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爾 2020 G5 系列遊戲本真機圖賞和配置解析

geek研究僧 發佈 2020-05-19T03:14:29+00:00

【中端舒適級】:G5 5500-R1860B,這套配置比前面那套升級了 240Hz 螢幕 + RTX 2060,貴了 700 元,我個人覺得還是挺值,內存硬碟還是一樣按需升級即可。

一、十代 i7 處理器疊代,戴爾 G5 重塑歸來

今年的第一、第二季度,對於眾多的數碼品牌而言,產品的發布和推廣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滯後,線上發布也成為了常態。

戴爾這家老牌 PC 廠家也在今年 intel 第 10 代酷睿處理器疊代的浪潮下,更新了自家的產品線。其中有一個 G 系列產品線,一直是戴爾母品牌的遊戲本。可惜在外星人 Alienware 的光環下影響力遠不如自家的 XPS 系列那種聲量。估計是考慮到遊戲本市場近年來重新回暖,戴爾也打算在今年重塑一番 G 系列,不僅重新設計了外觀,可勁堆硬體配置還引入了外星人的 AlienFX 燈效系統,希望能夠走出一條小外星人之路。

別的不說這個官方的宣傳頁面就非常有特色了。因為這次戴爾是 5 月 14 日舉行的發布會,我拿到的也是為數不多的工程機,可以說是國內最早的一批了。因為上手時間很短,加之部分硬體配置與量產版還有出入,所以本文就主要是圖賞 + 配置分析了,後續等量產版到了,再給大家詳細測評。


二、戴爾 G5 外觀升級,更加注重質感和燈效

我之前也用過戴爾 G 系列遊戲本,彼時的 G 系列感覺有點照顧外星人的低端產品線,外觀設計和 RGB 燈效方面還比較薄弱,主要是在硬體方面比較紮實。但如果我是消費者肯定會有這樣的考慮,不如加點錢,上個 Alienware 15。所以 G 系列的突破口在於要改變自己不是退而求其次的替代品,而要成為一款能夠與外星人同台競技的遊戲本產品。

這次戴爾 G5 2020 的 A 面變化是最大的,前代 G 系列是磨砂表面,新 G5 則採用了鏡麵塑料,但表面有細密的反光粉狀塗層。雖然遠看有點像噪點,但是近看或者配合強光就有點 blingbling 的發光。中部的經典 Logo,也有可以反光的塗層,我記得前代好像是藍色,這代這變成了綠色和紅色。


戴爾 G5 2020 的 B 面螢幕,邊框和上一代沒有什麼變化,稍顯遺憾。但是螢幕升級就相當的加分了,從 144Hz 到 300Hz 都有,非常狂暴,我們後面再聊。螢幕頂部依舊是經典的攝像頭 + 指示燈 + 雙麥克風模組。


C 面就是全尺寸的背光鍵盤了,鍵盤和之前變化不大,戴爾 G5 2020 的觸控板尺寸比較大,觸控起來也比較方便。

除了鍵盤的背光外,此次戴爾 G5 2020 還在 CD 面的中框處加入了一個橫條 LED 燈帶,這個顏值加不加分大家看得出來。之前沒有這個燈的 G 系列總感覺不夠亮眼,一下子顏值的檔次就提高了。而且還是加入了外星人的燈效控制系統,這簡直就是明擺著告訴大家,我 G 系列就是外星人小弟。

接下來我們來說說戴爾 G5 2020 的接口部分,左側接口涵蓋了電源接口、miniDP、HDMI、USB 3.2、RJ45 千兆網埠、雷電 3 接口。右側接口則囊括了 SD 卡槽、音頻接口、兩個 USB 3.2 以及防盜鎖孔,該有的接口都有了,雷電 3 算是亮點。過去旗艦遊戲本才有的配置,在中端 G5 上也能夠體現。

戴爾 G5 2020 的 D 面就是背殼了,總體來看設計遵循了散熱優先的思路,大尺寸的散熱開孔,能夠讓遊戲本在高效工作時吸入更多的熱量。出風口的位置則是位於尾部的轉軸處,這樣也能夠避免側面出風影響用戶體驗。筆記本的揚聲器部分,位於燈帶左右兩次,以此實現 2.0 的聲道組合。

想要駕馭戴爾 G5 2020 這台小鋼炮,自然需要強勁的供電,所以官方也為其配備了 240 W 的電源適配器,這體積基本上我也就不會太想帶出門了。其實我覺得新 G5 可以考慮外星人的那種雙電源適配器方案,在外用小的,在家大小一起用,也就讓遊戲本的使用場景更具靈活性了。

以上就是戴爾 G5 2020 的外觀圖賞了,總體評價一下,燈效升級是亮點。外觀變得更加契合遊戲本的風格了,同時在 A 面材質上進行了革新,沒有了過去那種硬漢風,多了些 blingbling 的閃光塗層,不知道會不會讓各位 「猛男」 更加喜歡。


三、戴爾 G5 2020 的配置解析及購買建議

本文的最後一個環節是給大家分析下目前戴爾 G5 2020 的配置選項,給大家提供點購買建議,從我掌握的信息來看,一共有 11 種配置之多。

我們來說說這 11 款配置的區別,首先在【處理器】上,除了最入門級的那款,其他都是 i7- 10750H,比較實在。【內存】方面都是 DDR4 2933MHz 高頻內存條,為了雙通道的效果,8GB 也被拆成了 2 根,16GB 的版本就是 2 根 8GB 的了。【硬碟】方面都是支持 NVMe 協議的固態硬碟,容量分為 512GB 和 1TB 兩種版本,新 G5 預留了 M.2 和 SATA 兩個接口可以後期再加裝兩個固態,我個人更推薦 512GB 的版本會划算一點。

【螢幕】的選擇就比較多了,都是 72% NTSC 色域,刷新率分成了 60Hz、144Hz、240Hz 以及喪心病狂的 300Hz。我覺得錢夠的用戶直接上最高刷新率的,不過顯卡建議 RTX2060 甚至 RTX2070,1660Ti 真心帶不動 3A 玩高刷新率。如果預算相對有限,144Hz 和 240Hz 也很不錯,我這台工程機是 144Hz 的螢幕刷新率。【顯卡】的話,看用戶需求,如果不玩吃雞那一類吃性能的遊戲,1660Ti 足矣,但是如果要玩這些還有渲染視頻、圖片一類的需求,那就根據預算往高了選吧。最後在那個【電池容量】、【網卡】、【燈效】三個方面主要是和兩台 7000 元價位以下的配置拉差距的。我的建議是只要不是特別缺錢的童鞋,考慮從 R1762B 往上挑吧,細節的差異總會讓你在未來不甘心…… 要是當時再加點錢就……

最後,我從上面的配置裡面挑出三個供大家參考,其他品牌的電腦也可以參考著買,【入門均衡級】:G5 5500-R1762B,內存硬碟自己升級就好了,400 元的差價可以買到一套 8GB×2 的內存,原來的內存可以走鹹魚回點血。【中端舒適級】:G5 5500-R1860B,這套配置比前面那套升級了 240Hz 螢幕 + RTX 2060,貴了 700 元,我個人覺得還是挺值,內存硬碟還是一樣按需升級即可。【旗艦享受級】:G5 5500-R1863B 和 G5 5500-R1883B 我個人的想法是大家看錢選,多花 1500 元上個 RTX 2070 是否划算,只能看各位的需求和預算了,畢竟螢幕刷新率是 300Hz,多的性能也不會溢出,都會呈現在螢幕上,大家按需選擇即可。

因為上手時間太短,草草寫了這篇沒有數據測試的電腦評測,只有外觀圖賞和配置全解,內容稍顯單薄,希望各位見諒,等後續拿到量產機型後再給大家詳細評測一下整機的性能強不強、300Hz 的螢幕香不香這些更有意思的內容。

分享到此結束,我是Geek研究僧,一枚愛好測評的研究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