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傳說:鋦白塔功歸魯班

喜歡看舊書 發佈 2021-09-27T22:05:50+00:00

#民間故事##魯班的傳說#在北京西城區阜成門內有一座高大的白塔,它始建於遼代壽昌二年(1096),元至元八年(1271)在遼塔的基礎上大事擴建。當時入仕中國的尼泊爾工藝家阿尼哥,曾參加了這項工程的設計與修建。

在北京西城區阜成門內有一座高大的白塔,它始建於遼代壽昌二年(1096),元至元八年(1271)在遼塔的基礎上大事擴建。當時入仕中國的尼泊爾工藝家阿尼哥,曾參加了這項工程的設計與修建。至元十六年(1279)在這座塔前增建了規模宏大的寺院,元世祖忽必烈賜名為「大聖壽安寺。」

這是一座喇嘛塔,和中國式的高瘦堅挺的塔不完全相同。它淵源於尼泊爾,具有較多的異國風情,塔高50.9米,建在一個9米高的磚砌須彌座上。塔身象一個倒置的陶都圓形粗壯,渾厚穩重,通體塗以白堊,潔白耀眼。伏鉢之上,頂著亞字形須彌座,十三天相輪。白塔頂端承托著華蓋,四周網以華鬘,下掛銅鈴。每當微風吹過,「珍鐸迎風而韻響」,發出叮叮咚咚的聲音,清脆悅耳,久久不息,

明朝天順元年(1457)重建改名為「妙應寺」,因為塔白,人們又叫它「白塔寺」,後又經過幾次重修,最後一次是乾隆四十一年(1776)。1978年,人民政府維修時發現了乾隆時的珍貴文物,其中有乾隆皇帝親筆書寫的《波羅密多心經》。

不知道在哪一年,這座白塔的肚子上忽然裂了一條很大的縫子,眼看著古老的白塔就要塌,住在附近的人們都慌了手腳。因為這個大傢伙一旦倒了下來,就會砸壞不知多少房屋。他們憂心如焚愁得吃不下,睡不著,可又想不出任何辦法.只得對著它乾瞪眼。管塔的人也急了,連匯報告了地方官。地方官又察報了他的長官,最後報到皇帝那裡。皇帝接到奏章後,大驚失色。因為白塔是國都西面的「鎮物」,白塔一倒,就破壞了國都的風水,國家的氣數也就盡了,於是皇帝趕忙召集群臣,商議應急的措施,並派人張貼告示,尋訪修塔的人。一時間,京城裡顯得氣氛緊張。

那時候的人們都知道,白塔前面有個賣斤餅斤面的切面鋪,字號「勝友軒」。這個鋪子不大,但生意挺興隆,每天總有許多人來光顧。其中有一個鋦補缸的老頭兒,是「勝友軒」的常客。他每次到切面鋪來,總是不言不語的,吃完一大碗面,付完錢就走,既不說長,也不道短,更不和別人閒扯,那些多嘴的人,見到老頭兒總要說上幾句,同同老頭幾會圍什麼。這時候,老頭兒只是簡單地回答一聲「鋦大傢伙「。別人每次那樣問,他每次這樣答。至於「大傢伙」是什麼呢:他不說,別人當然無法知道,這樣時間長了,大家乾脆叫他「鋦「大傢伙』的老頭兒」,這「鋦『大傢伙』的老頭兒」的名聲於是很快就傳開來了,

有一天,切面鋪里又聚集了許多人,大家正在為白塔出現裂縫的事議論不休。有的說,白塔裂了,雷要拆了重修。有的不同意,認為重修工程太大,不如把它偶上。又有的說,白塔那麼大,誰也鋦不了,正在這時,鋦缸的老頭兒進來了。人們一見他,想起他平時說的「鋦大傢伙」,不由得跟他開起了玩笑:「老頭兒,你常說會鋦大傢伙,可是白塔這傢伙不小呢,你會不會鋦呀?」「會」。老頭兒不加思索地回答。這一下可把所有的人都逗樂了,他們哈哈地大笑起來,笑得嘴都合不攏來。白塔的肚子那麼大,又不是瓦盆水缸,這老頭兒竟敢說「會鋦」,這不是瞎吹牛皮麼!大家又談笑了一會兒,就散夥回家了。

過了幾天,誰也沒想到的奇蹟竟然出現了。巍峨高大的白塔上,出現了七道光華燦爛的鐵箍,牢牢地箍住了塔身,裂縫不見了,白塔完好如故。而在這同時,那位「鋦大傢伙」的老頭兒也不見了。這是怎麼一回事呢?起初人們不很明白,但後來終於醒悟了,原來這就是那位老頭兒幹的好事。那位老頭兒是誰呢?「是魯班爺!」大家異口同聲、斬釘截鐵地說。

上面講的故事,當然是人們虛構的,但是白塔確實有人鋦過。你不信,可以去看看。在那座屹立在藍天下披著雪白衣衫的寶塔身上真的有幾條凸起的石道,那就是裹上鐵箍時留下的。可又是誰把鐵箍裹上去的呢,以後鐵箍到哪兒去了呢,就沒有人能說清楚了。

每天不斷更新古今中外小故事,有喜歡此類文章的朋友可以點擊關注或者點讚收藏;您還可以長按點讚,這樣就可以強力推薦此文。

多謝觀看,謝謝您的支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