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讓線上教育將成為常態,加速全球教育行業的改革

閒侃教育 發佈 2020-05-08T12:15:07+00:00

據相關監測統計,截止4月24日,已有超過191個國家實施了全國範圍的停課,停課學生人數達到15.7億人,這在最近10餘天內幾乎翻了兩翻。

疫情之下,全球87.1%學生無法繼續學業。據相關監測統計,截止4月24日,已有超過191個國家實施了全國範圍的停課,停課學生人數達到15.7億人,這在最近10餘天內幾乎翻了兩翻。此外,還有數國實施了局部停課,以預防或遏制新肺炎疫情。

停課的影響,對教育領域而言都是一場嚴峻的考驗。所以各國紛紛開始採取行動,利用遠程學習方案填補學業的空白,還有依靠廣播和電視等傳統媒介手段開展遠程教育。但全球疫情發展態勢不可控,關校和停課何時才能結束也充滿了不確定性,這讓全球教育工作者的任務更為艱巨。

學校停課影響,已超出教育領域

為了應對疫情的擴散,全球政府、學校和企業聯合起來採取遠程教育的手段,來緩解停課期間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問題,但猶如蝴蝶效應,停課的影響範圍已經超出了教育領域的範疇。

學校不僅為學生提供課程,它同樣也是學生認識社會,接觸社會的開始,其社交屬性不可忽視;同時,它在促進社會平等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一旦學校關閉,教育不平等現象就會加劇,經濟條件優越的家庭,有更多資源和財力,負擔得起更多的課外課程,接受到更好的教育,而經濟條件差的家庭,很有可能面臨輟學風險。

而遠程教育對於很多家長來說他們都還沒有準備好,不僅在於網絡教育準備的硬體與軟體上的準備,也在於家長的心理建設,以及家庭教育經驗的積累上。尤其是對於一些低齡孩子的父母,在有工作的情況下被要求輔導孩子學習,他們難以兼顧工作職責和兒童看護。受到影響的不止學生和家長們,還有全球將近6300萬名教師。其中一些國家,學校停課期間,合同制教師、代課教師和教育輔助人員,面臨著合同終止和失去生計的風險。

中國率先開啟「停課不停學」在線教育

反觀中國,疫情剛一開始,教育部就發起了「停課不停學」的號召。1月29日,教育部宣布擬於2月開通「國家網絡雲課堂」,以部編教材及各地使用較多的教材版本為基礎,向小學一年級至高中三年級提供網絡點播課程。2月9日,中國近2億中國小學生和中學生,在網上開啟了他們的新學期。

為了儘可能確保所有學生都能疫情期間,獲得相對公平的機會,考慮到部分農村地區和邊遠貧困地區無網絡或網速慢等情況,教育主管部門聯動社會各界採取措施,安排中國教育電視台通過電視頻道播出有關課程和資源,所有主要電信服務運營商加強在線教育的網際網路接入服務。尤其是提高網際網路接入落後地區的服務水平,解決這些地區學生在家學習問題,還有包括釘釘、騰訊會議等在內的平台提升主要線上教育服務平台的帶寬;此外,大多數在線教育平台好未來、有道精品課、51Talk、新東方等機構,也為中小學提供免費的在線課程,這其中大多數平台由人工智慧驅動。

在在線教育實踐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很多問題,最棘手的問題在於,中國不僅學生數量規模全球最大,並且還分布在各個教育資源發展不均衡的地區,用一套方案解決全局,顯然不合適。靈活多變的線上學習方式才是解決之道。中國教育部建議學校和教師根據當地的信息化水平選擇合適的授課方式,包括網絡平台、數位電視或移動應用程式等,不同年級採取不同的線上學習時長。同時,教師們也收到了關於教學方法的指導,包括線上直播授課和錄播課程等。

​未來線上教育將成常態,加速全球教育行業變革

遠程教育在全球範圍內,不僅是抗疫情的擴散緊急的必要之舉,而且對如何推進面向未來的教育,引發了諸多新思考。疫情引發的流動限制讓全球教育合作與交流蒙上了陰影;出於不同利益考量,社會各界人士的發言,出現了二元對立、選邊站隊、非此即彼的趨勢,撕裂了認知鴻溝,多元文化進程受阻;受疫情影響,企業破產,人員裁減,收入降低,直接影響到社會和家庭對教育的投資,全球社會貧富分化有加劇風險;在線教育在「教」方面仰仗了技術,但在「育」方面出現真人缺失、互動性弱和即時性差,使得教育效果有待進一步評估。

要達到理想狀況,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堅持全球流動價值觀;倡導多樣性的認知;充分發揮國際組織的協調作用,在教育等領域積極幫助欠已開發國家和地區,積極分享成果;加強全球教育合作力度,探索教學新模式。

未來疫情的反覆增加了學生返校的不確定性,在線教育將成為常態,保障兒童上網時的安全和隱私也應當給予重視。相信這場巨大的實踐,也會是現代教育歷史的寶貴財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