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少帥》張學良,第22集—48集

a波波 發佈 2020-02-20T13:36:14+00:00

第22集   張學良以張作霖的名義藉口派郭松齡去日本觀操,解除郭的兵權。浙奉戰爭爆發,上海、江蘇、安徽都丟了,楊宇霆狼狽逃回奉天,張作霖不計前嫌,讓楊重新接管總參謀部,這一舉動讓很多軍官大為不滿,為之後郭松齡討奉埋下火種。張學良急電郭松齡,盼其歸來主持軍事大計,而郭則藉口舊病復發,需待療養診治拒絕回奉。遠在東京的郭松齡和馮玉祥的人交往甚密,托韓淑秀與馮玉祥妻子取得聯繫。為了讓郭松齡回奉,學良承諾郭,關內的東北軍都由他一人統帥,郭松齡這才回國主持軍事大計,此時兩人已不再一條心。學良送郭松齡的三軍團入關,對於郭松齡和楊宇霆的態度深感意外。另一邊,韓淑秀和馮部的人聯繫緊密,三軍團和馮的國民軍簽訂了密約,李景林也將加入進來,共同討奉。學良懷裡揣著楊宇霆的作戰計劃到津渝司令部,聽到卻是眾軍官們對楊宇霆的不滿和聲討,感覺到不對勁,所以到最後都沒有拿出那份作戰計劃,覺得有一股力量將自己和郭剝離,兩人越走越遠。另一邊張廷樞勸說學良,立即解除郭茂宸的兵權,學良對郭仍然抱有幻想,去醫院探望,想要拉回郭松齡,郭攤牌,希望學良繼任東北首腦改革三省軍民。 第23集   張作霖給郭松齡連發了三道金牌沒有回音,只能緊急召張學良回奉天,讓學良親自給郭去電話,而此時擁有最高軍事指揮權的郭松齡卻不見了蹤影。1925年11月22日,郭松齡發布三個舉兵討奉的政治通電:第一提出請張作霖下野,張學良接管,第二宣布主和罷戰宗旨,第三討伐楊宇霆。隨後,郭松齡在灤州火柴廠集結第三軍團的軍官們發表煽動性講話,招募舉兵討奉者的追隨者,儲世新堅持不隨郭討奉,郭松齡派人送幾人回天津。而姜登選卻被蒙在鼓裡,不明就裡,最後被槍殺。張學良收到的張作霖電報,被稱為漢卿先生閣下,自認被父親羞辱,內疚不已到想要尋死,被副官徐承業阻止。郭松齡在錦州設防,改第三軍團為東北國民軍,通電全國宣布正式脫離奉。學良想要跟郭在見上一面,被郭拒絕,收到郭的來信,郭松齡並沒有回頭,而此時張作霖下達命令在連山一帶設防,任命張學良為總司令,楊宇霆為參謀長。 第24集   張學良找到了廷樞的部隊駐紮的地方,此時舊部傅義華帶著兩千多官兵從錦州跑了過來,學良動員官兵們相信自己,一起打回去,守住奉天。另一邊,郭松齡到了新民,學良打電話到新民火車站,郭讓淑秀代為接聽,學良想最後勸郭不要走絕路,幻想著郭松齡能回頭,郭仍然表示對學良的忠貞不二,舉兵討奉只為擁戴張學良執掌東北。同時,奉天的張作霖準備舉家搬往旅順,韓麟春趕來報告張,郭松齡派殷汝耕當代表去旅順跟關東軍交涉,張作霖意識到郭松齡非常在意日本的干涉問題,隨即前往旅順找日方尋求幫助。關東軍對郭松齡下達通告,禁止東北軍在鐵路沿線三十里內作戰。學良在巨流河對岸設防阻擊郭松齡的東北國民軍,接到于鳳至的電話,得知父親要舉家搬遷至旅順,便給張作霖打電話,父子兩人通電話表示互相信任,決定跟郭松齡打,得到張作霖的全力支持,關鍵時候,父還是父子還是子。張學良想出奇招,跟郭軍打心理戰,給郭軍散傳單。吳俊升的騎兵則夜襲白旗堡,摧毀郭軍的彈藥庫,斷了郭軍彈藥的後方補給了。收到學良散發的傳單,東北國民軍內部出現分歧,一派主張繼續打,另一派主張議和,大部分官兵都沒了再打下去的心氣,局勢對郭松齡並非常利。在戰事吃緊的時候,主和派的鄒作華將所有的炮都拉走了。

第25集   郭松齡沒有心氣再繼續打下去,宣布下野,帶教導隊單獨突圍,餘部委託霽雲代為收容,臨走前奉勸部下從今往後聽從張學良的命令。郭軍參謀長鄒作華下令以東北國民軍司令部的名義,命令各軍停止攻擊。張學良接到鄒作華電話,立刻通知第三方面軍各部馬上停火,並承諾鄒會儘快安排叛軍回家,雙方停戰議和。郭松齡在突圍的時候被穆春的騎兵抓住,關押在老達房。張學良接到毓麟電話得知郭松齡被抓,企圖營救,但還是晚張作霖一步,此刻張作霖已經派喜順前往老達房處決郭松齡夫婦,給喜順的電報還未發出,已經收到郭松齡被處決的消息,看到郭的遺言,學良痛不欲生。另一邊,張作霖要親手收拾學良,讓軍法處長常蔭槐將學良帶回,但把兄弟們包括楊宇霆在內,都反對處罰張學良,要扭轉戰局非學良不可,應授予奉軍的最高統治權。討奉戰爭結束,首當其衝的就是對叛軍的處理問題。士官派和老派聯手,都主張對待平叛,必用重刑,對待叛徒,絕不能手軟,主張處死所有參與反叛的旅以上軍官。張作相則給學良出了主意,要保住這批叛軍,就得看好了他們,誰來都不能交出去。張學良一邊守住叛軍不放,張作相一邊在奉天想盡辦法維護這批叛軍,主張不再追究,保留元氣,讓學良處理叛軍,給他手上留把米重聚人心,最終張作相說服吳俊升等人站在自己這邊。 第26集   儲世新被李景林放回,回到新民學良指揮所,儲世新認為此次討奉戰爭還是郭松齡幫了學良,讓學良真正在奉軍中立了威。學良手捧著菊花回家給父親認錯。學良回家認錯原本是演的一齣戲,看到父親給日本人準備的五百萬巨款,才真正意識到自己犯了大錯,闖了大禍,真心給父親磕頭認錯。郭案之後,楊宇霆為了得到張作霖的重新的重用,跟吳佩孚拉攏談判,安排張作霖跟吳佩孚在北京會晤,勸說張作霖第三次入關,聯手對付馮玉祥。1926年6月,張學良率部攻打馮玉祥,南口戰役爆發。在南口戰役最為激烈的時候,三四軍團的一群師長旅長們卻商量著都不想再往下打了,於是學良找來儲世新接手應師長的進攻目標。可是學良並沒有因此釋懷,覺得郭松齡不在了,三八旅不再是以前的三八旅,情緒十分的低落,就是這時候,韓麟春給學良抽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口大煙。張學良暈煙,一覺起來外面的槍聲炮聲已經停了,儲世新在一天之內拿下了南口主陣地和延慶,但在戰爭勝利後自己卻不小心踩在地雷上,丟掉了性命。郭松齡和儲世新先後死去,這對張學良來說是相當大的打擊,意志消沉,一度不想再帶兵。 第27集 隨後,學良接到張作霖的命令去斃了穆春的整個師,在火車站學良衛隊和穆春的隨衛一語不合,開槍對射,學良看到滿地的屍體,更加明白了一點,命在戰場上不叫命。學良回到天津,在車上毒癮發作,副官徐承業害怕被天津報業曝光,塞了一張報紙在學良手中讓分分神,學良第一次看到了趙四的照片,和副官打賭,抱著趙四的照片能堅持到第二天不抽菸,就替他找到這位女孩。在趙四的五哥趙道生舉辦的舞會上,趙四和學良兩人第一次見面,趙四芳心暗許。學良上演英雄救美,被趙四識破後,騎自行車送趙四回家,藉口簽署重要的電報,讓趙四先跟自己回家,再次被趙四識破要回家,學良追到門邊,兩人擁吻。另一邊,北京的張作霖因為把兄弟馮德麟和孫烈臣的死,而痛苦不已,馮庸料理完父親的後事來看七叔,張作霖托馮庸勸學良,調解父子倆的關係。馮庸也在父親去世之後跟妻子江氏辦理離婚手續,並準備拿父親的不義之財創辦真正的高等教育,幫助草民掌握民主和科學,學校取名為馮庸大學。

第28集   學良邀請邀請了趙四一家人在北戴河度假,趙四不經意看到學良放在軍服里的小銀飾,竟然是自己的照片。鳳至來到北京,看到的卻是正在榻上抽大煙的學良,感覺到了學良對張作霖的怨氣,父子之間的對立,而更讓鳳至驚訝的是看到了小銀飾里趙四的照片。張學良找張作霖,提出河南的仗不想再打了,認為河南的老百姓吃不上飯,天天在鐵道邊乞討,全是打內仗打的,父子倆大吵一架,但張作霖一意孤行,召開最高軍事會議,會議上決定戰和成立軍政府,決定誰來擔當這個中華民國的陸海軍大元帥。1927年6月張作霖拒不接受蔣介石的和談條件,成立安國軍政府,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學良卻並不認同父親的所作所為,覺得父親的黃袍加身只是一出鬧劇,故處處給自己找樂子,大煙戒了,卻沾上了嗎啡,副官徐承業為了學良,告知趙四在香山飯店,提議學良去香山飯店的高夫球場散散心。敏感的于鳳至這次似乎還是察覺到了學良的變化,話里話外都是暗示著喜順學良是不是出去相人去了。日本方面也在尋找新的傀儡,主戰派的河本找到張學成,想讓其幫助日本,但沒想到張學成只是一個混吃混喝的小混混,對於日本帝國主義的利益完全起不到作用。 第29集   三四軍團因為軍團長韓麟春中風,一直由張學良一人支撐,楊宇霆覺察到這是個機會,毛遂自薦去三四軍團。張學良趁著年夜飯的機會,給手下三四軍團的關鍵旅團長們打招呼,讓大家心裡要有數。學良和楊宇霆同車到北京面見張作霖,火車上,學良向楊宇霆打聽東北目前的局勢,了解到父親面臨的險境,也明白了父親在日本人威脅下的艱難處境。張作霖看到張楊能夠攜手共進,和睦相處,相當的放心。但日本方面似乎感覺到了張作霖的改變,覺得已經脫離了自己所能控制的範圍,決定採取措施,在華北對張作霖動手。津浦路的一敗塗地,德州的失守,讓張學良警醒,必須得撤回東北,再不撤就回不去了,跟楊宇霆商量後,由學良出面說服張作霖回去坐鎮東北,三四軍團也撤到灤東一帶,自己在北京善後,負責京津問題。張作霖看到了學良的成長,也看到了當前的危局,在學良的勸說下終於同意撤回關外,父子倆談笑風生,畫面十分融洽。 第30集   召開最高軍事會議,張作霖下了總退卻令,學良留守北京處理京津事務,並留下手諭,不讓張宗昌和褚玉蹼的人出關禍害東三省。離京前,張學良報南滿鐵路與京奉鐵路交叉處,日軍近日不許行人通過,恐有異情,但張作霖對自己的把兄弟信心滿滿,打定主意承專列回奉天。張作霖啟程回奉天,途經皇姑屯南滿鐵路,橋樑發生爆炸,所乘的車廂被炸得粉碎,同車的吳俊升當場死亡,熟睡的學良猛然驚醒霍地坐起,似乎感覺到千里之外的一聲巨響。滿臉是血的張作霖被抬回帥府,在彌留之際留下遺言召學良回奉天,將自己全部希望寄予學良身上,見到親人留下遺言的張作霖於1928年6月4日身亡。張作霖遇刺之日正是張學良生日當日,奉天密電讓張學良親自譯電,張學良看到電報幾近崩潰,但強忍悲痛告知屬下張作霖返奉途中橋樑發生爆炸,受輕微傷,但精神良好,當即安排軍團部撤往冀東灤縣,鳳至連夜回奉天。奉天帥府的女人們亂成一鍋粥,但奉天省長及帥府參謀長為了不引起局勢動盪,議定秘不發喪。日本方面自事發之後一直暗中監控著帥府,覺得帥府安靜得反常,拍總領事夫人前往帥府探聽虛實。

第31集   學良為避免楊宇霆的懷疑剪掉頭髮,對自己的部下單個交底,在回奉天的前夜跟楊宇霆探討東北的未來該何去何從,並將三四軍團交與楊宇霆,下令移駐山海關。然日本方面關注的焦點放在了誰來繼承張作霖。張學良為了躲避日本方面的搜查,混在傷兵里秘密回到奉天。學良回到家中看到父親的遺像,十幾天來壓抑的情感在此刻一瀉千里,止不住的眼淚,悲痛欲絕。劉省長和臧式毅合計起草了一份以張作霖名義頒布的手令,奉天的軍務由張學良主持,學良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和接踵而至的父親留下的重擔,彷徨不知所措,將所有人趕出書房,一個人靜靜的思考往後的路該如何走下去。于鳳至對比張作霖和張學良處理事情的態度,提醒學良面對現實、承擔責任,辦法總會有的,水到了渠自然就成了。學良聽了鳳至的話,直面責任,振作起來,帥府一片忙碌,決定公布張作霖死訊。此刻的張作相府邸外也是車水馬龍,賓客盈門,大家都跑來押寶張作相是東三省繼任總司令的熱門人選。學良亦親自登門拜訪張作相,請求指點迷津。 第32集   張作相苦口婆心的勸學良要擔起責任,字字句句戳在學良心裡。東三省最高軍政會議推薦東三省保安總司令人選張老作相,然張作相在會議讓賢張,並保舉學良為東三省保安總司令。張作相力排眾議,為張學良爭取到了保安總司令的位置。張學良繼任後,在接受英國路透社記者採訪時,公開贊成孫文的三民主義,暗示在信仰上跟國民政府很早以前就一致了。南京的蔣介石看到了路透社記者對張學良的採訪,讓李烈鈞放手聯絡張學良,什麼都可以談,兩人互相拋出橄欖枝。在白川義則來張府弔唁張作霖之際,拔槍要殺日本人報殺父之仇,只為做戲給張作相等老派看,讓他們斷了再與日本人合作的念想,也讓日本人斷了念想,同時表明自己的立場,解決東北問題還有第二條出路,就是息內爭抵禦外侮。學良決定派王樹翰去南京跟蔣介石談,但學良的態度必然會震憾日本,非得十二分小心不可,所以邀請馮庸做為自己代表同王樹翰一塊去南京談判。與此同時,楊宇霆乘火車趕回奉天弔唁,張學良親自開車到火車站接楊宇霆,兩人秉燭夜談,商量東北未來的出路。 第33集   學良對楊宇霆對東北局勢的見解和了解十分的佩服,一改對楊宇霆的看法。 王樹翰和馮庸代表張學良到南京同蔣介石商討易幟統一事宜。然楊宇霆建議學良把老蔣的條件轉達給日方,藉此契機讓日本政府與國民政府互相牽制,加高談判的籌碼,東北方面則只需審時度勢,把自己擺在一個最安全的位置靜觀其變、進退有據。但日本方面立場堅硬,東北軍內部意見不一,與南京和平統一洽商工作繼續進行,原定二十二日易幟時間暫緩執行。日方派裕仁天皇做皇太子時的老師林權助來奉與學良進行談判,希望能說服學良繼續和日方合作,學良暗示已經知道誰是殺害父親的兇手,並坦言寧肯死在青白旗下,和林權助的談判陷入僵局。表面上的學良十分堅強,實際上面對各方面眾多的抉擇,感覺到擔子太重了,讓這不堪重負的責任壓得不能喘息,徐承業拿出趙四的信,讓學良給趙四去個電話,張學良給趙四去了個電話。學良致電趙四,並邀請趙四來奉天看望自己,趙四毫不猶豫的答應了。

第34集   馮庸送趙四前往奉天,自此趙四常伴學良左右。在奉天正激烈的開著最高軍政會議,會議上楊宇霆建議改換人選與林權助私下進行疏通,答應他三個月之內東三省不易幟,學良十分的不滿楊頤指氣使的態度和常的奉承。同時,日本《朝日新聞》發表了社論《狡猾哉!楊宇霆》評論楊宇霆,面對日本人對楊宇霆的評論,學良心中暗自不爽,借題發揮,大發脾氣。在給林權助的送別宴上,學良說自己是個中國人,林權助的眼神絕望到了極點。事後學良很是後悔,擔心這樣一來,日本人對他將再也沒有幻想可言了。果然,林權助回日本後接受記者採訪,說日本丟掉了對張學良的幻想,並說今天東北的實際情況,類似於日本當年幕府時期的德川家康時代。這句話讓學良一身冷汗,托馮庸買了《東洋史》。學良讓趙四接手一部分秘書的工作,並繼續去東北大學上學。敏感的于鳳至對於趙四的存在,多少感覺到了些,但又不能明說。相比張府的冷清,楊宇霆府上卻是高朋滿座,笑聲不斷,句句話都是恭維奉承楊宇霆,學良在北陵別墅金屋常嬌的消息傳到了楊宇霆的耳朵里,楊宇霆不禁擔心學良會在大事上率性而為。 第35集   學良對於林權助的話耿耿於懷,覺得林權助是在暗示東北的未來會有人突發政變,殺死了自己取而代之,故在看到豐臣秀賴和岳父德川家康這段時,不禁渾身冒冷汗,夜不能寐。學良同鳳至抱怨楊宇霆以老派自居,對自己頤指氣使,對他不能下命,他也絕不受命,逐寫下蘭譜派鳳至帶上八色厚禮,和楊宇霆的夫人結為乾姐妹。結果,楊宇霆自認為是叔叔輩,讓夫人將厚禮退回。隨後,學良又派楊宇霆去歐美各國考察,也被楊宇霆以眼下正是與蔣談判的緊要關頭為由拒絕。帥府里也不閒著,跟隨張作霖多年的喜順,不小心說漏嘴,說出學良在北陵別墅的事只是公開的秘密,被鳳至責罵,自己提出去楊宇霆的兵工廠,讓張府總管之位與徐承業。張學良大張旗鼓的裁軍,為保住自己的飯碗,帥府整日排滿了等待接見的人,學良卻體力、精力都跟不上,一天根本見不了多少,就有官員找到楊宇霆請求幫忙,說連等幾日不見學良人影,每日以不同的藉口推脫搪塞,請宇霆出面幫忙找學良簽字,楊宇霆帶人上門硬闖其臥室,逼學良批公文,態度頤指氣使,以長輩自居,讓學良顏面盡失。 第36集   日本方面,菊池找到町野說有人要買楊宇霆的情報,請求町野收集楊的情報。而另一方面,楊宇霆在會議上態度強硬的對學良的決策大加干涉,完全不給學良留面子,學良此時已埋下處死楊的種子。東京各大小報接連登出學良被置毒暗害的謠言,學良舉行會餐會闢謠,而老人張作相藉口牙口不好拒絕出席會參會。會餐會還有另外一個目的,學良提出收到東京來電,田中內閣已經默認東北統一一事,所以東北易幟勢在必行,並讓楊宇霆張羅東北的易幟統。1928年12月29日,張學良宣誓,東北完成易幟統一。但是楊宇霆依然我行我素、倚老賣老,也就在這段時間,徐承業買來的情報表明楊宇霆與常蔭槐互相勾結秘密擴充其軍力。時奉楊宇霆父親八十大壽,學良攜鳳至來給楊父磕頭拜壽,楊府鋪張揚厲,車水馬龍,盛極一時,以厚禮隆重道賀卻遭楊及眾人冷落,然楊宇霆進門之時,則人人作揖奉承。面對楊如此強大的號召力,學良擔心楊兵不見血刃地取他而代之。在楊家受到的冷落,讓平時溫順的鳳至也被激怒了,鳳至的怒火讓學良更加確定自己的感覺沒有錯,東北的今天就是德川家康時代。張學良決定「卜以決疑」,扔銀元來看看天意是該留還是該殺。

第37集   學良因為在楊宇霆的事情上和鳳至產生分歧,大發脾氣,跟王樹翰說不想再做總司令,這個時候殺楊之心已經暗許,恰逢楊宇霆和常蔭槐一唱一和的強迫學良辦東北鐵路辦公署,讓常蔭槐任鐵路督辦,逼學良在公文上簽字,留兩人吃飯,在飯桌上邊吃邊聊,卻被兩人拒絕。這一切讓學良殺心頓起,命令警務處長高紀毅,以阻撓國家統一之罪處決楊常二人。1929年1月10日楊常二人被槍殺。胡蘭春不顧眾人反對,主張給楊宇霆設靈堂辦喪事,學良親自上門拜祭,送上輓聯,並給楊夫人寫下親筆信解釋殺人的苦衷。張學良處決楊常二人震驚四方,面對各方的批判,學良對此事態度依舊強硬,要學唐太宗搞東北的貞觀之治。然外界評價學良殺楊常的行動是中世紀爭奪政權的喋血親友之間的表演,說楊一死,對日外交上少了一個折衝樽俎的得力人物,內政上也少了個掌控全局深入實際的輔佐人才。日本方面得到楊常被殺的消息,非常的不安,害怕學良的內心激盪著某種反日情緒。楊常一時風波未平,張學良統一祖國的步伐也並因此而未停下,廣州號的到來就是這一方針的最好體現,學良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實行真正的空中南北合一。 第38集   面對學良執政後的轟轟烈烈,趙四的父親為了讓趙四和學良的關係公開化,竟然登報申明脫離父女關係,父親的決絕讓趙四痛苦不已,此時正趕上新年,面對突來的變化,學良不得不跟鳳至攤牌和趙四的關係,並讓鳳至幫忙照顧趙四。鳳至派了貼身丫鬟見秋給趙四送去了一車好吃好喝的。女傭帶著趙四來到張府拜見鳳至,趙四不要任何的名分,只求鳳至能留下自己,照顧學良的起居、飲食及健康。鳳至接受趙四,兩人從此以後和平相處。1929年7月7日,學良主政東北後的第一年,在北京飯店與蔣介石第一次見面。張學良與蔣介石第一次見面,探討中東路問題,蔣介石建議對蘇俄人態度必須強硬,以武力接管中東路,一旦中蘇開戰,南京給予全力支持,即使蘇俄人與我斷交也在所不惜。學良收到錯誤情報,誤以為蘇聯鬧大饑荒,蘇聯人自己的政府都自顧不暇,但中東路的歸屬對於東北的未來和財富卻相當重要。於是,學良發動了武裝人員對中東鐵路進行了全線接管,解除了所有蘇方人員的職務,並逮捕其中二百餘人,解散中東鐵路各職工工會,查封了蘇聯遠東貿易局、煤油局等。 第39集   東北軍還在揣測蘇方不會還手,結果大出所料,蘇方全力還擊,這讓學良措手不及,東北軍毫無還擊之力,而南京政府出爾反爾,財力、軍事上均未給東北軍支持,蘇俄與東北軍斷絕外交關係。日本方面看到蘇俄與東北軍的斷交,認為這是個絕好的時機。1929年10月,蘇軍以海陸空三軍對東北軍三江口實施大規模作戰,攻破全部守軍,滿洲里淪陷,海拉爾也告失守,東北軍已不能再戰,南京政府卻毫無支持,只有鼓勵的話。學良當機立斷,撇開南京,請求停戰談判,接受蘇方一切的條件,承諾中東鐵路恢復原狀。軍閥再次陷入混戰,閻錫山廣泛聯絡李宗仁白崇禧的桂系,張發奎的粵系,馮玉祥的西北軍和汪精衛的改組派,形成同盟,企圖另立政府,與蔣政府形成對立,雙方實力旗鼓相當,張學良的三十萬東北軍成為雙方的籌碼,雙方都在極力拉攏張學良,誰能爭取到他的東北軍誰就是贏家,然學良卻保持中立,誰也不得罪。各派為爭取張學良的支持,想盡各種辦法,各路來使擠爆了瀋陽的各家高級旅館,張學良則咬死了一條『息內爭御外侮』、『勸和不勸爭』,與各派來使周旋。

第40集   馮玉祥偷襲商丘機場,戰事吃緊,面對張學良的按兵不動,蔣介石著急了,批了巨款並親書兩封,直接對駐紮在山海關的于學忠及其部屬實行策反,要他們舉兵向西叛張投蔣。張學良得到消息,控制住馬廷福所部。另一方面,閻錫山宣布就任國民政府主席,將學良列入七名政府委員之一,學良當即讓王樹翰通知新聞界與閻政府毫無瓜葛。同時,蔣介石再次加大籌碼,承諾如果東北出兵將與之平分天下,黃河以北之事將全權交與張學良處理。學良心動了,企圖說服張作相等人武力入關調停,幫著蔣介石停止內戰,完成國家統一,東北的老人們大多贊成張作相的意見『中原大戰聽其自然演變,東北不作左右袒』,張學良因此大發雷霆,辭職不干,張作相不得不妥協,同意出兵關內。1930年9月18日,張學良一紙和平通電發出,東北軍再度入關,中國近代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軍閥混戰隨之即將結束。中村及其部下三人,裝扮成日本農業研究學者潛入海拉爾、洮南地區,奉命搜集興安屯墾區的軍事情報及戰場勘察,被守備三團巡邏官兵抓住。守備三團團長關玉衡秘密組成軍事法庭,並在問明真相之後,指控中村等四人犯有軍事間諜罪,當即將四人處死。日本方面利用「中村事件」接替發揮,日本大批少壯派軍官在東京靖國神社前集會,為中村祭典,整個日本一片瘋狂。石原莞爾致電東京參謀總部,提出「中村事件」是依靠軍部力量解決滿蒙問題之最好機會,「中村事件」最終成為了日本發動「九一八」的導火索。而張學良吸取日俄戰爭的教訓,認為兩國交戰不是小事,絕不可輕啟戰端,囑咐部下,不管日本人如何挑釁,都儘量避免衝突,以防事態擴大。日本方面,石原和板垣等少壯派軍官的計劃暴露,陸軍大臣和日本參謀總長派建川將軍趕來瀋陽制止他們的行動,原計劃在28日動手,因為建川的到來提前到18日動手。 第41集   1931年9月18日,鐵道「守備隊」炸毀瀋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並栽贓嫁禍於中國軍隊,以此為藉口炮轟瀋陽北大營。參謀長榮臻致電張學良請求指示,張學良下達「不准抵抗」政策。關東軍司令官本庄繁下令對敵發起全面進攻。張學良等待南京政府進一步的指示,北軍仍然堅持「不抵抗」政策,有序撤出,南京藉口「委員長不在南京,妥自處理見機行事」讓學良自己出來。結果一夜之間瀋陽被日軍占領。隨後,長春、吉林、營口等城市先後淪陷,外界質疑聲和責罵聲四起,紛紛質問張學良,北京協和醫院請學良出院。日本成立偽滿洲政府,熙洽成立新的吉林長合作,在哈爾濱成立偽滿洲政府。本庄繁找來學良表弟張學成就任「東北自衛軍」總司令,在黑山縣建立司令部,接收當地已有武裝,招募人員擴編隊伍,以消滅遼西地區反日武裝。學良已個人名義暗中成立東北義勇軍,以對抗日軍,義勇軍將領黃顯聲親自趕往奉天,請求制裁偽軍總司令張學成。學良召開家庭會議,對於下令制裁張學成給老張家一個交代,卻沒想到被學成媽媽撞上。 第42集   張學成被黃顯聲擊斃,張廷樞帶著學成的遺物來到學良北京行營,並提醒學良,關東軍已派出多重關係去熱河利誘湯玉麟,張作相擔心湯玉麟會失了大節。熱河吳子堃也帶話給學良,如果要熱河就不能要湯,要湯就必丟熱河。但消息走漏,湯玉麟揚言如果被撤換就倒向偽滿。山海關失守,然日軍在占領山海關後,並沒有繼續進犯灤東,估計日軍很可能轉向全力進攻熱河。蔣介石在江西集結了四十萬兵馬,發動第四次剿共,東北戰事吃緊,南京政府不能依靠,學良只能派出德高望重的張作相坐鎮承德與湯玉麟協調,希望湯玉麟能給把兄弟面子,給予合作。1933年2月21日,日軍第八師團提前發動攻勢,攻擊熱河南嶺中國守軍。湯玉麟卻事先截留240輛軍用卡車,用來運送私產,因湯軍欠餉已一年以上,承德守軍在開往防禦陣地途中發生了譁變,兩個旅走到半路要求先發軍餉才能開赴前線。中路日軍突破南嶺,占領北票、朝陽和承德。學良決定親自坐鎮古北口,臨出發前,接到宋子文電話,說蔣要見他。「九一八」事變和熱河的失守,全國輿論和各方大員均對張學良大為不滿,為平息各方輿論,蔣介石提出讓張學良下野。學良為顧全大局自願辭職以謝國人。

第43集   辭職後的張學良舉家前往歐洲,出國前在上海做短暫停留等待出國手續,人才到上海就收到第一殺手王亞樵的恐嚇信及一枚美制瓜式手雷,學良找到杜月笙幫忙擺平王亞樵。宋子文勸學良藉此閒暇戒掉嗎啡,並介紹了德裔的美國醫生米勒。學良生性驕傲,不允許任何人毀掉自己,更不允許毀在自己手上,決心戒毒。學良下定決心戒毒,送走了鳳至和孩子們。在米勒醫生的幫助下,學良克服痛苦,戒毒成功獲得重生。隨後遊歷歐洲各國。1934年1月,學良遊歷多國後回到祖國。回國後的學良不想再帶兵,想留在蔣介石身邊做個侍從室主任,被蔣拒絕。蔣讓學良「剿共」,去武漢代理「鄂豫皖三省剿匪總司令」,學良接受任務。學良到武漢之後,仔細的研究三省的匪情,發現「剿共」很難,難在不懂共產黨,所以找到前部下李伯漢,讓其坐鎮機要處幫助了解共產黨,並整理出一冊《匪情辭通》下發各部門幫助了解共產黨。在李伯漢的推薦文郁給學良做伴讀老師,給學良講授共產主義思想。 第44集   文郁泄露剿總機密,被蔣下令處死。學良只能努力保住李伯漢,撤銷其機要組處長的職務,編為少將秘書兼科長。蔣介石不問緣由,拿掉于學忠河北省主席職務,讓張學良心生不快,提出辭職,繼續出國考察,被蔣大罵其任性。此時,毛澤東與張國燾已在川西會合,有離川北上的跡象,蔣介石決定撤銷武昌行營,調東北軍去西北「剿共」,讓學良坐鎮西安,代行總司令之職。學生遊行大喊「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學良府邸,每日也是一大幫的說客,勸其抗日,不要「剿共」。李伯漢認為如果能經營好西北,定能擺脫目前處處受掣肘的困境,搞好了能夠把西北建設成為抗日後方的大陸基地。接受新任務到西北剿共之後,東北軍精銳中的精銳,卻屢屢遭受挫敗,四個團一個師部,眨眼間幾乎全軍覆沒。榆林橋今日失守,學良前警衛營營長高福源被俘。 第45集   在屢次喪師折將之後,學良認為對紅軍必須加以重新認識,並痛下決心,改取守勢,就地整訓。蔣介石讓張學良和其共同簽發對陝北的軍事電令,被紅軍破譯。毛澤東親自帶領周恩來和彭德懷勘察直羅鎮地形,東北軍牛元峰的109師進抵葫蘆河南岸的直羅鎮。1935年11月直羅鎮戰役打響,紅軍大勝,大漲紅軍士氣。直羅鎮的大敗,讓學良更加著急,想要人直接介紹共產黨關係,直接找到毛的中共中央,保住我東北軍的抗日火種。學良接到王以哲從洛川發來的密電,說被俘的前警衛營營長高福源回來了,有機密要事要匯報。學良聽說高福第43集   辭職後的張學良舉家前往歐洲,出國前在上海做短暫停留等待出國手續,人才到上海就收到第一殺手王亞樵的恐嚇信及一枚美制瓜式手雷,學良找到杜月笙幫忙擺平王亞樵。宋子文勸學良藉此閒暇戒掉嗎啡,並介紹了德裔的美國醫生米勒。學良生性驕傲,不允許任何人毀掉自己,更不允許毀在自己手上,決心戒毒。學良下定決心戒毒,送走了鳳至和孩子們。在米勒醫生的幫助下,學良克服痛苦,戒毒成功獲得重生。隨後遊歷歐洲各國。1934年1月,學良遊歷多國後回到祖國。回國後的學良不想再帶兵,想留在蔣介石身邊做個侍從室主任,被蔣拒絕。蔣讓學良「剿共」,去武漢代理「鄂豫皖三省剿匪總司令」,學良接受任務。學良到武漢之後,仔細的研究三省的匪情,發現「剿共」很難,難在不懂共產黨,所以找到前部下李伯漢,讓其坐鎮機要處幫助了解共產黨,並整理出一冊《匪情辭通》下發各部門幫助了解共產黨。在李伯漢的推薦文郁給學良做伴讀老師,給學良講授共產主義思想。 第44集   文郁泄露剿總機密,被蔣下令處死。學良只能努力保住李伯漢,撤銷其機要組處長的職務,編為少將秘書兼科長。蔣介石不問緣由,拿掉于學忠河北省主席職務,讓張學良心生不快,提出辭職,繼續出國考察,被蔣大罵其任性。此時,毛澤東與張國燾已在川西會合,有離川北上的跡象,蔣介石決定撤銷武昌行營,調東北軍去西北「剿共」,讓學良坐鎮西安,代行總司令之職。學生遊行大喊「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學良府邸,每日也是一大幫的說客,勸其抗日,不要「剿共」。李伯漢認為如果能經營好西北,定能擺脫目前處處受掣肘的困境,搞好了能夠把西北建設成為抗日後方的大陸基地。接受新任務到西北剿共之後,東北軍精銳中的精銳,卻屢屢遭受挫敗,四個團一個師部,眨眼間幾乎全軍覆沒。榆林橋今日失守,學良前警衛營營長高福源被俘。 第45集   在屢次喪師折將之後,學良認為對紅軍必須加以重新認識,並痛下決心,改取守勢,就地整訓。蔣介石讓張學良和其共同簽發對陝北的軍事電令,被紅軍破譯。毛澤東親自帶領周恩來和彭德懷勘察直羅鎮地形,東北軍牛元峰的109師進抵葫蘆河南岸的直羅鎮。1935年11月直羅鎮戰役打響,紅軍大勝,大漲紅軍士氣。直羅鎮的大敗,讓學良更加著急,想要人直接介紹共產黨關係,直接找到毛的中共中央,保住我東北軍的抗日火種。學良接到王以哲從洛川發來的密電,說被俘的前警衛營營長高福源回來了,有機密要事要匯報。學良聽說高福源見到所有的中共領導人激動不已,遂讓高福源再回瓦窯堡,並帶話給他們「我張學良真心希望雙方聯合抗日,我以實力相助。」張學良派人與中共中央接洽上了,毛澤東收到彭德懷帶回來的消息,和周恩來商量之後,決定派李克農全權代表和張學良面談。張學良得知蔣越過自己與中共議和,決定先飛南京,跟蔣陳述委由,然蔣依然固執戰略次序先後不同,堅持「攘外必先安內」。學良和中共的接洽十分順利,李克農來洛川與張部簽訂多項協議,包括兩軍彼此不相攻打,准許採買給養。這一切的會談結果都被戴笠報告給蔣介石。雙方的談判進展相當順利,1936年4月9日,周恩來和張學良在延安第一次會面,談七大項問題,雙方的會談十分融洽,兩人相見恨晚,周恩來建議學良辦軍官訓練團,以免楚才晉用。

第46集   張學良聽從周恩來建議,在東北軍內部辦軍官訓練團,為統一東北軍的意志、精神、思想,避免內部意見分歧,學良在軍官訓練團做了一次演講,明確表明自己的抗日決心和態度。周恩來派劉鼎來西安做張學良的助手,劉鼎帶來毛澤東和周恩來的問候及親筆信,張學良決定聯紅抗日,隨後劉鼎再次帶來陝北的「中共停戰議和,聯合抗日」的文件,並通電全國。張學良通過宋美齡再次勸說蔣介石,勸其不再「剿共」一致抗日。毛澤東鼓勵劉鼎做好中央的代表,不要怕年輕和沒經驗,決定讓葉劍英去安塞加強東北軍的工作。軍統抓了宋黎等人,搜了一些材料,學良怕有些情況會泄露出去,先下手為強抄了省黨部,查抄了大批絕密文檔。然曾擴情認為此次事件完全暴露了張學良與東北軍對「剿共」的信心動搖,建議蔣介石增派中央勁旅為剿共主力軍。張學良看到共產黨中央政策上的重大改變,從「抗日反蔣」到「逼蔣抗日」,拿著毛周的親筆信再勸蔣「聯紅抗日」,兩人大吵。蔣介石認定西安之行是歷史的機遇,是消滅共產黨難逢的機會,抓不住就功虧一簣,不顧身旁人勸阻,前往西安。 第47集   蔣介石察覺東北軍之兵心動搖,「剿共」之舉幾將功虧一簣,親自進駐西安,讓學良陪自己回西安,火車上兩人一路大吵,蔣介石已做好準備隨時讓蔣鼎文、衛立煌代替張學良和楊虎城。回到西安的張學良約見楊虎城,表明抗日之決心,楊虎城建議效仿古人「挾天子以令諸侯」,學良還想再努力一次,對蔣介石最後一次的勸說。蔣依然堅持「剿共計劃不會變」,張學良的勸說失敗。蔣介石任命蔣鼎文、衛立煌、陳誠,總攻擊令將於12日發布,要排除一切干擾徹底剿滅西北共產黨紅軍。張學良、楊虎城也將行動定於12日凌晨,兵諫的目的是「逼蔣抗日」,只要蔣答應抗日,依然擁護他做領袖。1936年12月12日零時,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但華清池卻找不見蔣蹤影,被窩是暖的,假牙也留在桌上,學良萬分焦急,害怕事變的意外會釀成更大的內戰,立馬派人搜山,最終找到蔣介石,兩人扣留了蔣介石,同時提出改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內戰等八項抗日主張。第四十八集 第48集   西安事變後,蔣介石被關押在西安新城公館,張學良前往探望,企圖再次說服蔣介石聯合全國的力量,堅決抗日,蔣介石強調決不在武力脅迫下考慮問題,拒絕聯合抗日。毛澤東派周恩來前往西安,希望此次事變,共產黨人多做工作,不要把事變釀成更大的內戰,也希望能幫助學良堅定抗日之決心。宋子文、宋美齡提醒蔣介石南京戲中有戲,必須清醒,寧抗日勿死敵手。周恩來代表中央答應蔣只要不再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同意「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紅軍將接受蔣的領導共同抗日。在學良和毛主席領導下的共產黨的努力下,蔣介石終於同意停止「剿共」聯紅抗日。為了維護蔣介石的權威,張學良決定親自送蔣安全抵達南京,也是從那一天起,張學良失去了自由,幽禁長達半個世紀之久。西安事變是近代中國的一個歷史轉折,十年內戰結束了,促成了第二次國共合作,中國開始了全民抗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