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怎麼打成了彭德懷最忌諱的局面?韓戰剖析15:血染臨津江

視覺傳達 發佈 2021-10-05T12:55:04+00:00

在此前的十四篇中,我們就韓戰的起源、初期的戰況、仁川登陸、中國出兵的情況等前10個月的戰爭進程以及這一期間錯綜複雜的國際博弈進行了介紹。

大家好,歡迎來到@視覺傳達。

在此前的十四篇中,我們就韓戰的起源、初期的戰況、仁川登陸、中國出兵的情況等前10個月的戰爭進程以及這一期間錯綜複雜的國際博弈進行了介紹。前期的介紹已經進行到抗美援朝戰爭被動發起的防禦戰——第四次戰役,並且插述了麥克阿瑟免職事件,以及美國國內的政治鬥爭。

本期,我們在開始講述發生在1951年4月~6月間韓戰最大規模的戰役一——血染臨津江
本文,小編展開分析,這其中有大量您以前或許很少接觸到的史實及細節,還有我本人對一些問題的觀點。

本期為第十五期,本篇一共三節。

全文比較長,但講的是一個【非常著名的話題】,也是一個【謠言特別多的話題。相信喜歡探究韓戰史的你一定會讀完。全文9008字。

一、火海對人海,血紅的臨津江

1951年4月22日晚,彭德懷一聲令下,第五次戰役打響!

第五次戰役簡圖

一個英國炮兵的回憶:22日入夜,我們聽到了可怕的軍號和哨子聲,這是中國人在調動部隊行進時發出的信號,而且越來越響。夜幕降臨後,我們就進入了臨戰狀態,在接下來的8個小時裡一直召喚炮兵不停地開炮。首先,為了守住陣地,我們開始向事先標定好的直瞄射擊目標開火。從21點30開始,我們發現在陣地前沿能夠看到敵人若隱若現的身影。我們繼續向迫擊炮陣地通報目標情況。炮擊一直持續到23日5點,我們一整夜都在向8個目標開火。與此同時,在炮兵陣地後方,由於滲透進來的中國軍隊已經近在咫尺,可以戰鬥的人都準備拿起輕武器直接參與防禦戰鬥。現在陣地的三個方向都傳來了嘹亮的軍號聲,中國軍隊很可能打算孤立我們所在的這座位於臨津江及其支流漢灘江交匯處北岸的高地。——《一個英國炮兵眼中的韓戰》(吉姆·雅各布斯)

4月23日,攻擊已經蔓延到長達240公里的戰線上。但志願軍在許多地點都遭遇了聯合國軍強大火力的殺傷......尤其慘烈的是右翼的楊得志第19兵團下轄的突破臨津江的志願軍第64、第65軍。

這場戰鬥甚至成了中國志願軍史上不願提及的慘痛往事!是志願軍戰史上的一次重大教訓......

到底是怎麼回事?發生了什麼?

臨津江,位於漢城以北75公里,作為漢江的一條支流,它向西南方向橫穿「三八線」而過,然後流入韓國境內。

我先簡述一下戰鬥計劃:由楊得志兵任第19兵團司令的64軍奉命在臨津江以北高浪浦里地段進行突破,而後向議政府實施戰役迂迴,切斷敵軍退路,阻敵增援,並相機占領漢城。65軍為兵團預備隊,負責協同第3兵團、第9兵團會殲美軍第24師、第25師。

(戰鬥打響前3天,64軍尚不知道第五次戰役計劃,當4月19日接到戰役預先號令時,64軍步兵尚未進入衝擊陣地,炮兵亦未進入射擊陣地,當接到命令時,步兵跑步勉強趕到衝擊陣地,實屬倉促作戰)

此時,64軍對面是韓國第1師團,防禦戰術是將志願軍放過臨津江,以強大火力進行陣前戰鬥,以強大預備隊進行反衝擊,試圖殲滅志願軍渡江部隊於江南的高地群前。

戰鬥打響後,64軍過江部隊4個團又2個營向韓軍基本陣地發起進攻,雙方展開激戰。但在美韓軍炮火阻擊之下,64軍過江部隊未能形成突破,形成對峙局面。

這張照片就是志願軍突破臨津江時的(小編進行了著色)

4月23日天剛亮,美國空軍第5航空隊起飛1000多架次飛機,對志願軍、朝鮮人民軍突擊部隊進行狂轟亂炸,其中執行對地支援的架次為340架次,在64軍部隊上空約為20~30架次。64軍過江部隊始終不得進展。

而另一邊,64軍192師在22日晚激戰中占領的韓軍陣地128高地、於義洞、廉安里南山、食峴里北山等倉促轉入防禦,紛紛陷入苦戰,部分陣地被韓軍奪回。

當191師、192師部隊與韓軍激戰之時,兩個師的指揮所和炮8師部隊卻受阻於江北,部隊電台基本被打壞,與下屬部隊失去聯絡,未能投入戰鬥。

64軍本應擔負著突破臨津江之後向議政府穿插的重任,結果在過江之後被美軍強大火力阻住不能前進。

兵團司令楊得志急紅了眼,連續給64軍發報,措辭之嚴厲實屬罕見:

1、江南之敵為英二十九旅、偽一師全部僅兩萬餘人,雖有工事,火力強,飛機瘋狂轟炸,但散布於四五十里寬的正面。

2、我軍主力已停於江南狹小背水地區,如不堅決攻擊等於死亡,勢必遭到不必要的損失,會造成更多的困難。

3、各軍師本日晚應按原定任務不顧一切犧牲,組織火力密切協同主動配合堅決攻殲該敵。六十四軍各師如不猛插進到目的地完成戰役任務,會要遭到革命紀律的制裁。

革命紀律的制裁指的是什麼?是64軍的主官將會被送上軍事法庭!

楊得志在給64軍下命令的同時,也命令65軍渡江。4月23日傍晚,194師、195師分別在高浪浦里展開渡江,與正在渡江的190師發生了嚴重的擁堵,各部隊都搶著過江,反而造成堵塞更加嚴重。

而美軍大規模使用照明彈,飛機、炮兵群封鎖江橋。194師581團、582團過江時,浮橋被炸斷,許多戰士掉入江中,很多人在江水中犧牲。直到4月24日拂曉,高浪浦里方向渡江的部隊才全部通過臨津江。

但剛剛渡江的第19兵團第64軍遭到了聯合國軍的空地火力打擊。由於部隊進展不利,該軍的三個師擁擠在臨津江南岸的狹長地帶,兵力部署十分密集。同時,第65軍的兩個師也渡過了臨津江。一時之間,在臨津江以南20平方公里的狹小區域內,竟擁擠著5個師的部隊!

美韓軍臨津江炮兵陣地(小編進行了著色)

聯合國軍自然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在聯合國軍航空兵、炮兵火力的猛烈打擊下,擠作一團的志願軍遭到了極其猛烈的打擊!他們前進打不過去,沒有命令不能後退,整整兩天兩夜,窩在那裡無法動彈,成了「活靶子」!美軍的空地火力反覆犁來犁去,志願軍戰士血肉模糊的屍體鋪滿了臨津江南岸,整個臨津江被志願軍戰士的血水染紅......場景如同夢魘!

王樹增紀實文學中寫道:第六十四軍主力在反覆的攻擊中依舊不能前進,奉命增援的第二梯隊第六十五軍上來了,頂在前進不了的第六十四軍的後面,結果,中隊五個師的6萬多人全部擠在了臨津江南岸的狹窄的江邊。前進沖不過去,撤退沒有命令,正是白天,美軍飛機對沒有防空能力的中國士兵群進行了猛烈的轟炸和掃射,中國士兵密集的屍體血肉模糊地倒在臨津江南岸。——《遠東韓戰》(王樹增)

敵人的火力實在是太強大了!衝鋒的道路上,倒滿了志願軍戰士的屍體......最終,僅有一個營和偵察隊衝破了敵軍防線......這兩支小部隊20小時不眠不休拼命死戰,一路擊破美軍7次阻擊,在美軍縱深穿插60公里,一舉奪占了議政府旁的制高點道峰山,切斷了漢城以北敵軍的退路。這一行動打亂了漢城以北敵軍的部署,四面八方的敵人一齊擁向道峰山。這兩支分隊在不可想像的惡劣條件下整整堅持了三天四夜。在令人絕望的形勢下,他們望眼欲穿地盼望著大部隊馬上趕到,不然,穿插到道峰山的偵查支隊,就有成為孤軍且被敵人消滅的危險。可是,64軍的主力此刻卻在血灑臨津江......——《決戰朝鮮》不過,偵察支隊最終頂住了敵人的進攻。第五次戰役結束後,這支偵察支隊被授予「道峰山支隊」稱號,並榮立集體二等功。

志願軍第65軍第195師杜振英回憶:部隊渡江時正遇上漲潮,橋是沒在江水下的,美國大兵從飛機上投下燃燒彈、汽油彈,有個衛生隊61個人幾乎全炸死在那裡。江水都染紅了。」——《93歲老兵杜振英的崢嶸歲月》(《保定晚報》2020年12月10日)

臨津江架橋

第19兵團司令楊得志在其回憶錄中說:「五個師擁擠在臨津江南岸約20平方公里的狹長地區里,遭到了敵炮兵、航空兵的火力突擊,傷亡很大。現在想起來,依然是十分痛心的。」——《楊得志回憶錄》(中國解放軍出版社)

對於此次作戰,64軍和65軍被記載為「重大傷亡」,但傷亡有多大呢?至今尚未解密,小編用了洪荒之力也無法查到可信資料。為什麼不能像其他戰鬥那樣查到具體傷亡數據?而僅以「重大傷亡」表述?

《韓軍戰史》估計,22日至30日誌願軍64軍和65軍的傷亡是8374人;《韓戰中的美國陸軍》估計,24日下午的戰鬥造成志願軍3000人傷亡;徐焰少將在一個訪談節目中說傷亡一萬多人;《抗美援朝戰爭史》記錄:64軍、65軍由於前進受阻,在長坡里、高士洞、馬智里以北,臨津江南岸約20公里狹小區域內,遭敵航空兵、炮兵火力突擊,傷亡數千人......各方數據都對不上,聽信任何一方都不嚴謹。

我們估算一下:64軍和65軍屬於新入朝部隊,在臨津江戰鬥中投入兵力應不低於6萬人。

一般來說,一支部隊傷亡超過30%就應該退出戰鬥休整了,傷亡超過60%就等於徹底失去戰鬥力,因為此時戰士的心理趨於崩潰的邊緣了,再打下去徒增傷亡;但是,韓戰留下的數據是:中國志願軍傷亡超過70%還很頑強!還可以主動發起進攻!

但,無論如何,6萬餘人擠在一個狹小的空間上被美軍轟炸機來回反覆犁來犁去,其傷亡結果可想而知了。只能說,此戰我志願軍受到了無比慘重的傷亡!

64軍、65軍血灑臨津江永遠成為志願軍抗美援朝中最慘痛的一幕,時至今日究竟犧牲多少戰士依舊是個謎底。然而,我們很清楚的是,正是這些在朝鮮戰場上連屍體都找不到的英雄,捍衛了民族的尊嚴!

事實上,第64軍和第65軍在臨津江一帶的遭遇,僅是一場龐大戰役中的一小部分。面對聯合國軍的優勢火力,志願軍、朝鮮人民軍在這次戰役中集結了規模空前的兵力。這次戰役在韓戰史中至關重要,最終定下了此後兩年戰爭的走向。

要理解此後韓戰的進程,我們就需要了解這次戰役的經過。

二、埋下慘勝苗頭的第五次戰役

如上一篇所述,在1951年2月~4月間,聯合國軍在李奇微的指揮下,發動了持續不斷的反攻。聯合國軍各部由西到東,按照美國第1軍、美國第9軍、美國第10軍、韓國第3軍、韓國第1軍的順序排列成了一條橫貫朝鮮半島的緊密戰線,向北步步為營地推進,並再次占領了韓國首都漢城。

到1951年3月底,中國人民志願軍及朝鮮人民軍退回了三八線以北。隨後,聯合國軍在4月5日發起「狂暴作戰」,向三八線以北約20公里處的「堪薩斯線」挺進。隨後,李奇微又依次命令左翼部隊向更北面的「猶他線」和「懷俄明線」進軍。

1951年1月24日~6月24日間的戰線變化。

本圖標註了「堪薩斯(Kansas)線」、「猶他(Utah)線」、「懷俄明(Wyoming)線」的位置。

4月21日,聯合國軍中央和右翼的部隊已經到達「堪薩斯線」,而左翼部隊則開始從「猶他線」向「懷俄明線」進攻。22日,志願軍主力與美第1、第9軍開始接觸,戰鬥變得激烈起來。

此時的中國志願軍已經完成大規模集結,大量新加入戰場的中國志願軍部隊已出現在前線。事實上,這些中國軍隊馬上就要發起一場超大規模的攻勢了。——《潮漲潮落》(比利·莫斯曼:第二十章《向鐵三角推進》)

對於第五次戰役,中央軍委在1951年3月上旬就開始了策劃。如上一篇所述,中國在這段時間一直催促蘇聯提供一系列保障,可點擊連結參閱我的上一篇文章:前方在激戰,為什麼彭德懷卻回國?韓戰剖析13:俄國檔案解密。其中有大量俄國解密電文。

1951年2月,中央軍委將第一野戰軍第19兵團、第二野戰軍第3兵團和第三野戰軍第9兵團編為「第二番」部隊,將華北野戰軍第20兵團和臨時抽調的四個軍、連同第13兵團的四個軍編為「第三番」部隊,陸續派往朝鮮半島,從而施行「輪番作戰」。到3月底,中國志願軍第二、第三番部隊都進入了朝鮮半島。

其中,第二番部隊開往前線,準備接替疲憊已極的第四野戰軍第13兵團。在同一個月,彭德懷電令第19、第3、第9兵團指揮人員,表示這三個兵團應在聯合國軍持續北進的情況下,將其「誘至便於殲擊地區」,而後發起殲滅作戰。

此時,戰場上的志願軍兵力已達到約100萬,朝鮮人民軍也擁有35萬兵力。

1951年4月,志願軍向前線集結。

4月6日,中國志願軍司令部召開黨委擴大會議。在會上,彭德懷發表講話,表示「反攻時機,以現在為最好」,決定發動「第五次戰役」,「消滅敵人幾個師,粉碎敵人的計劃,奪回主動權」。

4月10日,彭德懷致電毛澤東,表示將以第3兵團為中央、第19及第9兵團為兩翼,對西線聯合國軍發起攻擊,「以各個分割殲滅敵人,力求在三八線以北殲滅敵人幾個師,取勝後再向敵縱深發展」。

4月13日,毛澤東復電彭德懷,同意他的作戰計劃。——《抗美援朝戰爭史》(中國軍事社會科學院編)

4月18日,彭德懷向各部下達命令,要求在21日或22日黃昏前「發起戰役反擊」

4月21日,彭德懷發布了正式作戰命令,要求各部將攻勢的開始日期定為4月22日。屆時,朝鮮人民軍第1軍團、中國志願軍第19、第3、第9兵團將由西到東依次排開,集中絕對優勢兵力向美第1、第9軍進攻。朝鮮人民軍第3、第5軍團則將在東線發起策應攻擊,在以一部牽制美國第10軍的同時,以主力攻擊韓國第3軍的戰線。

此次作戰,中國志願軍的武器裝備已有很大提升,有34個在朝鮮半島作戰的志願軍師換裝了蘇式武器。其中,第19兵團接收了蘇式「步槍35937支、衝鋒鎗6588支、輕機槍1880挺、重機槍485挺」,並裝備了9個蘇式迫擊炮營。根據周恩來與蘇聯駐華軍事總顧問沙哈羅夫在1951年2月簽署的協定,蘇聯向中國提供了12.35億盧布的軍事貸款,用於購置韓戰所需的「軍事裝備、彈藥和鐵路器材等」。——《蘇式武器裝備:人民解放軍第一次大換裝》(張暉,《黨史博覽》2019年第2期)

以下為俄國檔案館解密檔案(史達林即史達林):

從蘇聯購買的第一批三十七個師的裝備已開始到達,各師都成立了炮兵團、高炮營,各團增設了無後坐力炮連、高射機槍連和美國人非常害怕的一二〇迫擊炮連。志願軍的各種火炮已增至六千餘門,其中大中口徑火炮一千餘門,火力大大增強了,中國軍隊的裝備從未這麼好過。——《決戰朝鮮》

除此之外,由蘇聯重武器武裝的志願軍三個炮兵師、一個火箭炮師、兩個戰防炮師、四個高射炮師和兩個坦克團也在1951年4月抵達朝鮮半島,使志願軍的重火力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諸多兵種建立起來志願軍的蘇式裝備》(唐元鵬,《國家人文歷史》2015年第15期)

在平壤,駐紮著蘇聯別洛夫將軍指揮的兩個蘇聯航空師,為中朝聯軍的後方補給線提供空中掩護。——(《華西列夫斯基、什捷緬科關於蘇聯航空兵部署問題致史達林電(1951年4月12日)》,沈志華:《韓戰:俄國檔案館的解密檔案》中冊)可以說,此時志願軍的裝備水平與此前相比已經有了質的提升。

周恩來致電史達林的電報

華西列夫斯基、什捷緬科關於蘇聯航空兵部署問題致史達林電報

但是,此時的志願軍已經埋下了慘勝的苗頭,甚至失敗的重大風險!

當時的中央軍委對朝鮮戰場的戰略是「長期準備,短期勝利」。

彭德懷的想法與中央是一致的,特別是上面講的國內來的三個軍團和大批蘇式武器抵達前線後,志願軍已經不再像前面四次戰役那樣窘迫。

不過,令人吃驚的是,彭德懷主張先發制人發起第五次戰役的計劃卻遭到了幾乎所有將領們的反對。當時與會的宋時輪、洪學智、解方、鄧華、韓先楚等人都是身經百戰的名將,他們一致認為應該將「聯合國軍」放進來,讓他們深入到金化、鐵原地區再打,志願軍不僅可以以逸待勞、關門打狗,將敵人分割後更便於成建制消滅敵軍。

從左至右為:宋時輪、洪學智、解方、鄧華、韓先楚

會議經過了一番激烈的爭論,但最終沒有能扭過堅持已見的彭德懷。並且一個現實的問題是,美軍一旦再來一次類似仁川的登陸,來個前後包抄,志願軍幾十萬大軍掉個頭都難,更別談對敵軍關門打狗。各將領最終表示由統帥彭德懷決定最終作戰計劃,各大兵團堅決執行。

與此同時,輕敵情緒普遍在軍中蔓延。

此時,朝鮮戰場上的官兵普遍都產生了一種錯覺:前四次戰役在缺衣、少彈、無糧的情況下都能打出如此驕人的戰績,第五次戰役保障遠比先前充足得多,將美軍打得屁滾尿流肯定不成問題。

志願軍第19兵團司令楊得志在回憶錄中記載:當他向該兵團師以上軍官傳達作戰命令時,軍官們聽說第19兵團將擔任西線主力突擊任務,紛紛表示要用實際行動回答上級的信賴。——《楊得志回憶錄》

在戰前動員會上,三兵團副司令員王近山說:「他們有多少兵?加上李承晚的偽軍,還抵不上咱們的一個軍區,不夠一個淮海戰役打的!我看把美軍趕下海不成問題,朝鮮有多大個地方!在三八線上尿泡尿就能滋到釜山去!」——《遠東韓戰》第七章《誰能在戰爭中取勝》(王樹增,中國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王近山

根據廣為流傳的說法,在戰前動員會上,第9兵團司令宋時輪憤憤不平地咒罵道:「我兵團入朝第一仗,要不是衣裝單薄被凍得伸不開手,美軍陸戰1師早就見了閻王,現在天氣暖和了,非得可了勁兒地替犧牲的戰友們報仇不可。」

此時,志願軍全軍上下無不充斥著輕敵思想和求戰心切的氛圍,但對於美軍的變化卻一無所知。

三、聯合國軍成功預判了志願軍攻勢?

那麼,此時的聯合國軍方面的情況如何?

如前所述,在1951年4月11日,杜魯門將時任聯合國軍總司令的麥克阿瑟將軍解職。可點擊連結參閱我的上一篇文章:美國幾次想將戰場擴大到中國腹地,為何最終放棄?韓戰剖析14

原美第8集團軍司令李奇微升任」聯合國軍」最高指揮官後,美軍立刻任命詹姆斯·范佛里特接李奇微的班,出任聯合國軍美第8集團軍司令。

詹姆斯·范佛里特

詹姆斯·范佛里特,荷蘭籍後裔,1915年美國西點軍校畢業,他的同班同學有艾森豪、布萊德雷等名揚天下的人物,李奇微是他的學弟。

二戰中,范佛里特參加了諾曼第登陸,時任團長的他首先率部攻上猶他灘頭。曾一天榮獲3枚銅十字英勇勳章,後來又得到一枚英國勳章。此後他又參加了解放法國和進攻德國的戰役,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他因戰功而不斷晉升。到二戰結束時,他已經成為了美國第3軍的軍長。與空降兵指揮官出身的李奇微相比,范佛里特擁有更豐富的地面作戰經驗,被認為是山地戰專家。

范佛里特擅長運用機械化部隊進行快速穿插,更是典型的唯火力定勝論者。在美軍的詞典里,有這樣一個詞:「范佛里特彈藥量」,比喻以超高彈藥消耗,消滅敵方有生力量,從而減少己方損失的作戰方式。他一向不把美軍在作戰時對彈藥量的限制放在眼裡,在他看來,聯合國軍應儘量利用自身的火力優勢對敵人進行最大限度地殺傷。在韓戰中,他指揮的戰鬥所使用的彈藥量時常為正常彈藥消耗量的四到五倍,被人稱為「范佛里特彈藥量」

范弗里特在接任美第8集團軍後不久,就收到了一個晴天霹靂:他身為美軍遠東空軍飛行員的兒子吉米,在飛往鴨綠江以南地區執行轟炸任務時機毀人亡,這個消息,讓本就以好戰而著稱的范佛里特仇火中燒。

但此時的地面戰爭毫無進展,除了雙方那些小規模的攻防戰,和志願軍神出鬼沒的冷槍冷炮外,整條戰線在一種無所作為的對峙中沉寂著。此時的范弗里特絞盡腦汁地構想了花樣層出的作戰行動,但統統被頂頭上司李奇微逐一駁回,不是李奇微不想打,而是眼下美國國內的政治局面不允許他有過大的動作。(又要進行人事變更了,下一篇介紹)

范弗里特原本有一個在朝鮮半島東海岸的登陸作戰計劃,但沒有得到李奇微的批准。如果這個計劃成功,無異於將會對志願軍造成沉重一擊。

范佛里特還是在李奇微的掣肘下將美軍的戰術變化進行了很大的提升:

防守時,范弗里特強調拉開距離,不斷用火力打擊志願軍的進攻矛頭,轉入進攻時,強調大膽穿插,曾一日內分兵13路突入中朝方面縱深達80~100公里,搶占渡口和制高點,造成中國志願軍整個戰線的動搖。

他提升了李奇微的戰術:志願軍夜間穿插,他就節節撤退,每夜卻最多只退20公里,恰是志願軍一夜前進路程。結果志願軍夜間抓不住敵人,天明又進入了敵人預設陣地之前,反遭火力猛襲。而且,范弗里特一改「雞蛋殼防禦」戰法,建立了兵力和火力密切配合的縱深防禦,志願軍想打近戰貼不上去,打夜戰當夜不能解決戰鬥,想速決又僵持不下,又打成了彭德懷最忌諱的一線平推。——《決戰朝鮮》

范弗里特的指揮能力絕不亞於李奇微!他的由兵力和火力構成的「縱深防禦」戰術讓志願軍即貼不上去、又打不下來,范弗里特的這種戰法讓後來的志願軍在第五次戰役中吃了大虧。總而言之,范佛里特在後面的戰爭中給中國志願軍造成的很大麻煩。

此時的聯合國軍已經有了較為充分的準備。通過反覆的空中偵察和情報分析,李奇微在4月中旬已經斷定志願軍正在集結龐大的兵力、準備發動一場新攻勢。

4月16日,李奇微向華盛頓方面報告稱:「雖然敵軍自2月中旬以來一直處於防禦狀態,但他們只動用了其富有極大潛力的60多個師中的一部分兵力,他們仍具有隨時發起進攻的能力。」

在得知志願軍後勤補給大量增加後,李奇微將美軍的飛機從1000架增加到近3000架,空襲重點全部轉向中國軍隊後勤補給線。

4月19日,李奇微向所屬參謀人員下達命令,表示中國志願軍不久之後就將發起新的攻勢,而聯合國軍一定能將其擊敗。——《韓戰》(日本陸戰史普及會編)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志願軍發起第五次戰役的前夕,聯合國軍方面已經根據情報判明了進攻的方向,認為志願軍的主要攻擊目標將是聯合國軍左翼的美國第1軍和第9軍。聯合國軍各部也在這樣的情況下,做好了迎戰的準備。——《朝鮮:我們第一次戰敗》第五十五章《春季攻勢》(貝文·亞歷山大)

這樣一來,聯合國軍自抗美援朝爆發以來首次提前預判了志願軍即將發動的新攻勢對於中國志願軍來說,屢試不爽的奇襲戰術,是否還能取得預想的效果變得撲朔迷離。

在這樣的情況下,美第1軍和第9軍仍在4月22日白天持續向「懷俄明線」推進,力求在志願軍發動攻勢前儘可能地擾亂我軍攻勢準備。

4月22日黃昏,一輪圓月出現在天空。

志願軍炮兵陣地

中國人民志願軍、朝鮮人民軍同時開炮,持續4個小時的大規模炮火覆蓋了聯合國軍陣地,其後,上百萬部隊全線出擊,向聯合國軍猛撲而去!第五次戰役打響了......但,隨即出現了本文開頭的那一幕!

戰局的發展將如何?

敬請關注下一篇:韓戰深度剖析,你接觸不到的歷史真相,第十六篇:中國軍隊被動局面可能重演

拓展閱讀(按戰爭發展時間順序排序):

第一篇:韓戰深度剖析,你接觸不到的歷史真相,第一篇:戰爭的起因

第二篇:韓戰深度剖析,你接觸不到的歷史真相,第二篇:朝軍南下

第三篇:你接觸不到的歷史真相,韓戰深度剖析三:釜山防禦圈

第四篇:是勝利還是失敗的教材?韓戰深度剖析四:仁川登陸

第五篇:中國在「政治恫嚇」?揭示歷史真相,韓戰剖析五:中國出兵

第六篇:抗美援朝首戰,勝利後為什麼停止進攻?決策背後的考量不簡單

第七篇:美軍上尉視角下的歷史真相,韓戰深度剖析七:激戰清川江

第八篇:為什麼把戰場選擇在這裡?韓戰深度剖析八:死神叩門!長津湖

第九篇:中美若再開戰會怎樣?客觀全面分析長津湖血戰,韓戰剖析九

第十篇:中國怎麼就成了「唯一的侵略者」?韓戰剖析十:和平陰謀

第十一篇:強悍的38軍兵力也下降到3.4萬人,韓戰剖析十一:為啥收兵?

第十二篇:美軍已不懼怕和志願軍夜戰,韓戰剖析十二:砥平里之戰

第十三篇:前方在激戰,為什麼彭德懷卻回國?韓戰剖析13:俄國檔案解密

第十四篇:美國幾次想將戰場擴大到中國腹地,為何最終放棄?韓戰剖析14

我是@視覺傳達,感謝朋友們「點讚、關注」,我會持續和大家重溫歷史、感悟初心歡迎在評論區「討論、留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