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北京大學藥學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周德敏教授涉嫌學術造假

教育很有料 發佈 2020-01-01T03:01:05+00:00

對於科研工作者而言,學術成果的發表是一項很重要的衡量指標。這往往與績效考核、職稱評定等相掛鈎。所以科研工作者都想通過自己的努力鑽研,多發表一些具有影響力的學術成果。

對於科研工作者而言,學術成果的發表是一項很重要的衡量指標。這往往與績效考核、職稱評定等相掛鈎。所以科研工作者都想通過自己的努力鑽研,多發表一些具有影響力的學術成果。然而部分科研工作者為了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科研任務,發表學術成果,便使用了一些造假的手段以達到目的,這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學術不端。


學術不端在科研領域是命令禁止的。如果被證實,將會受到極其嚴厲的懲罰,在業內也很難生存。然而曾在史丹福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和免疫學系就職的Elisabeth Bik博士卻在PUBPEER網站上公開質疑北京大學藥學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科技部973首席科學家、全國生物候選藥物牽頭科學家、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周德敏教授涉嫌學術造假。針對周德敏教授作為通訊作者或者共同作者的6篇學術論文提出質疑,表示論文中存在明顯的一圖多用現象。


或許大家對於Elisabeth Bik博士還不夠熟悉,前段時間網上熱傳的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曹雪濤院士涉嫌學術造假,也正是她在PUBPEER網站公然質疑。Elisabeth Bik博士針對曹雪濤院士發表的幾十篇論文提出質疑,截至目前部分已經回應,部分仍不見下文。


而此次她質疑的6篇關於周德敏教授的論文,其中3篇已經獲得周德敏教授的回覆,還有3篇未進行任何回應。而在回應的3篇文章中,有一篇文章給出的回應並不是特別具有說服力。Elisabeth Bik博士針對他的這一回應也進行了追問。


至於為何會出現疑似一圖多用的現象,網友們紛紛結合自己參與科研的經驗給出一些猜測。比如有的很多論文實際上是由教授下面帶領的學生完成。作為通訊作者本應該對文章整體負責,應該嚴格審核文章內容、質量,然而由於工作繁忙,在審核時不嚴格,最終導致出現明顯紕漏也沒有被發現。而學生之所以會選擇一圖多用,是因為在規定時間內不能做出滿意的實驗結果,然而由於導師施加的壓力太大,不得已採取這種「瞞天過海」的手段。


但是,就算是由於這個原因造成的「一圖多用」,作為通訊作者的導師也得承擔相應的責任。既然擔任了通訊作者,就得嚴把審核關。特別是發表在高級別學術期刊雜誌,比如《Science》、《Nature》之類的世界頂級期刊。一般論文級別越高,獲取對應的實驗數據所需時間越長。如果實驗順利,完整的數據沒1-2年也難以取得。更別說中途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那麼這就可能導致最終需要花3-5年的時間來獲得完整實驗數據。但是如果通過學術造假, 一圖多用,或者使用「PS」直接進行圖形處理,那麼只需要不到1個小時你就能獲得你想要的任何實驗圖像。但是這就根本沒有任何的實際意義了,只是欺騙大眾罷了。


另外,如果大家都採取這種手段獲取實驗圖像,那麼最終就會產生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最終導致整個科研學術環境不斷惡化。

至於周德敏教授其餘被質疑論文究竟如何,截止目前在PUBPEER網站上尚未進行回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