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共產黨和毛主席為何放棄延安

sir1001 發佈 2020-05-12T18:53:09+00:00

放棄延安——這是當時延安的許多軍民都想不通的,從感情上不能接受。全國人民以至全世界就都知道了是蔣介石背信棄義,破壞和平,發動內戰,禍國殃民,不得人心。

放棄延安——這是當時延安的許多軍民都想不通的,從感情上不能接受。當時中央書記處辦公室主任師哲就想不通。他回憶說:「我憂心忡忡地問主席備戰工作到底應該怎麼做?一定要疏散嗎?可否設法保住延安而不撤退?」「主席點燃了一支煙,轉過來微笑著打開了話匣子:你的想法不高明,不高明。不應該攔擋他們進占延安。你知道嗎?蔣介石的阿Q精神十足,占領了延安,他就以為自己勝利了。但實際上只要他一占領延安,他就輸掉了一切。全國人民以至全世界就都知道了是蔣介石背信棄義,破壞和平,發動內戰,禍國殃民,不得人心。而且話還得說回來,你既然可以打到延安來,我也可以打到南京去。來而不往非禮也嘛。」

這是胸懷全局的戰略部署!

戰略思維要求著眼大局、胸懷全局,不能只盯著局部,只有這樣才能夠不因小失大。毛澤東也曾經說:「沒有全局在胸,是投不下一著好棋的。」

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共曾經一度對和平比較樂觀。但是形勢的發展促使中共很快就把注意力轉到了準備對付國民黨發動全面內戰上來。在這個過程當中,毛澤東對經營東北分外重視。因為東北地區東、北、西三面同朝鮮、蘇聯、蒙古接壤;南面,陸上同華北地區銜接,海上隔渤海同山東半島相望,人口3000餘萬人,資源豐富,重工業比較發達,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1945年中共七大期間,毛澤東就曾經指出,從我們黨,從中國革命最近將來的前途看,東北是特別重要的。如果我們現有的一切根據地都丟了,只要我們有了東北,那麼中國革命就有了鞏固的基礎。現在我們的基礎是不鞏固的,不要以為很鞏固了。為什麼不鞏固呢?我們的根據地,現在在經濟上還是手工業的,沒有大工業,沒有重工業,在地域上也沒有打成一片。在毛澤東的具體部署下,各路部隊或乘船渡海、或輕裝徒步,日夜兼程、不遠萬里,陸續到達東北的戰鬥部隊有11萬人、幹部2萬人;七大選出來的中共中央委員和候補委員有20人進入東北。這充分顯示了毛澤東全力爭取東北以奠定中國革命勝利基礎的極大戰略決心。

毛澤東從全局出發做出的戰略部署,使得八路軍、新四軍在國民黨軍隊沒有進入東北前,已經在東北區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在1946年3月中旬占領了四平,4月中下旬先後攻占長春、哈爾濱、齊齊哈爾等重要城市。至此,中長鐵路的開原以北段已經全部處在東北民主聯軍的控制下,形成了背靠北滿、依靠內線迎擊大舉北上的國民黨軍隊的有利戰略態勢。

共產黨的10多萬部隊和2萬幹部在最短的時間內進入東北,搶占東北的成功,為與國民黨大決戰的第一戰役——遼瀋戰役的勝利,乃至全國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解放戰爭時期,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被譽為「革命聖地」。清清延河水、巍巍寶塔山,吸引著無數熱血青年和愛國民主人士,但是也成了蔣介石集團的眼中釘、肉中刺。解放戰爭進行到1947年,就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即將轉入戰略進攻之際,蔣介石發了狠心,嚴厲要求一定要對「匪軍老巢」延安實行「犁庭掃穴,切實占領」。

國民黨軍隊用來進攻陝甘寧邊區的總兵力共34個旅25萬人 ,企圖一舉攻占延安,摧毀中共中央,或者逼迫中共中央東渡黃河,再在華北同人民解放軍進行決戰。

當時在陝北戰場的人民解放軍不論在數量上還是裝備上與進攻的國民黨軍隊相比都處於絕對的劣勢。當時在陝北的人民解放軍只有正規軍一個縱隊,下轄兩個旅,還有兩個旅,總共兵力約3萬人,武器裝備也沒法和敵人相比,一時延安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

面對來勢洶洶的敵人,該怎麼辦?經過對形勢的分析,毛澤東堅定認為,蔣介石在其進攻能力快要枯竭的時候,下這麼大力氣來占領延安,自以為得計,實際上完全無損人民戰爭勝利的大局,並不能挽救其走向滅亡的命運。但是同時應該看到,此次進攻延安,蔣介石是下了賭注的,不僅投入了自己的大量嫡系部隊,還在西安集中了近100架飛機,這些飛機占到了國民黨空軍的3/5。而我陝甘寧邊區,無論在人數上還是在武器裝備上,都和敵人相差甚大。經過認真研究,中共中央、毛澤東決定放棄延安,全部撤出,留下一座空城。

當地的老鄉更是想不通,毛澤東用更加通俗的語言耐心做他們的工作。

毛澤東還鼓勵廣大戰士說,我們打仗,不在一城一池的得失,而在於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告訴同志們,少則一年,多則兩年,我們就要回來,我們要以一個延安換取全中國。

1947年3月18日黃昏,毛澤東從容地吃過晚飯,同周恩來一道撤離延安。在主動放棄延安後的一個半月里,西北人民解放區以不足3萬人的兵力,按照毛澤東提出的「蘑菇戰術」,同比自己多達10倍的國民黨軍隊從容周旋,三戰三捷,消滅國民黨軍14000多人,拖住了胡宗南這支蔣介石的戰略預備部隊,有效地策應了其他戰場的人民解放軍,並為西北戰場和整個解放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真正實現了毛澤東所說的用一個延安換取全中國。

美國政府在1949年發表的《白皮書》,對這段歷史有著這樣的評價:國民黨軍「攻占延安曾經宣揚為一個偉大的勝利,實則是一個既浪費又空虛的、華而不實的勝利」

在主動放棄延安後一個半月里,西北解放軍以不足3萬人的兵力,同比自己多達10倍的國民黨軍隊周旋,三戰三捷,消滅國名黨軍14000多人,拖住了胡宗南部隊,為西北戰場和整個解放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真正實現了毛澤東所說的用一個延安換取全中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