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畫,雕塑藝術的殿堂,敦煌莫高窟

故居行 發佈 2020-05-11T09:45:39+00:00

一僧人樂尊西遊途徑這裡,忽見山頂金光閃耀,好像有萬佛展現,不由心中有悟,這肯定是佛祖顯靈,這肯定是佛祖聖地,於是就不走了,請人在這此崖壁上開鑿了第一個佛窟。


莫高窟離敦煌市里有25公里,位於三危山與鳴沙山東麓銜接的斷崖上,一溜開鑿的石窟,密密麻麻,像是大小不一的"蜂窩",俗稱"千佛洞"。


據唐《李克讓重修莫高窟佛龕碑》記載,莫高窟始建於前秦建元二年(366年)。一僧人樂尊西遊途徑這裡,忽見山頂金光閃耀,好像有萬佛展現,不由心中有悟,這肯定是佛祖顯靈,這肯定是佛祖聖地,於是就不走了,請人在這此崖壁上開鑿了第一個佛窟。


有了第一個佛窟就不愁第二個佛窟,輿論的力量是無窮的。也許就是同時期的禪師法良,聞訊後,立即跟進,請人開鑿了第二個佛窟,並給它起了個好聽的名字——漠高窟,意思是說沙漠的高處,後世因"莫"與"漠"同音,逐改為"莫高窟"。


這種說法我覺得有些牽強膚淺,到同意另一種說法。佛家有言,修建佛窟功德無量,莫者,不可能,沒有也,莫高窟的意思,是說,沒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修為了。要修佛,必修窟,這顯得多有水平,多有鼓動力,多有煽動性。


這樣以來,佛家弟子,皇親貴族,達官顯宦,爭先恐後,一代一代,修建起佛窟,顯示出自己敬佛修佛的誠意,以期盼自己平安如意。到了武則天時期,佛窟已有千餘龕。其實,武則天更是個造佛的推動者,洛陽龍門石窟奉先寺,相傳就是武則天當年禮佛擊鼓奏樂的地方,她還在全國頒發《大雲經》,下詔各州郡修建大雲寺。


這些統治者大多是信佛敬佛的,雖然敦煌這個地域是個拉鋸地區,戰爭連綿不斷,大王旗不時變換,但自前秦建元二年以來,經過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各代,洞窟、壁畫、塑像保存的還都比較好。

有洞窟492個,壁畫45000多平方米,彩塑2415身,唐宋木構建築5座,總體說,是一處建築、繪畫、雕塑組成的綜合性藝術寶庫。而且,壁畫、彩塑的水平之高,數量之大,堪稱世界藝術之最。據說,如果把壁畫按一米的高度排列起來,可以組成45公里長的巨型畫廊,被世界公認為是現存最大的藝術畫廊,被法國人比作"牆壁上的圖書館",日本人卻說"沙漠中的美術館"。


這也正是莫高窟最大的特色,最吸引人的地方。上個世紀1941年至1943年,張大千曾在此臨摹32個月,使繪畫藝術水平全面升華,最為突出的就是菩薩造像作品。

還有在莫高窟"面壁"的"敦煌守護神"常書鴻,一待就是40多年,守護著莫高窟,臨摹著莫高窟壁畫。還有他的繼任者,敦煌藝術研究美術組組長,後來的敦煌研究院院長段文杰也臨摹了多年,各洞窟不同時期的壁畫就多達340幅。他們都為中國繪畫藝術的延續做出了貢獻,都為保護莫高窟費盡了心血和智慧。


我也最欣賞莫高窟的壁畫,如飛天——香音神、天樂神,反彈琵琶,色彩絢麗,情節生動,漫天飛舞,婀娜多姿,多美,多富有聯想。如今飛天仙女已成為敦煌藝術的標誌,成為中國人民所熟悉的古代藝術形象。


佛教是宣傳靈魂不滅、因果報應、輪迴轉世的,讓人們善修來世,升入極樂世界,永享幸福。我不迷信,但能欣賞。佛經比較深奧,枯燥乏味,所以,在宣傳上就插入了許多佛教故事,特別是多畫在寺廟和石窟壁上。莫高窟壁畫就是這多種經變,有歌頌正義、譴責邪惡、鄙棄忘恩負義的,如《九色鹿的故事》,大多都看過電影或小人書,版本就出自這裡。


九色鹿救了一個掉入激流中的人,沒想到後來這個人貪得無厭,為了錢財竟帶著國王去捉九色鹿,終因背信棄義,變成了一個渾身長滿爛瘡、嘴散惡臭的傢伙。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時候一到,一切全報。"


還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如《五百強盜成佛》,難哪!人性要壞了,有幾個能改造好的?還有的壁畫也不行,多是唯心的、荒謬的,所以說要有慧眼,要有明珠,分析著看、辯證著看,正確識別、區分精華與糟粕。


現在參觀莫高窟是有選擇的,是有保護的,是封閉式參觀,不是想看哪兒就看哪兒,不是想怎麼看就怎麼看,這是"國寶",這是世界遺產,就得有嚴格的規定,嚴格的要求,才能上對得起祖宗,下對得起後人,絕不能讓國寶毀在我們這一代手裡。


突出看的有兩大點,一是九層樓,也叫"北大像",正處在崖窟的中段,與崖等高,紅柱翹檐,錯落有致,巍峨壯觀。內有坐佛,高35.6米,是我國僅次於樂山大佛、榮縣大佛的第三大坐佛。樂山大佛,無論是從河裡還是山上,我都看過,"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座佛",太巍峨了。不過它是裸露著的,這尊大佛住進了室里,顯然待遇高多了,不受風吹雨淋,日曬雪欺,還是"九九歸一"的樓,"九"字在中國來說,可是為大呀!它也成為莫高窟的標誌之一。


另一個就是藏經洞,以前早就聽說過,當講解員拿著手電筒帶我們走進16窟的時候,他照著17窟講的更為詳細。他說王道士清完積沙,休息時閒著無事,見窟壁上有一縫,就拿芨芨草慢慢往裡送,想試試有多深,沒想到越送越深,這才感覺到這不是一般的縫,敲敲還發空響,更覺得奇怪,就拿鍬鎬挖掘,沒想到裡面真有一個洞,還藏著許多經卷、文書、織繡、畫像,這就是後來震驚中外學術界的藏經洞。


據洞內遺書分析,最晚的紀年是北宋至道年間(995—997),沒有西夏文卷,可能是西夏征服敦煌時,僧人們逃跑封存的,後來再也沒有回來,就無人知道了這個秘密,一直封閉了九百多年,竟被這個清光緒年間的倒霉道士發現。這個道士也沒做什麼好果子,貪小便宜,竟然陸續讓外國人掠走了,真是無知可憐。不由感嘆:"洞中有洞匿千年,天外無天欺世間。國恥人羞愧對祖,何時瑰寶返家園?"


藏經洞的發現,四五萬件歷史文書遺物,它為考察研究中國封建社會提供了重要資料,也激起了許多有識之士,前往莫高窟,保護莫高窟,研究莫高窟,致使在社會科學領域裡形成了一門學科——"敦煌學",進行專題研究。現在的莫高窟,在一些敦煌守護神的研究守護下,更加煥發出新春。


我最後寫詩道:"洞洞驚奇壁塑艷,民間代代有能賢。寄託畫教書心意,開鑿石窟展大觀。禪定佛姿恬淡靜,飛天藝術喜中翩。中華魁寶世遺產,文化傳承史源。"

九口2020-5-11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