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指導」從重大疫情看北京新高考命題

教育面對面rbc 發佈 2020-02-04T06:12:42+00:00

可是當你一旦深入研究新高考命題特點答案就不言而喻了。為什麼說,面對新高考,這樣的理解是片面的:請看下文: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呼吸與重症醫學科主任張繼先一個月前,她最早發現這場疫情苗頭,並與院方一起上報。

劃重點

「新冠狀病毒引起肺炎」的疫情正在持續肆虐,它與北京新高考命題能有什麼關係?

共同戰疫

2020年 2 月 3 日

是熱點?

是高考要延期?

……

似乎這些都是表面的內容。

可是當你一旦深入研究新高考命題特點

答案就不言而喻了。

從2016年起,教育部考試中心立足全面發展育人目標,制定用於指導高考內容改革和命題工作的高考評價體系,體系主要解決:


1

高考為什麼考、考什麼、怎麼考?

2

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等教育根本問題。

面對以上兩個問題,多數人只關註:


拿到題目會做就行,誰還管它怎麼考,對於考什麼,誰能預測到,複習的時候,誰能對到原題那才叫厲害,關於怎麼考?平時努力一點,用心一點就好。


培養什麼人,誰關注這些?只要能得分就行,培養能考高分的人,是最重要的,拿不到高分,要麼就是老師不行,要麼就是學生不行……

為什麼說,面對新高考,這樣的理解是片面的:

請看下文:

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呼吸與重症醫學科主任張繼先

一個月前,她最早發現這場疫情苗頭,並與院方一起上報。

2019年12月26日上午,來了兩個病人(夫妻),通過CT片,張主任發現與其他病毒病毒性肺炎不同的改變。接著讓這兩個病人兒子做檢查,但是兒子沒有任何症狀,可是肺部卻有與之父母病例相似的情況。

這一天,又來了一個華南海鮮市場的商戶,一樣的發熱、咳嗽、一樣的肺部表現。

先排除了流感,於12月27日,把四個人的情況向院長作了匯報,醫院立即上報江漢區疾控中心。

接下來,病例擴大到7例,醫院組織了專家會診,然後做出了重要決定:直接向省、市衛健委疾控處匯報。

2020年2月1日,記者求證,各方信息均證實是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最早上報疫情,並評價,給政府及早監測疫情爭取了時間。

從最初收治的那一批病人到今天,張繼先所在的科室做到無一例醫護人員感染,無病人交叉感染。

這些都是來自敏銳的防護意識。

目前,由於病人太多,張繼先團隊工作承受力早就到了極限,她形容:「把這一生的眼淚都流光了。」

面對這件事,我們不禁的要思考:如果政府以及各相關部門,要多一些像張繼先主任這樣的人,是不是疫情早就得到控制了?至少情況要比現在好得多。

劃重點

回到新高考命題上: 2020年,教育部對語文命題提出了這樣要求:


要求

堅持科學與創新:


背景:新時代對提高全體國民素質和人才培養質量提出新要求。


人才培養滿足兩大戰略:

1.科教興國

2.人才強國


由此,大家就會更能理解:「為什麼考,怎樣考,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內涵了。


新高考命題方式不斷在調整。


文言文部分,更是改革的內容之一:


關於文言文,我們看到這樣的變化:

「人物傳記」式的文章類型,已經退出北京高考好幾年了。斷句、以課本原句考查考生實詞和虛詞掌握情況的模式也淡出高考。

從新高考模式下命題選材特點:

注重體現優秀傳統文化;

對考生成長和發展有啟發作用(做研究、做人、做事等方面);

以議論性文章為主。

由此,考生已經具備的答題理念、方式都發生了相應的變化:

我們看看2018年北京卷高考選取的兩篇材料(文言文):

(一)閱讀下面兩則文言文,完成 8—12 題。(共 19 分)

二、本大題共 6 小題,共 24 分。

(1)積微,月不勝【1】日,時.不勝月,歲不勝時。凡人好傲慢小事,大事至然後興之務之,如是則常不勝夫敦比【2】於小事者矣。是何也?則小事之至也數,其懸【3】日也博,其為 積也大;大事之至也稀,其懸日也淺,其為積也小。故善日.者王,善時者霸,補漏者危,大荒者亡。故王者敬日,霸者敬時,僅存之國危而後戚.之,亡國至亡而後知亡,至死而後知死, 亡國之禍敗不可勝.悔也。霸者之善著焉,可以時記也,王者之功名,不可勝.日誌也。財物資 寶以大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積微者速成。《詩》曰:「德輶【4】如毛,民鮮克舉之。」此之.謂也。

(取材於《荀子》)

注釋:【1】勝,超過。本句意思是,月不如日重要。【2】敦比:注重從事。本句意思是,像這樣, 那麼只顧處理大事的就不如注重從事小事的。【3】懸:懸掛,此處意思是存在。【4】輶:分量輕。

(2)使治亂存亡若高山之與深谿,若白堊之.與黑漆,則無所用智,雖愚猶可矣。且【1】 治亂存亡則不然,如可知,如可不知;如可見、如可不見。故智士賢者相與積心愁慮以求之,猶尚有管叔、蔡叔之事【2】與東夷八國不聽之謀。故治亂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則大物不過矣。魯國之法,魯人為人臣妾於諸侯,有能贖之者,取其金於府。子貢贖魯人於諸侯,來而讓,不取其金。孔子曰:「賜失之矣。自今以往,魯人不贖人矣。」取其金,則無損於行;不 取其金,則不復贖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魯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見之以細,觀化遠也。

注釋:【1】且:連詞,表示轉折。【2】管叔、蔡叔之事:指叛逆之事。

以上兩篇文章,一篇是《積微》,一篇是《察微》:

1.文章強調的主旨,在今天依然有意義,例如面對這次疫情,能有更多「察微」的人能在第一時時間站出來,有更多人的注重對「微小事情不斷累積」的監控。結果一定會不一樣。

2.明察秋毫,在今天,對做人、做事一樣有用。

3.古文能用簡潔語言,講清楚相關的道理,並且這些道理在今天依然給我們帶來參考,它就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4.考生是否讀懂了文章的道理,是否認同文章中的道理,是否收到啟發,這很關鍵。正如文中「孔子見之以細,觀化遠也「。翻譯:孔子能從細小處看到結果,這是由於他對事物的發展變化觀察得遠啊。」

這樣,大家就直接能體會到——北京新高考命題理念的先進性。

命題的出發點——育人、和選拔。

再回到,備考中:

1.有多少考生還沒有明確高考與選拔人才的關係;

2.多少人依然在模式化備考,甚至用投機的方式;

3.新高考,新在哪?

……

通過高考,國家要選拔人才,培養人才。

通過這次重大疫情,大家不難總結出,抗擊疫情,真正需要怎樣的人才,至少,在疫情爆發初期,如果有更多張繼先、李繼先、王繼先這樣的察微型人才,我們面對的肯定是不一樣的結果。

面對2020屆考生和家長:

要面對這樣的幾個問題:

1.新高考,命題理念真的很先進。

2.立德樹人不是空話。

3.讀懂新高考,要從讀懂試題開始,第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要這麼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