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女人不能扶靈,梅艷芳葬禮卻打破傳統,劉德華也低頭落淚

朱竟年 發佈 2020-03-02T21:59:53+00:00

眾多演藝界人士出席葬禮,近萬香港市民和歌迷沿街送別,在葬禮上為梅艷芳扶靈的都是梅艷芳的好友,同時也是香港娛樂圈舉足輕重的人物,香港一直有著女性不能扶靈的傳統,但梅艷芳的葬禮依然有兩位女性友人為她打破了傳統,其中有一位就是著名的香港打星-楊紫瓊。

浩瀚煙波里我懷念,懷念往年。外貌早改變,處境都變,情懷未變。-《似水流年》

2003這個年份在我們的記憶中註定有著特殊的烙印。sars疫情帶來的恐慌以及張國榮突如其來自殺的消息依然在我們的腦海中盤亘不去。就在新舊交替的前一天,當我們以為我們終於可以安然的度過03年的時候,梅艷芳患宮頸癌香消玉殞的消息卻也來的這麼突然,仿佛就是要奔赴當年他與哥哥的「四十之約」一樣。

梅艷芳在1963年10月10日出生於一個貧困的漁民家庭,由於父親早逝,她的母親只能以家裡破舊的「錦霞」歌舞團撫養他們兄弟姐妹四個,其艱難程度可想而知。受生活所迫她在四歲就已經跟隨母親登台演出,從此與舞台結下了不解之緣。

正所謂「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為了給母親減輕負擔,補貼家用,小小年紀的梅艷芳便在各種酒吧裡面跑場賺錢。1982年,正值19歲的梅艷芳參加個一個名為「新秀歌唱大賽」的節目,誰都沒有想到,年紀輕輕身材纖細的梅艷芳卻有著一副漂亮的好嗓音。她以一首《風的季節》技驚四座,征服了在場的評委,梅艷芳毫無懸念的成為了當年的冠軍。隨後便與華星公司簽約,成為旗下藝人,星途由此展開。

同年,梅艷芳發布了她的第一張專輯《心債》。然而,她的第一張專輯並沒有讓她一炮而紅。相反的,因為梅艷芳從小已經在各種場所演出被媒體所知曉,公司試圖將她定位成「鄰家女孩」的錯誤理念。使她在當時的香港媒體上引來了諸多非議,批判梅艷芳是在故作清純。雖然這一切在現在人的眼中看來只是媒體在博人眼球。

但是在當時的條件下,這確實給梅艷芳帶來了相當大的傷害。她怎麼都沒有想到,曾經為了養家餬口而努力唱歌掙錢的過去,會成為媒體對她口誅筆伐的宣洩口。因此,她選擇買醉來逃避這些媒體帶來的壓力。

然而,她經常借酒買醉這一消息也被媒體得知,小道消息頓時鋪天蓋地。就在所有人都在背後說梅艷芳是如何自甘墮落的時候。有一個人出現了,他叫劉培基。劉培基是香港著名的形象設計師,他通過查閱資料發現,媒體攻擊梅艷芳的主要方向就是在梅艷芳的造型設計上,梅艷芳自身的形象並不適合公司為她塑造的人物特性,不符合觀眾對於鄰家少女的審美要求。劉培基深知梅艷芳有著出色的演唱天賦,如果毀在造型設計上,那麼實在是太可惜了。

所以,在劉培基的悉心打造下,梅艷芳剪去了伴隨了她22年的長髮,取而代之的是乾淨利落的短髮。

1985年,新專輯《似水流年》中梅艷芳以打破傳統女性的溫婉,以豪邁形象出現在了人們的視野中,廣受好評。而後第二年,《壞女孩》更是大獲成功,甚至因為其中的內容過於離經叛道而被禁播過。不過累計取得了72萬的銷量卻足以讓所有的質疑聲煙消雲散。也就是這一年,梅艷芳開始被外界稱為「東方麥當娜」。自此,梅艷芳迎來她演藝事業的巔峰時期。

這一成功更是堅定了梅艷芳與劉培基這一對黃金搭檔最初的想法。此後,梅艷芳的每一張專輯都會有讓人眼前一亮的造型,成為全城熱議的話題。然而,外表的成功並沒有讓梅艷芳迷失了自我。在唱功方面她更是精益求精。正是這種不斷苛求自己的精神才使得梅艷芳得以一步一步的走向成功。

1985年至1989年期間梅艷芳在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連續五屆獲得最受歡迎女歌星,更是在1998年獲得了香港樂壇最高榮譽大獎——金針獎,她成為了史上最年輕的獲獎者。迄今為止,梅艷芳依然保持了全球華語女歌手舉辦演唱會場次最多的記錄。

事業的成功往往註定要犧牲很多東西,其中包括的一種就是愛情。在梅艷芳的生命中出現了很多人,他們為之駐足,卻最後又選擇離開。梅艷芳似乎早已就習慣了空歡喜最後的落寞。不過,依然有一個人一直在梅艷芳的身旁從未離開過,那就是劉德華。他們倆相識於1984年的一場比賽,因為性格相投,兩人很快的成為了朋友。

這一段友誼,一直持續了將近20年,梅艷芳從不吝嗇與表達自己對劉德華的喜愛。甚至在眾面前說出了「嫁人當嫁劉德華」這樣的話語。但是,他們倆自始至終都只是以朋友相處而已。但是這究竟是不是因為不敢用如此深厚的友誼去賭一段未知的感情,而只願意「君子之交淡如水」呢。這個我們不得而知。

2003年11月,已深受癌症折磨的梅艷芳在香港紅館舉行了人生最後的演唱會。在演唱會中,她依然造型百變,而就在最後一首歌之前,她換上了她從來都沒有穿過的婚紗,並且問觀眾朋友們穿婚紗的她漂不漂亮。這個從四歲登台,到人生謝幕。這個為音樂事業奉獻一生的女子,做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決定,她決定將自己嫁給音樂,嫁給她所有的觀眾。

2003年12月29日,當劉德華得知梅艷芳病危的消息時,來到她的病床前,雙手合十為她禱告。但是這一切都是徒勞。2003年12月30日2點50分。梅艷芳永遠的閉上了雙眼,劉德華坐在病房外,低頭默默的流眼淚。他知道,從今往後,他失去了一位摯友。

2004年1月,梅艷芳的葬禮於香港殯儀館舉行。雖然終生未嫁,但是對愛情與婚姻嚮往的她在出殯日化的妝也是不同於普通妝容,而是新娘妝。眾多演藝界人士出席葬禮,近萬香港市民和歌迷沿街送別,在葬禮上為梅艷芳扶靈的都是梅艷芳的好友,同時也是香港娛樂圈舉足輕重的人物,香港一直有著女性不能扶靈的傳統,但梅艷芳的葬禮依然有兩位女性友人為她打破了傳統,其中有一位就是著名的香港打星-楊紫瓊。可見姐妹情誼深厚。

梅艷芳的遺照和張國榮一樣,手中的香菸都被去掉了,只剩下一個手勢去紀念他們的友情。她的遺言是「別哭,別叫我的名字」。

文/朱竟年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