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優質高產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種植戶不妨一看

傳誦農技 發佈 2020-05-14T10:55:00+00:00

摘 要:在大豆優質高產栽培過程中,應該選擇品質優良和高產的大豆種子,將栽培前期地塊選擇、肥料使用等工作做到位,中期及時開展除草與灌溉工作,促進大豆的健康生長。

大豆優質高產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

摘 要:在大豆優質高產栽培過程中,應該選擇品質優良和高產的大豆種子,將栽培前期地塊選擇、肥料使用等工作做到位,中期及時開展除草與灌溉工作,促進大豆的健康生長。同時要加強大豆植株生長後期管理工作,做好大豆栽培生長中各種病蟲害防治工作,提高大豆栽培的產量和質量。本文總結了大豆優質高產栽培技術要點,並提出了大豆病蟲害防治措施。

1 大豆優質高產栽培技術要點

1.1 地塊選擇

在大豆優質高產栽培中要精心選擇地塊,通常以有機質沙壤土給主,確保大豆在種植中所需營養得到滿足。對於大豆種植土壤條件的控制,要保證沙壤土質地鬆軟,濕潤不板結,具備良好的排灌條件。要通過對種植區土壤的科學處理,保證沙壤土物理性能實現提升,為後期大豆種植與栽培創造良好條件。當秋季將農作物收割好以後,也需要第一時間對土地進行翻耕,將土壤內留存的有害物質翻到地面,將土壤內有害物質予以消除,同時在土壤內埋入枯枝、農作物殘留和雜草等土地表面的雜物,通過腐化後促使土壤營養實現提升。

1.2 種子選擇與處理

提高種子的質量,才能保障大豆優質栽培目標順利實現,在選擇種子的時候,要以矮株品種為主,確保其抗病蟲害能力較強,能夠達到抗倒伏與耐密植等要求。通過使用高質量的種子,大豆種植產量才將提升,也能達到優質的要求。種植前我們要掌握實際地理情況,熟悉當地的氣溫氣候等,對所挑選的種子而言,不僅要做好色澤純正、顆粒飽滿,還要及時剔除有缺陷的種子,讓所有種子都健康與完整。在浸種的過程中,也要注意對化學藥劑的合理選擇,同時及時去除種子的包衣,讓大豆種表面病菌能夠及時消除,避免種子生長期間發生病蟲害的問題。

1.3 優化栽種環境

土壤環境對大豆的優質與高產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要保證土壤有足夠的肥力,促使大豆實現高產穩產的目標。當然我們也應該將光、水、地勢等因素考慮在內,要有充足的水源,這些都是大豆種植的前提。在選擇好地塊以後,應該在種植前提前深翻耙細,通常播種用農耕地前茬均播種過其他作物,田間殘留很多作物根系和雜物等,為大豆根系深扎帶來了不利影響。在大豆優質高產中應該注意施肥澆水,早期不作處理會導致地塊肥不達標,也極易受到病蟲害的危害。採取早期整地的措施,能夠確保土壤含氧量提升,為之後的大豆高產打牢基礎。

1.4 明確播種時間

播種時間是否科學合理,是實現大豆優質高產的關鍵,這需要我們加強對大豆種植時間的控制,避免為大豆品質和產量帶來不利影響。大豆種子種植過早,因為室外溫度家低,將導致大豆出苗率降低,大豆結莢粒重也將降低,為大豆正常生長帶來了不利影響。大豆種子種植時間過晚,在高溫催化下種子出苗與成長速度將加快,不能正常吸收土壤內養分,這樣幼苗將變得極為脆弱,也極易出現病蟲害現象,對此我們要結合當地情況,合理確定播種時間,保證大豆產量與質量實現提升。

1.5 重視田間管理

大豆生長期間應該提高對土壤內營養情況的重視程度,只有做到營養充足,大豆植株健康才有保障,並提升對病蟲害的抵禦能力。大豆一般考慮氮肥(N)、磷肥(P)、鉀肥(K)。對大豆施肥期間需要從大豆生長需求、水肥管理等要求出發,保證施肥的科學性與合理性,這樣土壤內養分才能得到充分吸收,讓大豆生長需求得到滿足,防止過量肥料為土壤帶來負面影響,也減少給周圍生態環境帶來的破壞。對大豆種植而言不僅要注意施肥,也需要考慮植株的實際密度,做好控制措施,並及時清理雜草。此時大豆植株密度控制尤為關鍵,這樣大豆在生長中才能吸收到足夠的營養,並保證光照和通風,只有控制好了植株密度,大豆植株才能更加健康生長,大豆產量與質量將實現提升。對田間雜草清除來說,也需要種植者引起關注,防止生存力強的雜草與大豆植株爭奪土地中的養分,以此改善大豆生長條件,增強大豆抗病蟲害能力,保證大豆實現優質高產的目標。

2 大豆病蟲害防治措施

2.1 大豆鏽病

在大豆剛開始發病的時候,所選擇的藥劑主要為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洒,用量為40L/667m2,每次噴洒的間隔為10d,總共需要噴洒2~3次。

2.2 菌核病

大豆生長中出現菌核病以後,若是植株上部呈現出褐色葉片,或者是葉子變得枯萎,莖部有褐色病斑,將導致白色顆粒狀物形成,最後變為黑色菌核。在防治菌核病時應提前做足準備,將含有菌核的雜種剔除,讓栽培有良好條件。對此要在剛發病的時候就要採取防治措施,選擇菌核利殺菌劑,在表層土壤進行噴施,這樣可以讓病情得到遏制。在進入流行病後期,這是用藥物防治難以取得較好效果,對此大豆種植中用藥必須及時而恰當。

2.3 灰斑病

灰斑病受害部位以葉片為主,受害大豆幼苗症狀為子葉上呈現半圓形深褐色凹陷斑點,部分病斑將發生橢圓或不規則形狀。灰斑病不僅作用在成株期大豆葉片上,也會發病與部分幼苗、大豆的莖、豆莢還有種子上。灰斑病在成株期的大豆葉片上為病斑的狀態,病斑周圍褪去綠色,表現出比較顯眼的斑點痕跡。在斑點發展過程中,會逐漸別表現出邊緣為褐色、中間呈現灰褐色或是灰色的斑點,與蛙眼非常類似。若是空氣過於潮濕,灰斑部分將發生黴菌,讓葉片枯死脫落。在防治的過程中,進入流行期以後,要考慮多菌靈懸浮劑、百倍清懸浮劑、甲霉靈粉劑等噴施,這樣能夠保證取得較好防治效果。大面積流行期,則考慮高架噴施,間隔1周噴施1次,可以減少灰斑病對大豆種植帶來的危害。

2.4 食心蟲

大豆表面一般不出現明顯的症狀,在大量蟲子有成團現象後,即為病蟲害發生前兆。可以選擇物理防治措施,覆蓋好地膜,可以提升控病效果。而在藥物防治中,應考慮選擇敵敵畏熏蒸,也可以在樹枝上塗抹,在田間設置好,保證蟲害控制效果實現提升。當然也有可以考慮生物防治措施,赤眼蜂、小繭蜂為天敵昆蟲,可以藉助其天敵清滅蟲害。

2.5 紅蜘蛛

初期徵兆為雌蟲在豆葉背部產卵結網,對葉子養分進行汲取,會形成黃色或白色圓形斑點,後期斑點變成紅褐色,葉片開始枯萎和脫落。可以採取農業防治措施,用足底肥,添加一定量的氮肥,將除雜草工作做到位。乾旱時節應注意灌水,避免蟲害內侵。在生物防治過程中,食蟎瓢蟲為天敵害蟲,提高放養量可以保證去殺效果實現提升。在化學防治過程中,應通過阿維菌素兌水適量噴施,保證取得較好的驅殺效果。

3 結語

總之,為了保證大豆的優質與高職,要加強大豆生長管理工作,將日常管理是病蟲害防治措施做到位,只有減少病蟲害給大豆種植帶來的影響,才能促使大豆品質與產量實現提升,大豆優質高產目標也能順利實現。大豆種植管理中我們要始終保持嚴謹科學態度,積極推廣與應用科學栽培技術,這樣疾病預防效果才能提升,大豆高產目標也將順利實現。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