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萬基民大數據揭秘!為什麼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這些投資誤區值得警惕

理財不二牛 發佈 2020-01-06T03:42:49+00:00

近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發布《2018年度基金個人投資者投資情況調查問卷分析報告》。該調查問卷於2019年二季度由中基協聯合各基金管理公司和獨立基金銷售機構會員向基金個人投資者發放,有效樣本數量為36326份。

近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發布《2018年度基金個人投資者投資情況調查問卷分析報告》。該調查問卷於2019年二季度由中基協聯合各基金管理公司和獨立基金銷售機構會員向基金個人投資者發放,有效樣本數量為36326份。該調查充分展示了基金個人投資者的用戶畫像、資產配置、基金投資等方面的信息。

基金個人投資者在挑選基金時看重哪些方面?平常如何做出投資決策?持有單只基金的平均時長有多長?對投顧服務怎麼看?

理財不二牛(ID:buerniu5188)挑選了其中部分重要內容與大家分享。

基金投資以中青年、中小投資者為主

參與基金投資的個人投資者主要是哪一類群體?投資習慣和風險偏好又是怎樣的呢?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同2017年相似,2018年基金個人投資者仍然以45歲以下(78.4%)、本科以上學歷(59.4%),稅後年收入在15萬元以下的中小投資者(85.2%)為主,性別結構上沒有明顯的差異。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接受金融教育狀況方面,39.7%的基金個人投資者表示在學校中接受過與金融相關的教育,31.9%的基金個人投資者表示通過自學金融教材和書籍的方式獲得金融知識,這兩個比例在2017年僅為35.8%和25.2%。

在金融投資經驗方面,超過六成投資者有三年以上投資經驗。其中,投資時間在3~5年和5年以上的投資者占比分別達到26.9%和35.1%。同時,在投資體量上,金融資產規模位於10萬~50萬元的基金個人投資者居多,而有80.0%的投資者金融資產規模低於50萬元。調查顯示,超六成投資者投資金額占家庭年收入低於30%。

整體來看,在存款、銀行理財產品、公募基金、股票、專戶或集合理財產品、保險產品、信託產品等具體的金融產品選擇上,57.0%的投資者投資了2~3(含)類金融產品,32.6%的投資者投資了3(不含)類以上金融產品。而在諸多金融產品中,關注程度最高的產品為銀行存款,31.2%的基金個人投資者將最大比例的金融資產投資於銀行存款;銀行理財產品次之,22.3%的基金個人投資者最大的投資比例是銀行理財產品;然後是貨幣市場基金,19.7%的基金投資者主要投資貨幣市場基金。相比於2017年,這三類產品的整體受關注度有所下降,而非貨幣公募基金、股票等風險較高產品關注程度提高。

個人投資者配置基金時注重這些因素

參與基金投資這麼多年,相信不少人也和記者一樣好奇:投資者買基金時最看重哪些因素?又是如何下決定要買這隻基金的?

記者發現,在選擇投資產品時,收益率、風險偏好仍是投資者關注的核心點。

從調查來看,2018年投資者看重收益率和投資風險的占比均有所提升,而對買賣便利度的看重卻大幅下降。另外,在費率方面,93.7%的基金個人投資者表示,在資產配置時會關注與投資相關的費用。其中,59.3%的基金個人投資者認為目前基金費率偏高,57.2%的投資者偏好浮動費率。

具體來看,34.8%的基金個人投資者會在大盤下跌時購買基金,同時基金業績、公司名氣和公司規模是前三大受關注的部分。

數據顯示,在購買基金時,最受看重的仍然是基金業績,但相比2017年的77.1%,2018年購買基金時最關注基金業績的投資者占比已下降17.5%至59.6%。其次,基金公司的知名度、公司規模、基金公司是否有外資股東的背景也是關注度靠前的因素,且較2017年均有上升。與此同時,基金管理公司聲譽也很重要,64.8%的投資者表示會迴避近期有負面新聞的基金公司。

那麼,基金個人投資者又是如何做出投資決策的呢?

數據顯示,大部分投資者(61.0%)選擇自己分析決定,根據網上和媒體的投資專家推介的占17.2%、朋友推介或跟著朋友投資的則占13.5%。此外,接受專業投資顧問輔導的比例相比2017年有所提升,由5.1%提升至6.3%。

圖片來源: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下同

記者還注意到,此次調研還針對「基金個人投資是否需要投資顧問提供必要的資產配置服務」進行提問,數據顯示,21.7%的個人投資者表示需要投資顧問,而58.8%的個人投資者表示投資顧問只需提供投資建議即可。

個人投資者有這些「養基」習慣

理財投資要與自身風險偏好相匹配,這一點越來越為投資者所重視,93.8%的投資者表示在投資時會考慮到這一點。從投資目的和風險偏好來看,基金投資者投資風格相對穩健,在追求比銀行存款更高收益的同時,重視通過基金進行教育儲蓄和養老儲備。從具體的預期收益率看,受訪時將預期年收益率定於5%~10%和10%~30%的投資者分別占41.9%。

市場有波動,有上漲自然也有下跌。報告顯示,2018年,78.7%的投資者出現焦慮的最低虧損比率低於50%,比2017年的81.1%略有下降。其中,36.5%的基金個人投資者在虧損比例達到10%~30%時會有明顯的焦慮,而32.8%的基金個人投資者在虧損比例達到30%~50%時會出現明顯的焦慮。

如果遭遇虧損是否能及時有效止損呢?數據顯示,70.3%的基金個人投資者未能有效止損。其中,40.5%的基金個人投資者未設立止損,29.8%的基金個人投資者雖然設立止損,但未嚴格執行。僅有29.7%的基金個人投資者既設立了止損標準,又能嚴格按照止損標準執行。相比2017年,未能及時有效止損的投資者占比有所增加。報告還顯示,相比之下,偏好高風險高收益的基金投資者更加注重止損的設立和執行。

實際上,未能有效止損固然與是否設置止損線以及是否嚴格執行有關,但可能也和購買基金後的態度有關。報告顯示,購買基金後,偶爾查詢帳戶盈虧或者一般不查看帳戶盈虧的投資者占比高達84.2%,相較2017年的的82.3%和2016年的76.4%,投資者購買基金後的查看頻率明顯下降。

會買是徒弟,會賣是師傅。北京某基金業內人士表示,購買基金後不能不管不問,即便對於專業投資者而言,其實也是買的建議比較好做,賣的建議比較難做,結合宏觀和一些策略,投資者能選到一些不錯的基金標的。但如果沒有足夠的專業知識和足夠的精力去打理,往往會錯失賣出機會。這種情況下,FOF之類的產品會是不錯的選擇。

此外,投資者持有單只基金的平均時長也引起了記者的注意。數據顯示,16%的投資者平均持有單只基金的時間少於半年,持有時長在半年到1年間的投資者占比為31.9%,1~3年的投資者占比最高為32.5%,3年以上的投資者占比在19.6%。雖然較2017年整體持有期限已有上升,但平均持有單只基金的時間在1年以下的投資者占比仍占近半數。

每經記者 聶虹 每經編輯 肖芮冬

本文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