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開悟的最高境界,就在這2字,越混越差時,建議一讀

雅品堂 發佈 2020-02-11T02:30:27+00:00

王陽明對此回答道:這是因為你的心忙慣了,心中不得安寧,千頭萬緒,結果是大事空無一成,小事卻索然無味。

在明朝著作《傳習錄》中有記載,學生問道:為何自己整日忙個不停,到了年末收穫卻寥寥,卻一事無成?

王陽明對此回答道:這是因為你的心忙慣了,心中不得安寧,千頭萬緒,結果是大事空無一成,小事卻索然無味。

這裡摘錄原文如下:

今人於吃飯時,雖然一事在前,其心常役役不寧,只緣此心忙慣了,所以收攝不住。

意思是:現在有些人在吃飯時,即使無事,他的心也經常忙亂而不安定,只因他這顆心忙慣了,所以收攝不住。

很多人整日繁忙,卻混不好,並不是能力差,而是不懂這一個道理。

對此,王陽明提出了兩個字,幫助我們解決問題。

這兩個字就是——精一

其實就是要專注眼前的事情,不要讓自己的內心如同野馬,時而山川,時而原野,如何收攝得住?(見傳習錄)

為此王陽明還專門寫了一首禪詩:

飢來吃飯倦來眠,只此修行玄更玄。

說與世人渾不信,卻從身外覓神仙。

曾國藩也非常推崇「精一」二字,為此還寫下了五句話:

靈明無著,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下不雜,既過不戀。

意思是,人唯有專注於當下,對未來不作過多擔憂,對過去不要有太多留戀,心靜下來,唯「靜」可以制動,唯「一」可以統多。

按現在話,就是專注的力量!

精一:就是「我心易簡」,縱然世事紛擾,我自清寧如水,靜照世間種種喧囂。(此心不動,隨機而動)

精一:就是「專注於當下」,不為已經過去的所擾,亦不為未來不確定所困,才能不患得患失。

精一: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縱然雜念紛呈,亦不能侵入。

精一:心之所之,凡事向內求,不再向外追逐,不再迷亂於多,而是安住於一。

曾國藩說過:

凡人做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這山,望那山。人而無恆,終身一無所成。

人生在世,只有精一,才能有成功的機會。無論是西方的《一萬小時定律》還是《刻意練習》,都是強調要專一,方能處世有效率,成就自我。

開悟的最高境界,就在這2字,越混越差時,建議一讀。

如果你喜歡這副《精一》書法作品,請點擊下方「了解更多」有驚喜哦。

——編輯 芊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