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津湖之戰,現實遠比電影更為慘烈

王冰汝 發佈 2021-10-05T11:54:49+00:00

長津湖是朝鮮北部最大的湖泊,發源於長津江,在柳潭裡和下碣隅里之間交匯,最後流入鴨綠江。今年國慶檔,以長津湖戰役為背景的電影《長津湖》上映,再度通過銀幕講述起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長津湖是朝鮮北部最大的湖泊,發源於長津江,在柳潭裡和下碣隅里之間交匯,最後流入鴨綠江。



今年國慶檔,以長津湖戰役為背景的電影《長津湖》上映,再度通過銀幕講述起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關於長津湖中美各自都拍攝過紀錄片,其中中美兩邊參加過這場戰役的軍人在鏡頭面前,再度重述這段歷史。你會發現,真實的戰役,遠遠比電影更為慘烈。



在這片總面積54.2平方公里人工湖邊。71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在零下40度的極寒天氣下,與美軍最精銳的陸戰一師展開了一場長達20天的艱苦戰鬥,而人民志願軍則在這場戰鬥中,留下了一個個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


麥克阿瑟的傲慢


1950年9月15日,美軍五星上將麥克阿瑟率領聯合國軍介入韓戰,美軍第10軍在仁川登陸,之後南北夾擊,對朝鮮人民軍進行了圍攻。10月初,聯合國軍越過38線,10月19日,北韓首府平壤失守,美軍計劃將戰火燃燒至鴨綠江。



美軍總指揮麥克阿瑟曾公開說過:金日成跑到哪裡,我們就打到哪裡。1950年的10月31日,位於朝鮮東部的元山港,美軍10軍屬下的精銳部隊,海軍陸戰隊第一師登陸,從東線向北部挺進朝鮮臨時政府所在的江界,希望給金日成最後一擊。


即使美軍在挺進中遭到了中國志願軍的抵抗,麥克阿瑟依然不認為中國派出了大量部隊,只是來自少部分志願軍的小規模抵抗,他對於中國志願軍同樣不屑一顧:中國軍人是由農民組成的武裝,裝備與補給落後,沒有值得一提的空軍。


儘管時任美國總統杜魯門對於中國出兵有所顧忌,但是麥克阿瑟面對志願軍42軍的撤退,繼續向朝鮮北方挺進,先鋒部隊美第十軍軍長阿爾蒙德,拍下了一張眺望鴨綠江對岸的照片。此時的麥克阿瑟信心滿滿,他說出那句經典的「豪言」:要在聖誕節前結束戰鬥。



雖然在美國國內遇到了一定的阻力,但麥克阿瑟還是下令要求精銳部隊進軍長津湖地區。但他沒有想到的是,這支他眼中的農民軍隊,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精銳之師,而他的冒進,則幾乎造成了美國陸戰一師的全軍覆沒。


霓虹燈下的哨兵


9兵團是中國解放軍的精銳部隊,前身是華東野戰軍的1縱,8縱與9縱,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這支部隊在魯南戰役中殲滅了國民黨的快速縱隊,又在孟良崮戰役中殲滅了國民黨整編的74師,在淮海戰役中圍追杜聿明,並最終成功解放上海。



宋時輪是第9兵團的司令,原本是駐紮在上海附近進行軍事訓練,為隨時解放台灣做好準備。隨著美軍在朝鮮戰場不斷向邊境推進,兵團改變了在瀋陽集結休整的原計劃,主席與抗美援朝總司令彭德懷直接下令:江界,長津方面確定由宋兵團全力擔任,以誘敵深入,尋機各個殲滅為方針。


此時已經登上火車,向瀋陽進軍的9兵團,一路未停車,直接開往了鴨綠江邊。電影《長津湖》,講述的就是這段故事。


一場懸殊的「實力對比」


美軍的海軍陸戰隊第一師是全機械化裝備的現代化海軍陸戰隊,不僅武器裝備頂尖,坦克,戰車與火炮齊全,同時還擁有空軍的偵查,火力與補給支持,從彈藥,糧草以及運輸補給上全方位占據優勢。美軍的食物補給有肉,蔬菜,水果和奶製品。二戰中的第一師,在太平洋戰場上戰功赫赫,帛琉群島,沖繩島等戰役中都立下過戰功,有著「常勝師」的稱號。



第9兵團雖然人員完備,但是武器上卻參差不齊:從漢陽造,到日本式,還有繳獲的國民黨的一些裝備,而因為戰略調整未能在瀋陽集結的他們,更是缺少可以抵禦極度嚴寒的棉服。而志願軍在7天的口糧炒麵之後,只有依靠被凍到咬不動的小土豆。


由於美國的「焦土策略」,北韓地面上幾乎沒有任何禦寒的房屋,行軍中無法生火做飯,全部野外露宿並且必須隱蔽行蹤,9兵團創造了連續10天,每天30公里的行軍速度。在26日之前,完成了在長津湖指定地點的集結。為了能夠切斷美軍並形成包圍之勢,59師翻過一座1500米的高山,讓原本7天的行程只用了3天就提起完成。


而美軍這邊,從古土裡到長津湖南的下碣隅里,只有18公里,美軍第一師卻走了足足4天時間。當然,一方面是美軍第一師在挺進過程中,只有一條單車道的山腰環山路可以前進。但與此同,美國陸戰第一師師長史密斯有所預感,認為拉長部隊陣線,會帶來極大的風險。



史密斯(上圖左一)是德克薩斯人,他與麥克阿瑟以及他的心腹阿爾蒙德從形象到氣質上都完全不同,史密斯本人文質彬彬,曾在海軍陸戰隊的學校中教過書,有著教授的稱號。心思縝密的他在長津湖的下碣隅里處修建了一個臨時軍用機場,他對阿爾蒙德表示,這個機場在必要時候可以運輸物資以及傷員。而正是由於他的謹慎,才避免了第一師最後的全軍覆沒...


20天內的殘酷戰鬥


志願軍的總攻在11月27日下午16:30展開,阿爾蒙德指揮的美軍第10軍當時已經分散部署在各個地區,且支援距離相當遠。



從11月27日夜裡,志願軍的第9兵團第20,27軍發起了多起進攻,並沿著長津湖至古土裡的公路全面埋伏起來。美軍的第5,第7以及第11路戰團被志願軍第59師,第79師以及第89師全面圍攻。同樣,第31團戰鬥隊在新興里被志願軍第80師與81師分割並伏擊。志願軍的第60師從北面包圍了古土裡的陸戰一師的部分隊伍。


到11月28日,美軍已經被分割在柳潭裡,新興里,下碣隅里以及古土裡。


11月30日,27軍集中兩個師,由師長詹大南統一指揮,並使用全軍所有炮兵,圍攻新興里的美7師31團。歷史悠久的美7師31團組建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因曾參加對蘇俄的西伯利亞戰役而有著「北極熊團」的綽號,是美國海軍陸軍中戰鬥力極強的部隊。



這場戰役中,該團藍色的團旗被志願軍班長張積慶繳獲,後來成了北京軍事博物館的展品。這是韓戰中,志願軍所創造出成建制的全殲美軍一個團的光輝戰績。



12月4日,柳潭裡的美國陸戰一師5團、7團終於撤回了下碣隅里,他們用3天時間才走完這22公里,一路慘遭志願軍層層伏擊,平均1小時只能走300米,22公里的道路上超過1500多人傷亡。



在古土裡的水門橋是架在長津湖引水管道上的懸空單車道橋樑,橋下是萬丈深淵,志願軍為了能夠堵截並全殲第一師,決定炸毀水門橋,截斷美軍退往咸興的必經之路。


20軍曾經於12月1日、4日兩次組織敢死隊炸掉了這座橋,可每次都被美軍工兵修好了。第三次志願軍乾脆將橋基直接炸毀。但令志願軍意外的是,美國空軍從日本調來8套每套重達1.1噸的車轍橋組件空投至美軍陣地,然後美軍工兵在懸崖上僅用兩天的時間就架設了一座載重50噸,可以通過撤退部隊所有車輛的橋樑。這也顯示出美國強大的武裝優勢和訓練有素的部隊能力。


可歌可泣的冰雕團


這場戰役中,志願軍同樣也傷亡慘重,根記述,由於物資和補給的缺乏,志願軍在地面戰鬥,遭遇空襲,及嚴寒的天氣里傷亡較大。由於沒有適當的禦寒服裝,志願軍的戰鬥力因為大批士兵被凍死凍傷而被嚴重削弱。大部分志願軍耗光了在過江時隨身攜帶的彈藥,而且食品也供應不上。



其中,「冰雕連」的故事就是發生在這場阻擊中,志願軍第27軍第80師第242團第5連在衝鋒時受到美軍火力壓制,全連呈戰鬥隊形臥倒在雪地上,除一名掉隊戰士和一名通信員外全部凍亡。美軍指揮官在面對這一幕時,也向這一連隊敬禮致敬。



之後,戰友們在該連戰士宋阿毛身上發現一首絕命詩:「我愛親人和祖國,更愛我的榮譽,我是一名光榮的志願軍戰士。冰雪啊!我絕不屈服於你,哪怕是凍死,我也要高傲地聳立在我的陣地上!」


12日,美陸戰一師終於在咸興與美第3步兵師匯合。美軍的兩個師繼續向南撤退,一直到達東海岸的咸興市。一路上,雖然20軍餘部繼續窮追不捨,但是第26軍主力始終沒有能夠趕到投入戰鬥。


美軍的士兵回憶起來,我們經常在各個方向上都會遇到中國軍隊的攻擊。美軍第一路戰軍南下撤退時,記者曾質問美軍為何從朝鮮撤軍,美軍軍長阿爾蒙德是這麼說的:「我們在各個方向上都有敵人,所以我們只是換了方向,而不是撤退。」


長津湖戰役的意義


這場戰役對於志願軍來說是一場大捷,但是也付出了巨大的傷亡代價,雖然未能實現全殲美軍陸戰一師的作戰目標,但是成功的將聯合國軍隊驅逐出了朝鮮的東北地區。這場勝利是中國軍隊對西方國家部隊在主要戰役上的第一次勝利,也一舉扭轉了韓戰的大局。


1996年,曾參加過長津湖戰役的中國國防部長遲浩田訪問美國,當時在德克薩斯,接待他的一位美國海軍陸戰司令名為查爾斯·克魯拉克,他得知遲浩田曾參加過長津湖戰役後,向遲浩田上將表示,自己的父親維克多·克魯拉克曾在長津湖戰役中擔任陸戰一師的參謀長。



遲浩田對他說:「如果志願軍有現在的武器裝備,那麼你的父親就要當俘虜了。」之後遲浩田送給他了一本孫子兵法,二人成為了好朋友。


71年後,戰火已經離兩代人變得遙遠,身處和平年代的我們,除了珍惜來之不易的當下,更重要的是重溫與銘記這段歷史。


撫今追昔,長津湖旁,冰雪埋忠骨,英雄兒女,寒光照鐵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