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晶片「落地成盒」!華為卻已身處決賽圈,網友:這比賽夠精彩

五商文化 發佈 2020-05-23T22:07:21+00:00

「人不遂人願」,已經有一美國晶片巨頭在我國被迫關閉的廠房。華為在面對危機的同時也面對著無限機遇,世界科技的競爭就宛如一場「絕地求生」,格芯算是「落地成盒」了,而中芯已經身處「決賽圈」,而這場勝利對於華為來說應該是勢在必得,對於我國人民來說更是一個提升民族自豪感的事,也會增強我國的

Hello,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資訊!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智慧型手機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對於智慧型手機而言,晶片就是它的心臟,所以晶片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我國作為手機的最大消費市場,自然而然也是最大的晶片市場,許多外國的晶片公司都想進入我國市場大撈一筆。「人不遂人願」,已經有一美國晶片巨頭在我國被迫關閉的廠房。


這個公司就是格芯——格羅方德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這是一家總部位於美國加州矽谷桑尼維爾市的半導體晶圓代工廠商,成立於2009年3月。格芯的代工實力也是毋庸置疑的,比起台積電雖然差一點,但是也絕對走在世界的前列,但由於晶片行業的發展迅速,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早在2017年格芯就入住了四川,並斥巨資打造了12寸晶圓生產線。不知道是因為管理不利還是公司高層的決策失誤,新建廠中的機器都是從新加坡退下來的二手機器,導致了晶片生產的落後,隨之而來的就是一系列的虧損,最後面對著這巨大虧損,格芯不得已選擇了關閉廠房,退出我國市場。


不得不說格芯的加入確實推動了我國半導體企業的發展,我國的晶片市場因為有了格芯的存在煥發了生機。我國對於這種現象向來是十分歡迎的,互利雙贏的共同進步總比肆無忌憚的迫害討人喜歡。格芯讓我國銷售額從2015年的24%上升到了2019年的35%,格芯對於我國市場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


可「機會從來都只留給有準備的人」,格芯在我國市場的失敗絕對不是偶然,這份前車之鑑可以給華為總結了很好的經驗,為華為今後在發展自己的晶片的時候提供各方面的參考。


台灣半導體專家梁孟松被中芯委以重任,很快就發現了許多中芯的問題所在:管理效率太差,機台的生產流程拖沓,多餘工序也造成良率降低。如果不重視,那麼中芯的結果可能會和格芯一樣,被迫遺憾落幕。


華為在面對危機的同時也面對著無限機遇,世界科技的競爭就宛如一場「絕地求生」,格芯算是「落地成盒」了,而中芯已經身處「決賽圈」,而這場勝利對於華為來說應該是勢在必得,對於我國人民來說更是一個提升民族自豪感的事,也會增強我國的綜合實力,掌握一定的國際話語權。


對此,你有什麼想說的?又有什麼獨到的見解呢?歡迎留言與大家一起討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