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曹操的軍事策略,一位既可敬又可怕的兵法大家

東海尋人 發佈 2019-12-28T16:26:06+00:00

三國時代多少風雲人物,如果要說最會用兵的,很多人可能會想起諸葛亮、周瑜、司馬懿、姜維、鄧艾、鍾會、龐統、陸遜等等。但這些估計大多是受到《三國演義》的影響,尤其是諸葛亮、周瑜、司馬懿可能很多人會公推第一到第三,而實際上前三的位置是有曹操的一席之地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三國時代多少風雲人物,如果要說最會用兵的,很多人可能會想起諸葛亮、周瑜、司馬懿、姜維、鄧艾、鍾會、龐統、陸遜等等。但這些估計大多是受到《三國演義》的影響,尤其是諸葛亮、周瑜、司馬懿可能很多人會公推第一到第三,而實際上前三的位置是有曹操的一席之地的,為什麼這麼說呢?下面我們來簡要分析一下。

  曹操軍事生涯的三個階段

  不過曹操的軍事生涯,是需要分為三個階段的,曹操也是從不成熟到精通運用兵法,逐漸成長起來的。這三個階段分別是前期、中期、後期,主要是以「白門樓事件」、赤壁之戰為分水嶺,即白門樓事件之前為前期,白門樓事件到赤壁之戰之間為中期,赤壁之戰到曹操病逝之間的時間為後期。三個時期的曹操,在軍事上的策略都有很大的不同。

  「白門樓事件」之前的曹操

  在前期的曹操,還處於發展階段,有勝有負。開始的時候還很弱小,但即便是弱小的曹操,也是很有志向的,底氣絕對不輸給東漢末年的各路大小軍閥。袁紹組隊「反董運動」,當了隊長,卻不帶領隊友殺怪,一直在後方喝酒打鬧,忙著搞摩擦擴大地盤。

這時候就屬曹操與孫堅最為勇敢,直接跟董卓對著幹。但孫堅好歹從袁術那罵來兵糧,曹操什麼都支援都沒有,雖然慘敗,但雖敗猶榮,把曹操的氣勢打出來了,也難怪之後一眾武將願意歸附曹操,無一不是被曹操這氣吞山河的氣場給鎮住了。

  敗了之後,曹操便深刻認識到兵力跟地盤的作用,先跟各路諸侯打好關係,然後吸收了黃巾餘孽,擴充一下實力,再去參加袁紹、陶謙、呂布、劉備的逐鹿中原大戰。一一打敗對手,從小的弱的開始吃起,逐步擴大地盤。

  這個期間曹操還做了一件袁紹開始別人建議他卻不想做,後來想做又來不及的事情,那就是迎來漢獻帝,打出「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策略。袁紹本想立幽州牧劉虞為新皇帝,沒想到沒正直的劉虞拒絕了。後來袁紹追悔莫及,跑去打曹操想搶漢獻帝,卻始終搶不過來了。有了天子漢獻帝劉協,曹操辦什麼事都方便多了,不管是忠於漢室的,還是忠於自己的,源源不斷來向他投靠。

  所以前期的曹操把握住了先機,以小博大,逐一吞併北方各個大小軍閥。即便是老實的陶謙,本來好心派兵去護送曹操老爹,結果被部下殺人越貨跑了。曹操硬是把罪過都按在陶謙身上,打就一個字。雖然沒打下徐州,但也打得陶謙滿地找牙,還殘忍地屠了三個郡,震驚天下,讓世人都知道了曹操睚眥必報的性格,對他開始懼怕。這種行為,不僅讓袁紹、袁術這種大軍閥懼怕,他們底下的將領之後聽說曹操來,每每都會心有餘悸,影響不可謂深遠。

  不過屠城這種行為,加上族滅邊讓事件,也讓曹操嘗到了因此被朋友背叛的苦果。在族滅摯友張邈、白門樓殺陳宮之後,幡然醒悟,開始重視人心的作用,也讓他有仇必報的作風稍稍收斂,重視人才的作用。之後的他喜歡降將,愛惜降將,不是沒有原因的。曹操怕被背叛,所以更加珍惜手下的人,不管是謀臣還是武將,是個人才,品德不要太壞,都會很敬重。

  赤壁之戰之前的曹操

  在「白門樓事件」覺醒之後,曹操吸引人才的策略也稍稍改變,待人的作風也稍稍改變,這時能人異士們才越來越多地向他靠攏。不過他還是沒有完全成熟,偶爾會將本性露出來。比如曾坑殺8萬袁家降兵,還是略略嚇人的。

  曹操逐一統一北方的策略本來是非常完美的,但不安分的鄰居哪裡會等著你來吞併他,所以袁術、袁紹、呂布、劉備等等各路諸侯都跟他摩擦過,翻臉過。但曹操也很有分寸,先從小軍閥打起,把最大的袁紹放到最後,而且還鬼使神差地把袁紹這庸才給穩住了,在曹操打其他小軍閥的時候,袁紹沒怎麼來插手,至少是沒大規模襲來。等小軍閥打得差不多了,袁紹就傻眼了,趕緊來官渡附近跟曹操火拚。

  雖然袁紹兵力上比曹操有優勢,將才也不少,更有劉備帶著一眾下屬來投靠幫忙,但袁紹這人做事往往是舉棋不定,優柔寡斷的一個人。迎漢獻帝這件事是這樣,打曹操這件事還是這樣。決戰的時候,曹操敗過一次,手下人建議袁紹來追,袁紹竟然拒絕了,說什麼小兒子病了,需要他照顧。把怕死說得這麼高大尚,也是絕了。結果錯失了戰機,讓曹操喘口氣來抓他漏洞了。期間劉備看清了袁紹的能力,很是失望,便藉口跑去荊州劉表那了。

  曹操氣勢上,遠遠高於袁紹,而且膽子也大得很,心理戰玩得也是很溜。當聽說袁紹糧草在烏巢,曹操本人果斷帶兵去燒個精光。烏巢火光沖天,很是震撼。然後曹操還把敵人的屍首的鼻子跟牛馬的嘴、舌割下來,讓投降的敵人帶回去袁營,瞬間就瓦解了袁軍的士氣。

  袁紹這時下了一步臭棋,一面派人去支援烏巢,一面派大將張郃、高覽去偷襲曹軍守營。但這庸才沒意識到,曹操既然本人親自去燒烏巢,守營的肯定有重兵,不會那麼容易被偷襲。結果曹操燒完烏巢回營途中,窸窸窣窣地即將抵達,張郃、高覽瞬間心慌,既害怕,又佩服,同時很怨恨袁紹,於是互相商量了一下,雙雙投降了愛納降將的曹操。

  官渡之戰,最終以曹操勝利告終,成為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袁紹被消滅了主力部隊,從此一蹶不振。

  官渡之戰後,曹操也沒急著繼續討伐袁紹,而是先休養生息一番,很有科學觀念,等袁紹死了,兩個兒子時而自相殘殺,時而合力抗曹的時候,曹操再去剿滅二袁的餘孽。

  這一時期的曹操用兵已經是相當成熟了,要氣勢有氣勢,要謀略有謀略,敢打會打,往往是打得對手沒脾氣。劉備這老對手,深知曹操是不好惹的,才跑去荊州創業,不是沒有道理的,這些都是劉備一次次慘痛的教訓總結出來的。

  可以不客氣地說,三國時代,赤壁之戰之前最會用兵的,非曹操莫屬。

  赤壁之戰之後的曹操

  在赤壁之戰期間,曹操還是發揮了之前一貫的作風,照舊是心理戰「將與孫權會獵於東吳」這一句話,就把整個東吳嚇得抖上三抖。不過這時候的曹操可能是有心急了,或者說有點飄了,因為後方(西涼)還不穩定,就急著統一南方,有點太早了。畢竟水軍還沒有,北方的軍隊不擅長南方的水戰。於是曹操寄希望於荊州水軍,所以他打荊州很是重視。但荊州水軍並不靠譜,加上勞師遠征,生病的士兵很多,又犯了戰略錯誤,將船連起來,被敵人火攻偷襲了,最終導致赤壁之戰大敗。

  赤壁之戰是曹操最大意的一次戰爭,導致之後他統一天下的機會喪失了,因為劉備乘機以荊州為跳板,往益州發展了,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勢。敵人多了一個,打起來就麻煩多了。特別是漢中之戰,曹操是領略到了劉備的一眾新老部下的威力,最終還是沒能在漢中站穩腳跟。所以在之後曹魏就要多線作戰,往往比較吃力,曹操也暫時想不到什麼好的辦法,而且沒幾年自己也病逝了,將統一的任務交給了兒子曹丕。

  所以後期的曹操雖然成熟起來了,但謀略上總體沒比對手多多少優勢,也就是說不像前期、中期碾壓式的優勢,會略顯不足一點。但跟東吳、蜀漢也是打得有去有來,不算輸,已經是很難得了。

  曹操軍事策略總體評價

  從這三個階段不難看出,曹操是一個很重視人才的主公,這也是劉備、孫權之流能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做大事的人必備品質。有了人才,不管是帶兵,還是建議謀劃,都是如魚得水的。隨著人才逐漸增多曹操的很多軍事策略,也趨於成熟,滅袁大戰就是證明之一。

曹操用兵,往往在氣勢上不輸對方,相反經常還能在心理上震懾住敵人,也難怪很多人才願意投降他,忠心跟他到底,心服口服。在消滅對手上,除了後期,都是很講科學的,值得我們研究。他的用兵手段,均高於同期的各路大小軍閥,最會用兵是稱得上的。

  所以你覺得曹操是一個又可敬又可怕的兵法大家嗎?

解析早年不成熟的曹操,看他是如何一步步覺醒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