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一個可以在中國古代排名前三的君王為何被指無趣

晨起一杯奶 發佈 2020-05-12T08:53:36+00:00

有學者認為,宋仁宗可以在中國古代君王中排名前三。理由是,《宋史》記載,仁宗遇水旱災害,或在宮中秘密祈禱,或赤腳站在大殿下面;

說到宋仁宗歷史對他的評價就是仁愛寬厚。有學者認為,宋仁宗可以在中國古代君王中排名前三。理由是,《宋史》記載,仁宗遇水旱災害,或在宮中秘密祈禱,或赤腳站在大殿下面;深夜餓了想吃烤羊肉,卻警告左右不要驚動御廚,防止從此御廚為了討好自己濫殺生靈;穿一再漿洗過的衣服,用粗綢做成的床帳被褥……脾氣很好,被包拯噴的滿臉唾沫星子也不生氣,而是耐心地聽從勸告;從不濫用死刑,甚至從沒有用死字罵過別人……從這些史料中可以看出仁宗的善良。不過這些都是細節,更重要的是,在他治下宋朝人口42年凈增長了300多萬戶(為唐朝貞觀之治人口的總和),財政收入水平是唐朝開元盛世的4倍。我想作為平民百姓,大多數人應該都願意生在仁宗治下的和平年代,而不願意生在秦始皇或者漢武帝——這些知名度比較高但是窮兵黷武的的千古一帝的治理之下。

然而我們為什麼對宋仁宗提不起精神?甚至看了《清平樂》之後,對他留下了無趣無聊的印象,甚至覺得他是個除了當皇帝其他什麼都不會的柔弱之徒。我想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其一,守成之君,沒有特別顯著的建樹。宋仁宗在位42年,最大刀闊斧的一次改革便是慶曆新政的推行。可這個新政終究因為種種考量和掣肘而夭折了。雖然在仁宗在位期間出台了許多親民的政策,社會福利和百姓生活幸福度較高,但從整個歷史長河中看,缺乏創新性和創造力。但是像那些千古一帝,例如秦皇漢武,他們的創造性要更強一些,秦始皇統一度量衡,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都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創造性發明。再來看看宋仁宗。他提出過什麼創造性的觀點?並沒有。他更多的是繼承和發揚宋朝祖宗家法,循規蹈矩。因此沒有多少亮點能夠讓人記住。

其二,他對待感情的態度與仁愛人設不太相符。眾所周知。宋仁宗專寵張妃。如果他真的如史書所言「恭儉仁恕,出於天性」,又怎會讓張貴妃吃穿用度超過皇后標準,寵妾滅妻。這與宋朝主流價值觀是不相符的。他甚至為了張妃,一度想廢黜曹皇后。在曹皇后在位時,竟然封張妃為溫成皇后。既然他是如此有同情心的一個人,連一個羊都不捨得宰殺,又為什麼會讓自己的妻子如此不堪呢,作為一個仁君,他對於曹皇后的仁愛在哪裡?我想這其中定有仁宗自己的性格原因。雖然歷史再難考證,但至少從這件事上可以看出,他不是真正的無趣,他也有不遵循「祖宗家法」的時候,只是個中無奈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第三,他喜怒不形於色,看似沒有慾望。翻看《宋史仁宗紀》,他唯一為自己爭取的就只剩張皇后。其他時候他永遠都是乖乖的,不爭不搶,凡是商議就好,做一個安靜的美男子。除了年復一年的問訊罪犯、策試舉人、賑濟災民、接受朝拜、考察民力、大赦天下……實在沒有什麼個人的喜好。他活得好像沒有自我,一個喜怒不形於色的人,很難讓別人感受到他的生命力和存在感。

但是,正因為他的小心謹慎,循規蹈矩,才為宋朝300多年的基業奠定了基礎。宋朝本來就是一個重文輕武的朝代。除了宋太祖趙匡胤,宋太宗趙光義,皇帝們大都文弱。但也正是這種文弱成就了宋朝有別於其他朝代獨特的細緻感。他們對簡約的推崇,對宋詞的創作,對茶道的鑽研,對生活細節的追求……宛如一個內秀的淑女對美的追求。這種追求無關乎權謀、戰爭、暴力、貪慾,僅僅是對天下太平、生活美好的最初的夢想。

人總是要等到失去了才知道珍惜。只有經歷了戰亂困苦才體會到和平的可貴。宋仁宗用他的無趣換來了大宋經濟社會的繁榮與和平。在人人追求好看皮囊和有趣靈魂的今天,透過一份「無趣」看到其中的複雜性和價值,也許就是宋仁宗留給後世最大的財富吧。


關鍵字: