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唯一還在用的清朝鋼軌,至今不生鏽,專家:每根都是無價之寶

炎哥說歷史 發佈 2020-05-24T20:27:20+00:00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的種種已經受到了近現代西方國家的影響。《中國近現代史》一書中記載,清朝後期,我國土地被西方列強大量入侵,不少國家趁火打劫,掠奪了我國很多文化瑰寶。《文史知識》一書中更是直指:「1896年到1900年五年間,中國出現了被瓜分的危機。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的種種已經受到了近現代西方國家的影響。《中國近現代史》一書中記載,清朝後期,我國土地被西方列強大量入侵,不少國家趁火打劫,掠奪了我國很多文化瑰寶。《文史知識》一書中更是直指:「1896年到1900年五年間,中國出現了被瓜分的危機。「然而,西方國家的到來也給中國帶來了很多先進的思想與技術,特別是在工業方面,他們把工業革命的不少成品送來了中國,使中國意識到自己的落後,決心發展本國的工業。

眾所周知,二戰後的西方世界發明了很多便捷、先進的設備,這些超前的技術令他們信心大增,開始希望把自己的勢力範圍擴展到世界各國。因此,不少國家開始造船、出海,向亞洲、美洲進發,並利用自己的發明侵略這些的確土地與資源。身為亞洲領頭羊,中國自然是他們看上的一塊大蛋糕,然而清政府腐敗,長期的閉關鎖國也令我國技術發展十分落後。所謂的東方大國不過是金玉其外。中國被迫打開國門後,舉國人民為了反抗西方列強入侵,開始了一系列的反抗與變法行動。

他們中的不少人意識到了工業在國家發展中的重要性,為了挽救搖搖欲墜的國家,他們虛心學習了西方世界的文明與技術,並和國家實際狀況結合起來,興辦了很多工業體系。被稱為「華夏鋼源」的漢陽鐵廠就是這個階段的產物。現如今,漢陽鐵廠早就淹沒在歷史的長河裡了,但它製造出的產物還存在在我們國家。中國唯一還在用的清朝鋼軌,至今不生鏽,專家:每根都是無價之寶。讓我們一起看一看這段鐵軌背後的故事吧!

光緒十六年(公元1890年),湖廣總督張之洞在湖北武漢建立起了漢陽鐵廠。他當時堅信中國只有在火器方面不如西方列強,因此,他對於工業救國這個觀點深信不疑。漢陽鐵廠是我國近代歷史中最早興辦的官辦鋼鐵廠,它的出現也的的確確為我國抵制西方列強入侵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我國鋼鐵方面的技術得到了突飛猛進,現代工業水平也得到了不小的提高,大大推動了我國近代工業的發展進程。然而,清政府並沒有對於這個至關重要的新辦企業予以足夠的重視。最開始,清政府只肯給漢陽鐵廠撥款二百四十六萬作為它的創辦基金。

在啟動資金完全不足的壓力下,張之洞依舊毅然決然,他不肯降低建立鋼鐵廠的標準,不斷和清政府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最終,憑藉張之洞的堅持,漢陽鐵廠在光緒十八年,也就是公元一八九二年成功完成建設,總花費五百多萬兩白銀,是清政府最初所撥款項的一倍。

漢陽鐵廠被以張之洞為首的一眾官員寄予厚望。在它建廠初期,剛剛投入生產的漢陽鐵廠遇到了一些列問題。工人發現他們斥巨資購買的煉鐵設備並不適合冶煉含磷量比較高的礦砂,這使他們的生產一度陷入困境。政府對於投入如此巨大的鋼鐵廠無法順利冶煉鐵路鋼軌等物資而憤怒不已。走投無路之下,張之洞選擇了向日本與德國借款,暫時周轉重新購買所需設備。好在這次張之洞和漢陽鐵廠沒有辜負眾人的希望,在購入新設備後,漢陽鐵廠逐漸走入正正軌,整個工廠的運作十分順利,為我國冶煉了大批鋼鐵。可惜的是,沒過多久無能的清政府就被擊潰。沒了政府與資金支持的漢陽鐵廠在隨後幾十年的里飽受戰亂的影響,最終被日軍侵略、占領。

然而就在二零一二年,一位名叫渠敬雷的鐵路檢修工人在檢修四川萬源市境內的貨運鐵路專線時,意外地發現一處鋼軌上刻著一些字跡。經過仔細觀察,他發現上面寫的是:「1902年漢陽鐵廠造」。隨後,又有不少人在陝西略陽縣一座橋上發現了刻著代表漢陽鐵廠製造的「COCKERLL-1908- AT」、「KTPE-RSW1909」等字樣的鋼軌。

結語

沒想到,一百年前的鋼軌如今還在被我們正常使用著!二零一八年一月,漢陽鐵廠被列入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並在湖北龜山建立起了博物館。如今,武漢鋼鐵集團漢陽鋼廠坐落在漢陽鐵廠的原址上,依舊帶著「漢陽精神」為我國製造出大批所需鋼鐵,一如既往地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當今世界的中國已經擺脫了以往的孱弱和封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深知技術與設備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因此我們大力發展工業、製造業,並利用這些技術與科技造福著廣大人民。中國正以一種前所未有的速度與質量向世界證明著自己!
我是炎哥說歷史,感謝您在百忙之中閱讀這篇文章,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留言、點讚、分享,謝謝!感謝您的支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