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國首位駐外使節,忍辱負重卻被罵作漢奸,所留遺言如今成真

歷史雜錄 發佈 2020-05-02T18:50:51+00:00

引言《楚辭·漁父》:「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

引言

《楚辭·漁父》:「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當周圍的人們都沉醉在虛假的表象中不願醒來時,如果有一個人看的極為清醒透徹的話,他就會為他人所不容。古往今來,大多如此。

真理掌握在少數人的手裡。能發現真理的人,必然不人云亦云,沉迷於事物顯現的表象,而是敢於破陳出新,和保守的頑固勢力做鬥爭,去探究事物的真相。可是,探究事物的真相需要勇氣,將這真相公諸於世,更需要莫大的勇氣,有時候甚至要與世界為敵。古今揭露真相之人,一開始往往為世人所不容,但是到最後,大家不得不佩服他們的預見性和大智慧。

01

郭嵩燾,晚清湖湘名士,與名臣曾國藩等人是知己好友。當時朝廷在選撥人才方面,使用的是沿襲多年的科舉制度,導致選拔出來的官員們多是「紙上談兵」之輩,只知引經據典,而不修實務。郭嵩燾和他們不同,他雖然滿腹經綸,但是卻主張經世致用。凡事不能只翻書本、只看教條,而要結合實際,理論需要結合實踐才行。

郭嵩燾壯年之時,晚清已然風雨飄搖。西方列強用鴉片和堅船利炮攻破了中國的國門,而首都北京也第一次淪陷了。那些朝廷官員們見到此狀,都驚懼不已。他們雖然打心底里看不起外國人,認為他們是蠻夷之輩,不知禮數、未經教化,但是又懼怕他們的洋槍利炮,心思十分矛盾。

在他們看來,外國人擁有如此厲害的武器,是因為使用了旁門左道。一開始,他們尚且能如此麻痹自己,但是形勢日益危急,他們也不得不承認,西方人在技術上確實要遠超天朝大國。經過討論,他們做出了妥協:學習西方的技術。

但是,對於西方的政治制度,他們卻嗤之以鼻。在他們看來,天朝的一切都是盡善盡美的。然而,郭嵩燾卻持有不同的態度。他搜集了大量有關西方的書籍,比較著名的就是《海國圖志》和《瀛寰志略》兩本。在對西方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後,郭嵩燾上了奏摺《條議海防事宜》:「竊謂西洋立國,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賈。造船制器,相輔以益其強,又之節也」。

02

在郭嵩燾看來,西方強大的根本,恰恰在於政治制度,而商業只是末流,造船制器的技術只是兩者的輔助,是末流中的末流。他主張政府應該學習西方政治制度,此言一出,四座皆驚。大家紛紛指責郭嵩燾,說他有非臣之心,助長敵國氣焰,滅自己威風。

而郭嵩燾徹底被眾人指責為「漢奸」,是在他完成了「英國之旅」後。1875年,雲南一百姓殺死一名英國人,清政府迫於壓力,需派遣一官員去往英國道歉。大家都紛紛推辭,不願前往,而郭嵩燾卻主動請纓,「數萬里程途避不任,更有艱巨,誰與任之」。

在郭嵩燾看來,這是一睹英國之所以強大的根本原因的絕佳機會;而在世人看來,這卻是他意欲「投敵賣國」的表現。曾經以他為榮的湖南士子們,一時間紛紛對他口誅筆伐,堵在他們家門口大罵,甚至還給他寫了一副對聯:「出乎其類,拔乎其萃,不容於堯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知道爭辯無果的郭嵩燾,對此也只能是微微一笑,他已經下定決心,一定要進行此次赴英之旅。

郭嵩燾在《使西紀程》一書中詳細描寫了自己在英國的所見所聞:他達到英國後,發現英國的百姓並不是之前想像的蠻夷之人,反而都彬彬有禮,且不拘那些繁雜的禮節。就連他們的罪犯,每天也能吃到大魚大肉,而且不會隨便就被拳打腳踢。

郭嵩燾忍不住感嘆道:「西洋之所以享國長久,君民兼主國政故也」。他指出,英國的強大繁榮恰恰在於他們的政治制度,而不是僅僅依賴於某一位聖人;而中國,恰以聖人為尊,由聖人來制定製度,如果聖人不聖,則國之危矣。

03

郭嵩燾帶著自己的著作回了國,他在書中言之切切,希望能喚醒國人。但是當時除了一些同樣擁有預見性的大臣曾國藩、李鴻章之外,幾乎所有人都站在他的對立面,罵他賣國,罵他漢奸。甚至還有人提議要將他的書燒光,把他處死。

此時,郭嵩燾出使英國時的隨行人員劉錫鴻,也在他背後捅刀子。劉錫鴻攤開了郭嵩燾的三條「賣國實證」:一,郭嵩燾在外國遊覽炮台時,接受了英國人給他披的寒衣,此乃沒有氣節;二,在會見巴西國王時,郭嵩燾起身向其行禮致敬,此乃自賤為臣;三,郭嵩燾學習英語和西方禮儀,聽交響樂,有「變夏為夷」的嫌疑。這麼多的帽子扣到郭嵩燾的頭上,郭嵩燾也是有口難辯,最後被迫辭職,鬱鬱而終。

結語

郭嵩燾死前留下了兩句話:「流傳百代千令後,定識人間有此人」。自己雖然蒙受冤屈,但他相信,時間會是一切的見證者,到時人們定知自己所言非虛。如今,他的預言成真,「漢奸」的帽子也被摘去,這盛世如他所願。不論何時,人都不能因一時的成就沾沾自喜,以強者的身份自居,不願接受他人的批評,也不願承認和學習別人的優點,這樣只會使自己落後於時代,處於被動地位。

參考資料:

《楚辭》

《條議海防事宜》

《使西紀程》

《戲書小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