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稅收為什麼很難收上來?只因掉進了兩個陷阱中,越來越窮

壹日一史 發佈 2020-01-12T10:59:10+00:00

現在看晚清的照片,第一個印象是覺得當時的中國人過得真辛苦,這一定是大清的迫害,不然為什麼會一個個連衣服都破破爛爛的。然而等子彈飛完之後,中國的學者才發現大清「稅重民窮」是一種誤讀,民窮多少是有,但是稅重那可真的是冤枉大清了。美國農業學家卜凱(John L.

現在看晚清的照片,第一個印象是覺得當時的中國人過得真辛苦,這一定是大清的迫害,不然為什麼會一個個連衣服都破破爛爛的。然而等子彈飛完之後,中國的學者才發現大清「稅重民窮」是一種誤讀,民窮多少是有,但是稅重那可真的是冤枉大清了。

美國農業學家卜凱(John L.Buck)說在20世紀,大清的稅只占中國農民的收入的5%。當然這也不是誇大清多體貼農民,不肯對農民多收稅,主要是大清沒那個本事。這個稅其實非常低了,要知道同期的日本大名對他們的農民的稅收高達50%,日本農民的稅到二戰都是那麼高。以至於在二戰前,日本有許多的商人下鄉購買婦女。並且曾經是侵華日軍的東史郎在他的書里感嘆,中國的老百姓餵的豬吃的都比日本人要好。

但是從一個側面可以說,在有清一朝,他的收稅的能力是很弱的,有段時間,大清收的稅和人口僅為中國三十分之一的英國一個水平。當然大清收稅這麼少,也不是因為大清是善人,主要稅都是收不上來,連海關這種收稅大戶都得叫外國人幫忙收。但是農民負擔還是重,那麼錢到哪裡去了呢?答案是被一群中間商掙了差價。

中間商當然是那些官僚集團和大土地主們了,收稅收到什麼程度呢?在姜文的影片《讓子彈飛》中,大土地主的代表人物黃四郎就敢公開叫收了張麻子錢的市民們把錢吐出來,並且在和張麻子的交易中要三七開。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大清越是慘,他的官僚集團就過得就越是好,一度強盛到甩開清朝皇室,公然揚言東南互保。所以當慈禧太后揚言宣戰11國的時候,底下的各省封建大吏彼此互通有無,甚至盛宣懷直接發電,說別理中央,慈禧太后愛怎麼樣就怎麼樣,特別是當時的李鴻章,更是牛氣沖天,直接懟回去,「此亂命也,粵不奉詔」。直接開罵,整個大清沒有一點牌面,都被地方諸侯直接架空。

所以結局也看到了,慈禧太后帶著小皇帝一路旅遊到陝西。反正就是要是有好處有錢分,那大清就是地方諸侯們的大清;要是讓各位封疆大吏自己出錢出人出大炮,那大清就是大清皇家的大清和地方諸侯沒關係。當然了,當初的大明也是這樣,南明隆武帝剛要揮師北伐,手下的第一武將鄭芝龍就開始準備投降大清了。

所以在大清的兩百多年生涯中,收到手的並沒有多少,甚至可以說,收的越來越少。經濟學者王業鍵估算,康乾盛世的大清收到的農業稅大概是5421萬兩,到了光緒末年(1908),田賦才10240萬兩,但是康熙朝(1700萬左右)和光緒朝(4億)的人口數量差了一個數量級。所以可以看出大清的收稅能力是越來越差了。

2、黃宗羲遇見馬爾薩斯

那麼大清掉入了哪兩個陷阱呢?大清這病得真是中西合璧,叫做黃宗羲定律加上「馬爾薩斯」陷阱。

黃宗羲這哥們是少數的大明孤忠,和一般嫌棄水太涼的錢謙益不一樣,可以說是散盡家財力保大明社稷,但是無奈被歷史的車輪無情的碾壓。在國破家亡之後,黃宗羲就開始思考了明朝輸在了哪裡?他想了想,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農民的田產)盡輸於官,然且不足。」

有明一朝,原本是農民出身的朱元璋建立的,一開始老朱也確實進行了改革,對農民還是友善的,結果到後期就越來越不懂農民了,黃宗羲說是因為改革之後,農民的負擔降低到一個低水平,然後又開始高漲了,黃宗羲把這個叫做「積累莫返之害」,也就是說著這個是一個周期性的東西。也就是大明也有,那麼大清自然也會有。

在出現黃宗羲這個「積累莫返之害」的問題時,大清碰到了另一個更棘手的問題,叫做馬爾薩斯陷阱。馬爾薩斯這哥們是個基督教牧師,雖然他學得是耶穌,但是主要還是研究數學,他說,要是沒有限制,人口會呈現指數上升。而人口容易超過食物供給的能力,就會出現悲劇。不過馬爾薩斯這個人也是有局限性,他提出的方法現在看來是極其可笑兼不正確的,就是說用道德手段叫窮人們少生點,權貴們、牧師們、富人們繼續生。

在整個大清,中國的人口是爆炸性的增長,從直接翻了快20倍,在這樣的情況下就不可避免地遇上了馬爾薩斯陷阱。但是人很多,但是土地就那麼多,就會顯得掙得錢並不那麼多,有時一個人平均生產力反而少了。那麼生產力低了怎麼辦,那就再多生幾個人來幹活唄。得,結果人越多了,個人的平均生產力又進一步降低,那就再多生,直接陷入了一個死循環,這個在學術上,叫做內卷化。大清碰上了黃宗羲說的「積累莫返之害」之後,又掉進馬爾薩斯陷阱,就出現了這樣的情況。

在這個時期,大清的農民們頻臨在破產邊緣,土地兼并也十分嚴重,馮小剛的早期喜劇片《甲方乙方》中就有這樣的片段,葛優演的地主問何冰演的狗腿子,問他手下的張佃戶一家的女兒們那裡去了,何冰說大丫頭走了西口,二丫頭直接被李地主搶了,就剩下張佃戶本人了。

所以在這個時期,一大堆中國人就開始為了生存奔忙,不可能待在原地不動,就出現了「(山東一帶)闖關東」、「(山西一帶)走西口」、「(廣東福建一帶)下南洋」三個高潮。其中李幼斌主演的《闖關東》就反映了清末農民們的艱難求存。

所以在兩大陷阱的夾擊之下,大清的底層農民過得是真的苦,這也導致大清也收不上稅。大清收不上稅,自然也就沒錢搞建設,更沒錢建軍隊,所以到後期列強打上門來就越來越凶,以至於翻開了中國歷史上屈辱一頁,整個中國的形象直接從萬國求拜變成黃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