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學走過的那些年

柴狗夫斯基 發佈 2020-05-06T03:30:49+00:00

大家好,我是柴妹。前幾天小柴發布了一篇名為《閱文五帝集體退位,騰訊這場逼宮大戲如何收尾?》的文章。沒看過的趕緊戳連結補課去。閱文的這場大戲,把多年前網文江湖的紛紛擾擾又給重新翻了出來。

大家好,我是柴妹。

前幾天小柴發布了一篇名為《閱文五帝集體退位,騰訊這場逼宮大戲如何收尾?》的文章。

沒看過的趕緊戳連結補課去。

閱文的這場大戲,把多年前網文江湖的紛紛擾擾又給重新翻了出來。


這兩年,網文界的免費和付費之爭簡直不要太激烈,更讓人糟心的是,免費閱讀模式完全沒有盈利,幾乎所有的免費閱讀平台都在虧損。

不止閱文旗下,近兩年聲名鵲起的米讀也是如此,燒錢堆起來的不過是一串數據,卻留下了一地雞毛。

中國的網文發展幾十年,本身就像一本網文小說一樣精彩。


所以咱們今天就來講講網絡文學更迭的幾十年里,那沒有硝煙的另類江湖。


「我身高不高也不矮,長相不醜也不帥,個性不好也不壞。雖然已習慣於平凡,但有時卻不甘於平凡。平凡加上有點特別,所以是特別平凡。」

這段話放在如今,只會被人稱為中二或是非主流。但在22年前,這段話可是橫掃千軍萬馬,帶來了一個時代的崛起。

這就是1998年在BBS上開始連載的小說——第一次的親密接觸

情節很俗套,男主角「痞子蔡」身為一個純情的工科少年,無意中認識了女主角「輕舞飛揚」,倆人於網絡相識,又在現實相見,感情逐漸升溫。

但最後女主角卻不告而別,退出了「痞子蔡」的生活。

為啥?因為她得了紅斑狼瘡,不治而亡。

蔡智恆,筆名「痞子蔡」

《第一次的親密接觸》的作者蔡智恆後來接受採訪時說:「快結束的時候,很多網友發郵件給我,向我求情,不要讓'輕舞飛揚'死去。」

但蔡智恆還是毫不猶豫的寫死了女主,虐的越狠,記得越清

痞子蔡一炮而紅。

這是繼古龍逝世、明報停刊武俠小說專欄之後,真正崛起的網文時代。

那時負責書籍出版的編輯曾建議蔡智恆署名「痞子蔡」,因為這個名號顯然比他的真名知名度更廣,但他堅持署名真名。

他說:「你見過李白用筆名作詩的嗎?」

當時全國僅有不到30萬台聯網計算機、62萬名上網用戶,並且其中的大多數人上網都只是出於科研和學習的目的。

其中只有不到30%的人有休閒娛樂的需求。

就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這個完全是中國「原創」的行業——網絡文學,如同剛剛起步的網際網路一樣蹣跚起步,並開始了它長達二十餘年的征途。

不過無論網絡文學發展得如何,最終都逃不開商業化。

在這些網絡小說受到無比追捧的同時,資本方聞訊而來,美籍華人朱威廉就做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九十年代,朱威廉回國創辦「榕樹下」網站,嘗試以商業化的公司來取代那些BBS與個人網站。

「榕樹下」創始人朱威廉

並在兩年後成功獲得120萬美元的融資,由此可見,資本對這個行業無比看好。

「榕樹下」網站的成功,給了其他人一個新的方向。

一時間,黃金書屋、文學城、天鷹、天涯、龍的天空、幻劍書盟和紅袖添香等或個人、或企業的網站紛紛成立。

這些網絡社區成為當時網絡文學傳播的主陣地。

這個時候,原本只有62萬的中國網民已經增長到210萬人,其中65%的人在網際網路上表現出了休閒娛樂的需求。


在最初,這些網站們更像是一個資源共享的平台,原創意識匱乏,大多都以轉載為主。

唯一一個主打原創的「榕樹下」,讀者還不如這些靠轉載的草根網站多。

再加上當時正值美國網際網路泡沫,一大批回國的海歸們也瞅准了網絡文學這塊大蛋糕。

1999年,多來米中文網第一個出了手,以400萬人民幣的價格,一下子把網易排行榜前二十名中的16家網站全部收到麾下。

多來米想要打造一個文學帝國,很可惜的是,他失敗了。

前面咱們也說過,這些草根網站原創意識匱乏,讀者都是靠個人站長收錄的盜版書籍得來,若是依舊草莽行事也就罷了。

可多來米把他們都收在了一起,若還是一昧的收錄盜版,版權問題就是個大隱患,就這樣,多來米成功的把自己給「噎死了」。

同年,於美國成立的「博庫網」高調宣布進軍中國市場,又是宣傳造勢、又是購買電子書版權、又是簽約大批知名作家......

可謂是來勢洶洶。

但博庫網卻錯估了一點,他們搞出了付費閱讀。

付費閱讀模式本身並沒毛病,但在那個人們匯款還需要去郵局排隊的年代,誰願意花費大把時間去郵局就為了給小說付個費?。

於是,高調的博庫網也被自己「噎死了」。

這些資本們創造的網站一個接一個倒下,草根網站們自然也難以獨善其身。

畢竟博庫網試水的網絡付費模式行不通,那麼這些網站應該怎麼盈利?誰來為作者們的內容買單呢?

此時此刻,擺在網絡文學從業者面前的只有兩條路,要麼線上線下結合,和出版商合作走實體書的路;要麼就為閱讀付費,繼續走博庫網的後路。

有人選擇了第一條路,比如2001年成立的「龍的天空」;

在當時嚴峻的情況下,「龍的天空」選擇轉為線下,簽走網絡上最好的一批原創作品,同時也買斷了網站裡大批作品,全力進行線下出版。

1999年左右,筆名為「今何在」的曾雨,在網上連載了自己的第一篇小說《悟空傳》,並一舉封神。

而這部《悟空傳》在兩年後,被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實體書。

對當時的網文作家們而言,像曾雨這樣在網上打響名氣最後轉為線下出版便是唯一的出路。

曾雨,筆名「今何在」

寧財神、安妮寶貝、邢育森等聞名遐邇的大作家、編劇,都是由此出名。

「紅一批,逃一批」,這便是行業的無奈。


張威原本駐足於IT行業,但是網際網路寒冬之後,企業將員工的薪水一降再降。

很快他的工資就不夠支撐日常生活,他做過模特、做過「男公關」,最後因妻子偷偷去做流產而放下自己的尊嚴,做了網站的維護員。

並開始在網站上碼字,那時候大部分人寫小說只是玩票,但張威卻開創了日更的先河,憑藉《光之子》成功翻身。

張威,筆名「唐家三少」


張戩原本是一個採購員,做過銷售、做過工人、做過夥計...換了無數工作,唯有看書的愛好不變。

可看著看著,就沒有喜歡的書可以看了,於是他決定自己寫書。

用QQ名開始寫,這一寫,就寫出了《誅仙》,一戰成名。

張戩,筆名「蕭鼎」

最初,大家寫書都只是因為熱愛,而不是為了稿費。

但是在線上線下結合出版和付費閱讀這兩條路中,還是有人選擇了第二條路,那就是起點中文網。

起點中文網的創始人林庭鋒,選擇推行VIP付費閱讀模式,並確立了每一千字兩分錢的定價標準。

由於起點早期完全是幾個創始人自己出資支撐,所以在最初推行此模式時,每個讀者必須要先繳納50元,其中30元作為獲取VIP權限的資格,另外20元作為帳戶餘額。


為了吸引用戶付費,起點特意設置了上架機制,就是先免費閱讀幾萬字,然後剩下的內容必須付費才能觀看,此舉大大刺激了用戶的付費慾望。

那時候,恐怕他們誰都沒想到,博庫網沒成功的付費閱讀,經過他們的改造,在此後二十年間一度成為中國網絡文學商業模式的模板。

在這種機制下,流浪的蛤蟆和血紅等作者成為起點第一批的獲利者。

劉煒,筆名「血紅」


但與此同時,起點中文網也面臨著很多問題,在那個沒有電子支付的年代,訂閱費該如何支付呢

起點的創始人林庭鋒,只好每天都蹬著自行車,到郵局去收款然後給簽約的作者匯款。

雖然麻煩,但卻成為中國網文的一個大節點,意味著網文從業者可以用自己的文字來賺錢。

起點中文網的如日中天,成功吸引了多家機構。

其中就包括正在遊戲領域大展拳腳的盛大網絡。

在諸多機構的虎視眈眈之下,最終,起點的創始人們選擇了盛大網絡,2004年,盛大網絡收購起點中文網,正式進軍文學領域。

起點的創始人們依舊負責網站的運營,而始終不願意屈服的起點最後選擇了盛大,也是看中了其背後完整的付費系統。

身為當時最火爆的遊戲企業,盛大旗下的遊戲用戶和起點的目標用戶之間有著很多重合,雙方強強聯合,一時之間風頭無兩。

此後數年間,有了完整付費系統的起點如虎添翼,各項機制逐漸完善,編輯們甚至摸索出一套新作者培養和內容推薦機制。


到了2005年,起點單月的稿費發放額已經超過了一百萬元。


在此期間,很多網站都效仿起點推行了付費閱讀模式,其中也不乏像《誅仙》、《新宋》、《壞蛋是怎樣煉成的》等優秀作品,但起點的優勢已然很難撼動。


唯一能與起點一較高下的便是同時期創辦的晉江原創網了,有著起點珠玉在前,晉江便另闢蹊徑,主打女性群體,同樣大獲成功。


中國網絡文學,在2006年至2007年之間迎來了大爆發。

《鬼吹燈》、《盜墓筆記》等優秀作品不斷湧現。「我吃西紅柿」、「天蠶土豆」等作家也在這一階段開始了他們的創作生涯。

但隨之而來的卻是悄聲浮現的危機。

雖然起點已經有了商業閉環的雛形,但也不得不面對國內當時極其惡劣的版權保護環境。

根據當時媒體報導,起點身為國內最大的文學網站,年收入卻只有2000萬左右。

而這其中的大部分還要作為稿費支付給作者們。

可想而知,行業老大都吃不上肉,其他小弟們就更別提了。

2006年左右,幻劍書盟被TOM集團收購、榕樹下被歡樂傳媒收購、逐浪網被大眾書局收購......

那些起的太早被拍死在沙灘上的元老級網站紛紛被收購。

背後的中國網絡文學市場再次面臨兩難,一方面大家都知道它的未來與發展速度,但另一方面卻是極低的付費比例與長期虧損的窘境。

起點背後的盛大在2007年因為遊戲業務而達到了八個高增長,通俗點說就是盛大遊戲非常賺錢。

所以儘管起點正處於虧損狀態,網絡文學市場一片混亂,但盛大還是沒有放棄自己的收購計劃。

紅袖添香網、小說閱讀網、言情小說吧、瀟湘書院,包括晉江原創網,背後站著的都是盛大。

在盛大瀟洒的買買買下,至2011年,盛大文學上市時,已經占據了中國網絡文學72%的市場份額。

但很可惜,如此盛大的文學,在反覆修改了10版申報文件之後,依然沒能打動華爾街的投資人們,於2013年黯然撤回了上市申請。

不得不說,華爾街的投資人們眼睛都是雪亮的,在此後數年間,盛大文學的虧損日益嚴重,向來雲淡風輕的盛大文學也不由得急了。

直到2013年,以保劍鋒、吳文輝為代表的起點創始團隊宣布出走,作為盛大文學支撐業務的起點中文網核心團隊幾乎被抽空,盛大文學狼狽落敗。

十年飲冰,難涼熱血。


2015年,騰訊以強勢之姿收購盛大文學,將騰訊文學與盛大合併,成立了閱文集團。


中國網絡文學新的征途,即將開始。

這時候,網絡文學早已自成體系,中國的網文讀者已經以億計算。

二十年前多來米想要做的事,最後終由騰訊促成。

閱文一下子占領了中國網絡文學80%的資源,替代盛大成了行業里當之無愧的龍頭老大。

曾經出走盛大的吳文輝等起點創始團隊再次出現,從騰訊手中接過閱文集團的擔子,一切,塵埃落定。

而大IP時代,也從這裡起航。

網文不再是單純的文字,它可以衍生出無數的東西。

「那些年,我們腰間藏著劍,仗劍覓封侯,勢作獅子吼」

2016年,著名作家江南成立了自己的公司——靈龍文化,邀請音頻怪物演唱了他填詞的《曾楊柳》。

楊治,筆名「江南」

網文改編影視劇,成了行業里的「規則」。

《花千骨》、《甄嬛傳》、《斗羅大陸》、《盜墓筆記》、《悟空傳》、《九州縹緲錄》等無數網文被翻拍成影視劇。

網文作家們再不像以前那樣,沒有稿費,只憑藉一腔熱愛奮力前行。

自那以後,「中國作家富豪榜」的前幾名,都是網文起家的大神作家,在以前,這幾乎是不敢想像的事情。

而網絡文學的行業格局也與曾經不同,從多來米、到盛大、再到閱文,資本的介入使得這個行業有了金錢,有了名利,也有了資源。

時代是一個個的輪迴,現在的90後大神作家,坐擁百萬讀者,一如當年的」唐家三少們「。


中國網絡文學的二十餘年,就仿佛一出高潮迭起的戲。

盛大唱完,閱文登場。

但如今,閱文這場戲是否唱到了尾聲,大家卻不得而知。

前段時間曝出,閱文集團的市值縮水了2/3,在線業務的收入首次出現下滑。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願意為作品付費的人少。

再加上現在新文化潮流正在開啟,新媒體和短視頻等平台將流量更加的碎片化。

付費閱讀模式就更艱難了。

如今的網絡文學,抄襲無處不在,小白艱難生存。

曾經的那些大神,在親身經歷高樓迭起的時代後開始身不由己,因此更加思念曾經。

老豬寫了《紫川》和《斗鎧》之後,再不更新;

唐家三少寫的一切只為了妻子,可妻子已溘然長逝;

流浪的蛤蟆腦海里有著無數創意,卻不知該如何動筆;

......

現在,曾經因盛大頹勢而出走的起點創始人團隊,再次從閱文出走。

歷史再次重演。

這一次,還是付費閱讀的鍋。

從誕生之初到現在,網絡文學始終逃不過付費兩個字的陰影。

只是網絡文學走過這麼多年,於行業而言是輝煌,於讀者而言是回憶

柴妹只能說,期待網文進入2.0時代吧。

主筆 | 小陸

編輯 | 四少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公眾號:柴狗夫斯基(chaigou-fsj)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