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蹭飯」中找尋溫暖,《親愛的,來吃飯》搶跑美食類綜藝新賽道

廣電時評 發佈 2019-12-29T00:50:22+00:00

通過一次意外的「蹭飯」,讓難得一聚的一家人一起回家吃飯,東方衛視新推出的《親愛的,來吃飯》嘗試用「溫情」記錄中國家庭的幸福群像。作者:袁鑫笛「你有多久沒回家吃過飯了?」一個簡單問題的背後可能蘊藏著眾多無法訴說的苦衷和無奈,而這些看似很平常的小事也成為眾多家庭的「心事」。


通過一次意外的「蹭飯」,讓難得一聚的一家人一起回家吃飯,東方衛視新推出的《親愛的,來吃飯》嘗試用「溫情」記錄中國家庭的幸福群像。


作者:袁鑫笛


「你有多久沒回家吃過飯了?」


一個簡單問題的背後可能蘊藏著眾多無法訴說的苦衷和無奈,而這些看似很平常的小事也成為眾多家庭的「心事」。


12月28日,都市觀察類美食紀實綜藝《親愛的,來吃飯》於東方衛視首播。節目伊始,嘉賓王祖藍的這個問題瞬間打開了嘉賓們的話匣子,也帶出了節目的主題和「任務」。



《親愛的,來吃飯》是一檔以嘉賓「蹭飯」為主線的綜藝節目,在節目中,常駐嘉賓賈乃亮和王祖藍作為蹭飯糰團長,與每期的飛行嘉賓組成兩組「蹭飯小分隊」,穿梭在各個城市的街道里弄,尋找全家人齊聚且願意接納他們「蹭飯」的普通家庭,在家常晚餐中展現都市生活的情感百態


用一頓飯的時間,探訪一個家庭,品嘗一餐美味,體驗百態人生,《親愛的,來吃飯》通過「蹭飯」這一任務設定,敲開一個個尋常百姓家。首期節目中嘉賓在敲開家門過程中屢次失敗,但最終也得以真正走進兩個平凡而溫暖的家庭,並通過一頓晚飯與之深入交流,勾出了眾多人心中的故事,這些溫暖的故事也讓這檔美食節目有了別樣的新「滋味」。



以「蹭飯」為由,敲開星素互動新模式

美食與生活的幸福感密不可分。在生活中,有一種微小的幸福叫做回家吃飯,但對於常年在都市打拚的人來說,這份幸福卻來之不易。


《中國大城市白領「回家吃飯」情況調研報告》顯示,在北上廣深,只有不到一半的人準時回家吃飯。每當入夜時分,晚歸族們或鑽進飯店酒家解決晚餐,或用外賣填飽肚子,一次次錯過了和家人共進晚餐的機會。而餐食於國人,不是簡簡單單的果腹,更可以透過一蔬一飯與他人建立更深厚的情感聯結。



把鏡頭對準尋常巷陌里的普通人家,《親愛的,來吃飯》嘗試用「蹭飯」的形式打開星素互動新模式,實現了美食綜藝的創新表達。


首期節目中,在海納百川的上海,蹭飯糰團長賈乃亮和王祖藍分別帶著飛行嘉賓孫藝洲和范湉湉,兵分兩步走進位於普陀區的居民小區。在蹭飯之旅中,他們歷經坎坷,屢次被忽視、被拒絕;賈乃亮和孫藝洲失敗六次,才找到一個可蹭飯的廚師家庭,王祖藍和范湉湉也屢受打擊,最終,遠在青浦的一對魔術師夫婦接受了他們的請求。



參與節目的演員不再是節目的「主導者」,而是提出「請求」的一方,以「蹭飯」為由,他們需要按下城市中一個個普通人家的門鈴,而開門的主動權在於素人。在這個過程中,嘉賓們不僅需要面對被拒之門外的風險,還要去說服一個個家庭,讓他們接受「外來者」的融入。


作為演員的賈乃亮憑藉著多部影視劇中的出色表現,體貼暖心的熒幕形象深入人心;活躍於綜藝領域的王祖藍,不僅有著獨特的綜藝才能,而且台上台下都流露出對家庭的重視。首期節目選擇的飛行嘉賓孫藝洲、范湉湉是土生土長的上海人,嘉賓們的觀眾緣也為任務的完成增加了加分項,進一步拉近了素人與明星嘉賓之間的距離。



近兩年越來越多的綜藝節目都在探索星素結合的表達,如東方衛視《極限挑戰》中也多次讓明星嘉賓進行職業體驗加強與普通人的互動。其中,黃磊、王迅給居民們做早點,黃渤、孫紅雷給獨居老人送鮮奶……都曾引發極大關注。如果明星嘉賓敲開素人家門,與對方一起吃一頓晚飯,會有怎樣的化學反應?基於這樣的思考,《極限挑戰》執行組組長王靖雯、《新舞林大會》《與星共舞》等節目總導演曲清,兩支團隊聯合策劃,推出了這檔都市觀察類美食紀實綜藝,用「蹭飯」撬動綜藝敘事,呈現星素互動新形式。


可以看到的是,《親愛的,請吃飯》首期節目嘉賓與素人家庭之間相處的模式自然真切,雙方互為傾聽者與講述者。在大廚家的餐桌上,妻子講述了家庭成員聚少離多、難得見面的情況;賈乃亮也現身說法,表示自己為了拍戲長達三四個月的時間沒有與父母共進晚餐。當家中的大兒子表示,很羨慕公眾藝人在聚光燈下的生活時,賈乃亮也會推心置腹:「當了公眾藝人之後,就是開局一張圖,能給你寫出本《水滸傳》來,(公眾人物)承載了多少光環,你背後就會承載多少壓力。」在素人同明星的對話中,沒有浮光掠影的崇拜、讚美,有的是真情實感、心與心的交流



用溫情描摹中國家庭的幸福群像

隨著美食綜藝節目的遍地開花,越來越多的觀眾渴望在柴米油鹽中得到治癒和撫慰,美食+旅行、美食+生活、美食+遊戲……美食類節目的形式和玩法也層出不窮。在類型和內容同質化的大趨勢下,如何迎接觀眾及市場的考驗?差異化表達成為不二法門。


不同於側重展示廚藝和色香味的美食節目,《親愛的,請吃飯》在聚焦美食的同時,更多時候是在傳遞情感。節目中,蹭飯小分隊以「蹭飯」為由頭,挖掘和了解屬於這個家庭真實的故事,解開尋常人家餐桌上的情感密碼。



在隨機蹭飯的基礎上,導演組制定的「全家到齊,缺一不可」的規則,一方面增加了嘉賓任務的難度,另一方面也保證了就餐家庭人員的完整,更有利凸顯「合家歡」的主題。


節目中,賈乃亮和孫藝洲成功敲開了大廚夫婦家的門。他們是二十四小時營業的小夫妻,丈夫是酒店大廚,早上九點半到晚上九點半外出工作;妻子是一名小商販,晚上八點半外出擺攤,凌晨四五點才會歸家;大兒子讀寄宿高中,小女兒在上幼兒園,一家人難得聚在一起。因為蹭飯小分隊的到來,丈夫特地請假回家下廚燒菜,這個小家庭也吃上了一頓久違的團圓飯。油爆大蝦、油醬螃蟹、紅燒大排……精美菜餚成為了聯結情感的紐帶。節目沒有刻意製造矛盾衝突,不加粉飾地把一家人最真實的狀態通過鏡頭呈現出來。充滿溫情的晚飯中,濃縮著夫妻二人拼博、奮鬥的微觀人生。


王祖藍和范湉湉則走入了一個魔術師家庭。丈夫是法國人,為了妻子在上海落地生根,夫婦育有二子。演出繁忙時,閒不住的上海丈母娘會來關照這個小家庭。開飯前,妻子回憶起二人多年來相愛相守的點滴往事,床前求婚、奔波謀生,看似平淡的生活,實則難得。夫妻兩人的辛苦,妻子的母親看在眼裡,也把疼惜都融入了濃濃的美味佳肴中,希望一頓美味而溫暖的晚餐能夠洗掉孩子們奔波一天的風塵。這種有細節、有煙火的相處,讓生活平添了一抹溫暖的底色,節目組想要傳遞給觀眾的情感也在平常的味道中得以蔓延。



在全員到齊的餐桌上,節目溫情記錄著中國家庭的幸福群像,而節目嘉賓敲開的每一扇門背後,都凝聚著一個個普通中國家庭現實生活的圖景。《親愛的,來吃飯》通過「蹭飯」嘉賓的視角,觀察著中國家庭生活中微小的幸福:回家、做飯、吃飯,柴米油鹽背後一個個普通人的生活和故事,也成為節目最打動人心的地方。


作為一檔都市觀察類美食紀實綜藝,美食的呈現只是基本,如何通過外在形式去挖掘食物背後所承載的價值與情感,深耕垂直內容領域,才是節目最終實現創新突圍的關鍵。在創新的模式和規則下,《親愛的,來吃飯》通過「蹭飯」這一形式,用細膩的視角捕捉生活的美好瞬間。從尋常巷陌里發掘素人家庭,以美食為紐帶傳遞情感,一餐一飯,一個個溫情故事背後,都為社會注入一股滲透心底的暖流。



由食及人,挖掘美食背後的人物故事,探討美食與人物的情感關聯,是美食綜藝的應有之意。在「美食+」模式上不斷拓展,《親愛的,來吃飯》在讓觀眾感受到這檔節目的溫度的同時,也在積極拓寬節目內容的垂直路徑,讓美食節目品類有了更多「進化」的可能。


編輯 | 王海婷 葉晨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