘咘愛三國 發佈 2020-01-07T12:25:21+00:00

在《三國演義》中,徐庶是劉備正兒八經的第一個軍師,他幫助劉備擊敗了曹仁,並且識破了曹仁布置的八門金鎖陣,而後又預言並抵禦了曹仁的夜襲。為了挖來徐庶也是為了削弱劉備的力量,曹操用程昱的計謀,用一封偽造的家書將徐庶騙來。徐庶在向劉備告辭時推薦了諸葛亮,並且為了表示不會為曹操設一計。

在《三國演義》中,徐庶是劉備正兒八經的第一個軍師,他幫助劉備擊敗了曹仁,並且識破了曹仁布置的八門金鎖陣,而後又預言並抵禦了曹仁的夜襲。為了挖來徐庶也是為了削弱劉備的力量,曹操用程昱的計謀,用一封偽造的家書將徐庶騙來。徐庶在向劉備告辭時推薦了諸葛亮,並且為了表示不會為曹操設一計。通過這些橋段的刻畫,我們可以看出徐庶是一個孝子,並且也是一個忠義的人。

在歷史上,雖然並沒有「走馬薦諸葛」、「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的事跡,但是徐庶投向曹操確實和他母親被抓有很大關係,另外和當時的形勢也有關聯。

出於孝道

按照《三國志》中的記載,曹操率大軍南征荊州時,徐庶的母親被曹軍俘獲。徐庶得知後,深感慌亂,為了保全母親,向劉備告辭後便前往曹營。在東漢時,孝是非常崇高的品德,奉行孝道的人也得到社會的認可,為人孝順、辦事廉正的人是可以被推舉當官的。

一個人如果孝順,人們會很自然地認為其也將是一個忠義的人;如果一個人不孝,他人也將對他的忠義表示懷疑。比較知名的反面案例是呂布和馬超,馬超的父親在鄴城為官,實際上是曹操的人質,用以抑制西涼軍的反叛。但是馬超為了拉攏韓遂來攻打曹操,和韓遂說自己願意放棄生父,將韓遂視為父親,聽候調遣。隨後馬超、韓遂為首的西涼軍攻打潼關,事後曹操就將身在鄴城的馬騰及其三族處死。後來馬超投靠了劉備,但是劉備始終沒有給予馬超實權,和馬超曾為一方諸侯的原因有關,也有他曾行不孝之事,劉備懷疑他的忠誠有關

孝,在當時很重要,徐庶也確實是一個孝子,從情感和道義上說,徐庶前往曹營保全母親是可以被世人理解的。而劉備本以仁義為立足根本,也無法做到強行留下徐庶,讓其背負不孝之命

利益的考量

從利益角度出發,如果徐庶甘願背負不孝之命留在劉備身邊,他能得到什麼呢?在當時,劉備被曹操追擊,前往江夏劉琦處,可謂朝不保夕。趙雲身為劉備核心圈的將領,因為身陷曹軍,都被人視作投奔曹操,劉備軍中已經產生動搖,情形十分危急。反觀曹操如日中天,荊州劉琮望風而降,讓人不由感覺曹操勢不可擋,天下終究會被曹操統一。

徐庶留下劉備身邊,倘若劉備無法東山再起,徐庶將失去立足根本,加之不孝之名也無法混跡官場,將會斷送前程。徐庶投奔曹操,成全了孝道,並且還可以保住前程。前者對於徐庶的風險太大,選擇後者雖然顯得不義,但是出於孝道而行,也不至於過分影響聲譽。

實際上,最後徐庶做了曹魏的御史中丞的官職,御史中丞是御史台長官,和司隸校尉、尚書台並稱為「三獨坐」,是有實權的官職,司馬懿在曹丕時期也曾擔任這一職務。從中可以看出,徐庶在曹魏也是有所表現和爭取的,而且沒有因為離開劉備這一行為而受到牽連。

​徐庶之所以離開劉備,主要是因為要奉行孝道、保全母親,以當時徐庶心神不寧的狀態也無法幫助劉備;而當時劉備危如累卵的態勢,讓徐庶也無法做出為了侍奉劉備,而背負不孝之名的決心。兩相權衡之下,徐庶向劉備辭行,做出了前往曹營的決定。至於赤壁之戰後,劉備崛起,最終成就三足鼎立之勢,這可能是徐庶所沒想到的。不過自古忠孝兩難全,徐庶做出這樣的選擇,也是無可厚非。

(本文參考文獻,《三國志》、《魏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