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基層氣象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穩步提升

青海普法 發佈 2020-05-12T12:32:56+00:00

中國氣象局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終將防災減災作為氣象工作的核心任務和戰略重點,高度重視基層氣象防災減災能力建設和氣象災害風險管理工作,充分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為保障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持續貢獻氣象力量。

中國氣象報記者王若嘉報導 今年5月12日是我國第12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主題為「提升基層應急能力,築牢防災減災救災的人民防線」。中國氣象局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終將防災減災作為氣象工作的核心任務和戰略重點,高度重視基層氣象防災減災能力建設和氣象災害風險管理工作,充分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為保障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持續貢獻氣象力量。

在「兩個堅持、三個轉變」的綜合防災減災救災理念指導下,氣象部門基層氣象防災減災標準化建設全面推開。當前,全國1027個縣全面實施基層氣象防災減災「強基行動」,2090個縣制定了氣象災害防禦規劃,地面氣象觀測站覆蓋99.6%的鄉鎮,7.8萬個氣象信息服務站投入使用,76.7萬名氣象信息員奔走在鄉村一線……基層氣象防災減災標準化建設成效初顯,應急能力穩步提升。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關鍵期,氣象部門利用國家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持續權威發布,氣象大喇叭進村入戶、應急簡訊靶向發送,推動防疫信息精準直達基層防疫前線,獲世界氣象組織(WMO)、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等高度評價。

在複雜交織的災害鏈條中,自然災害的防、抗、救均與氣象條件密切相關,氣象部門主動融入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在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上下功夫,氣象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穩步提升。越織越密的「海-陸-空-天」四位一體氣象監測站網,基本掃除氣象災害監測「盲區」;全國智能網格預報空間解析度精細至5公里,災害性天氣短時臨近預報精細到鄉鎮;持續拓展的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布渠道,逐步解決信息發布「最後一公里」問題,公眾預警信息覆蓋率達87.3%;不斷健全的氣象災害防禦機制,實現5.73萬個重點單位或村屯的氣象災害應急評估;推動增強全民主動防範應對能力,全國氣象科學知識普及率接近80%……氣象部門切實發揮了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為應急管理工作站好「前哨」,氣象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占GDP比重從3.4%降至0.6%。

5月9日至15日,為期7天的防災減災宣傳周活動在全國火熱展開。連日來,各級氣象部門發揮資源優勢,組織了形式多樣的線上線下活動,包括科普講座、網絡專題、在線答疑、線下展示等,廣泛普及防災減災知識和傳授避災自救技能。

來源:中國氣象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